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连城县供电有限公司 福建 3662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力调度系统也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电力调度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如何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电力调度工作,成为电力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此文对电力调度信息化的模式进行了比较,对电力调度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力调度;信息化;应对措施
引言
电力调度的范围很广,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概念较为宽泛,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力调度,从而保证电网的优质、稳定、安全运行。
1现阶段的运用情况分析
在电力调度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同时对管理系统相关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保证相关的数据以及信息能够实现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使电网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电网的发展以及电力调度管理工工作顺利进行。
2信息化背景下的电力调度发展模式
2.1自动化调度模式
随着信息化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将会应用与电力调度当中,采用自动化调度模式将会大大提高调度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使得系统更加的可靠与稳定。同时,还可以进行权限管理,利用最短时间发现故障并及时解决,不会对其他的运行系统造成影响。要想让自动化发挥出最大作用,还需要将其与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结合,实现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使得系统能够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力调控模式也将会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更好的确保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2.2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目前,我国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力资源正在减少,正处于资源紧张时期,应用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能够促进电力结构及能源的有效调整,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校运行。利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电力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保证资源的长期持续发展。电力部门可以结合信息自动化对用电的高、低峰用电量进行分析,通过自动化进行自主调节,避免电力浪费;同时,结合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每一度电的作用。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发展中,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也将会成为电力调度的主要模式与目标。
2.3信息化管理调度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调度模式还不够完善,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的信息化管理调度模式将会更加的科学与规范,促进电力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对我国的电力部门而言,信息化技术将成为电力调度工作的重要基础技术,不断的推动电力调度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化背景下的电力调度现状
3.1电力调度信息化的模式
目前,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依托其他非调度专业的信息系统的模式来完成电力的调度。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这对于电力调度具有支撑作用。而另外一种模式则是调度部门来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其优点就是使电力调度信息化的相关功能得到尽快实现。而两种模式操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各有特色,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来证明。对于两种模式,一般认为第二种模式更具优势,原因有:
1)电力调度系统需要把调度系统的信息化与调度系统自动化以及实际业务有机结合起来,调度自动化只是调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电力调度业务的范围非常广,囊括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发电、输、配电以及用电,其职能范围也更丰富,不仅具备管理职能,也具有生产职能。
3)电力调度业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上级与下级调度之间的相互调度表现为高频率的垂直交互关系,而这是非电力调度系统所不具备的。
3.2电力调度信息化现状
1)近年来,电力系统实行了“三集五大”管理模式,“三集”是将人财物的管理权力向本部收拢、集中;“五大”是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其实就是大调度,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建立各级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度控制体系,电力调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电力调度系统目前已经建成使用了一些应用系统,如调度管理系统(OMS)、应急管理系统(包括应急视频通讯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系统等。而在生产、安质等部门也建设了很多信息系统,如电力GIS系统、SG186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PMIS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各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系统之间大多是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信息共享不足,没有统一整合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更谈不上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因此,很难对决策指挥系统起支撑作用。
3)各级调度的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基层调度员,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标准化程度不高,操作流程不规范,很难适应调度信息化的需要。
4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挑战及应对措施
4.1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挑战
目前,我国的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尽管近年来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但仍有很多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并不能达到信息化发展水平;2)有关于信息化的技术人才不足,目前大部分的调度人员仍是供电、变电的相关人员,且年龄较大,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低,信息化意识不足;3)对于信息化的重视不足。很多的电力部门只在乎眼前利益,并不重视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问题,对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导致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制约了其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进程;4)缺乏总体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依据部门需求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仅仅为本部门单独服务,并没有从电力系统的顶层控制出发,进行整体考虑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导致各部门信息系统缺乏联系与共享,电力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的信息不能应用于电力调控当中。
4.2应对措施
1)增大认识,强化领导。要加强和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各部门需要调整步伐形成统一认识,重视调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并且从顶层战略开始加强规划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并且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顶层控制与领导。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程,需要结合电力行业发展逐步进行。因而,需要从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而后依据各部门发展战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技术方面,要紧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系统整合,更好的做到运筹千里的信息化调度系统。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信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与从业能力,打造信息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电力调度队伍,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
结语
总之,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反映着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化技术与电力调度系统结合发展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惠容.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4).
[2]王博.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问题及处理策略解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39):101.
论文作者:杨瑞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模式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将会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