围棋文化与体育_围棋论文

围棋文化与体育_围棋论文

围棋文化与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围棋论文,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围棋是一项旨趣高雅并富有竞争性的智能技艺。它与音乐、书法、美术一起并称“琴、棋、书、画”,被视为衡量文士精神修养的一种尺度。实际上,围棋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竞技,还是一种艺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经说过,围棋具有“智慧游艺”(竞赛)和“消遣技艺”(游戏)的双重特性。围棋自古就被视为与兵法相通的拼搏象征,并被看成“乃仙家乐道养性之具”,向有“手谈”、“仙机”、“木狐狸”之美誉。

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关于天文和气象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五千年前汉字还没有产生,不可能根据记载进行研究;即使有所研究,也无法记录下来。那么,当时是用什么进行研究的呢?据历史学家考证,所用之物正是围棋盘。先人们在棋盘上刻画出一道道的线,用白子和黑子来推测阴阳以及星座的变化。围棋的太极阴阳与《易》理相通。班固《弈旨》亦云:“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这些话证明围棋盘与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的确有某些联系和对应关系。围棋大师吴清源九段也认为:“围棋最初并不是一种争胜负的游戏,而是占卦天文、易经的用具。”吴清源先生指出,棋盘象征宇宙,棋盘上的交叉点共有361个,而天体刚好由360之数组成,棋盘上多余的一个点正是天元,即太极,代表宇宙的本原。361个交叉点各代表农历一年的天数,从天元将其四分,分属四角,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白子代表白昼,黑子代表黑夜。笔者认为,吴清源先生的“围棋比附说”的确想象力丰富,蕴涵着哲理。但是,他的美妙的设想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吴氏设想的依据是19道围棋盘;而据考证,19道盘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在这之前尚有17道盘和13道盘。显而易见,根据数学原理推论,在远古时代可能还会有11道盘和7道盘。尽管在这些雏形棋盘上也可以划分时区来占卜和预测天象,但吴清源先生的“宇宙本元论”却无论如何也在原始棋盘上找不到答案。

从本质上说,围棋既是一种哲学模式,又是一种文化样式。围棋堪称典型的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集儒、释、道学说之大成,三家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扑朔迷离与博大精深;而依附于围棋之上的文化特质,正是这三家哲学观长期演绎、不断递进并陆续沉淀的产物。在中国古典审美思想体系中,儒、道、佛三家的美学思想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围棋文化的内涵竟能将这三家大相异趣的审美趣向兼收并蓄,围棋艺术的深奥莫测与变幻无穷令人叹服。

围棋充满着辩证法。棋境既与悟境相通,也与中国古代传统伦理哲学的“中庸”观相吻合,还与科学哲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19道盘是围棋科学最佳、最合理的状态,已为世人所公认。在19道盘有限的范围内,可容纳近似无穷大的数学值,其复杂变化足以使地老天荒。英国当代自然科学学者李约瑟博士的科学实证表明: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701年所作的二进制,系太极的数学翻译,取材于《易经》六十四卦;而当代以二进制为摇篮诞生的电脑技术,业已创造出人类二分之一以上的文明。

棋道相通于宇宙大道。历史早已证明,围棋作为一个“无用之用”的中介,无疑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隐喻性,这就是:在中华文化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宏阔背景下,棋道终于渐渐幻化为从人间(微观)“情志合一”的崎岖小径走向“宇宙”(宏观)“天人感应”的理想之途的抽象桥梁。

综上所述,围棋这种独特的文化品类只能产生在东方的神州大地;它的文化内涵也完全符合炎黄子孙的思维特征、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围棋为中华古老文化提供了奇妙的展示内容和思维模式,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寄性适意、怡情养性的文化氛围和磨炼方式;另一方面,中华古老文明又给围棋艺术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之深深植根于中华古老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而枝繁叶茂,熠熠生辉。围棋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以后,这种精美技艺又增添了异族文化的特质,其妙趣为东亚各民族共享。从此,围棋文化走出了单一民族文化的领地,成为世界文化之林中超越民族和国界的一种大文化现象,集中代表了东方文化多元机体的伟大智慧,并成为东方民族超拔的抽象精神和人格力量的重要象征。

围棋是一项融脑力和体力于一体的竞技运动,所以它被列入体育的范畴;同时,围棋又是一种文化——历史悠久、内蕴丰富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围棋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能体现文化特质的运动。

世界围棋运动目前分为职业和业余两个层面。业余围棋水平的提高是与职业围棋水平的提高同步的,业余围棋运动的发展也是与职业围棋运动的发展同步的。当前,职业围棋已经形成了韩、日、中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业余围棋基本上也呈韩、日、中三强并峙的态势。

就职业围棋而言,现有韩国主办的“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赛、日本主办的“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赛、我国台湾主办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三大赛事。后来,又有了一个由韩国主办的SBS杯世界围棋冠军赛,属团体赛性质。这些比赛名曰世界比赛,实际上皆由韩、日、中三家包办角逐,参赛国家和地区也很有限。

就业余围棋而言,虽然只有一个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但却是现今覆盖面最广的围棋大赛,参赛国家多达几十个,每届都在递增。这项赛事始于1979年,它的出现,是围棋走向世界的产物,也是围棋走向世界的证明。

职业围棋代表围棋运动的最高水平。但业余围棋也是整个围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余围棋水平虽然明显低于职业围棋水平,但也体现围棋运动基础的厚薄度,反映了围棋运动发展的程度。所以,业余围棋与职业围棋是“水涨船高”的关系。事实表明:如果没有业余围棋,职业围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业余围棋也就没有整个围棋运动。

世界围棋格局从宏观上体现为不平衡性,从微观上体现为集中性,这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特点。如果从整体上看,则体现出围棋格局的不合理性。

从总的情况看来,围棋运动在发达国家和部分不发达国家越来越普及。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围棋在世界范围内大普及的世纪,也是围棋全面登上世界舞台的世纪。围棋运动也有望在下一世纪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而这正是广大围棋爱好者引颈以待的。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空前绝后的数学—哲学模式,围棋向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挑战是划时代的、意味深长的,也给电脑技术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当电脑国际象棋在20世纪取得可喜成就之际,具有4千年历史的围棋也与尖端电脑建立了一种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尽管目前电脑围棋的水平还远远低于电脑国际象棋的水平,但电脑围棋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却并非天方夜谭。

一旦电脑完全成熟起来,围棋领域将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将不得不面对下述严酷的选择:①电脑水平接近人脑水平,围棋运动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各级电脑与人脑的对抗。②电脑水平等于人脑水平。这时将出现一大批“电脑棋手”,他们都是由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转化”而来的。这就对棋手的文化素质和知识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的“电脑棋手”不仅都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而且具有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堪称科技和文化的双“高、精、尖”人材。③电脑水平超过人脑水平。这时,围棋运动的比赛性质将大大淡化,游戏性质也将大大增加;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之间的界碑将不复存在。

业余围棋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业余围棋的发展方向将是逐渐向职业围棋的层面叠合。业余棋手将应该具有而且能够具有向职业棋手挑战的勇气、实力和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业余围棋与职业围棋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届时,业余棋手在分先的情况下战胜职业棋手将不再被视为“爆冷门”和爆炸性新闻。

业余围棋和职业围棋两个层面的叠合将分两个步骤体现出来:第一个步骤是,业余高手将被允许参加职业围棋大赛;第二个步骤是,职业围棋赛的“职业性”将逐渐淡化,而业余围棋赛将与之合二而一。两个层面的叠合符合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潮流。

标签:;  ;  ;  ;  ;  

围棋文化与体育_围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