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的教育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机会;运用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同时陶行知认为生活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因此,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在受什么教育。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令人想到我班有位幼儿,还不会吃米饭,也不吃米饭,当时吃惊的我就问:“孩子为什么不吃饭,那平时又吃什么呢?”孩子妈回答:因为小时侯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怕孩子饿着所以就想办法让孩子吃其他食物。比如吃面条、饺子、零食等。因为孩子小时候不好好吃米饭,所以就不给吃,以至孩子到现在都5岁了,还不吃米饭,吃面食也要妈妈喂。类似的案例不是少数,很多孩子由于父母过度保护或忙碌,由爷爷奶奶照顾,受到溺爱,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就如温室的花朵,到外面遇到风雨就会倒下。过这种不合理的生活,就是受不合理的教育。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是一特殊的时期,由于年龄偏低,很多习惯未养成好,理解能力不强,不懂复杂抽象的概念。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正好为幼儿教育弥补了缺陷,让幼儿教育有法可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给予幼儿创造的机会
陶行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给孩子们一支画笔,一张白纸,他们就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在他的创造教育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在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儿童创造力呢?在教室里,校园里,儿童只能感受到自然的一部分,让孩子走到充满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中,让他们从色彩,声音,自身感受中去想象和创造。如我们在开设角色游戏娃娃家中,让幼儿来当爸爸妈妈,幼儿就会模仿自己的爸妈或创造性的进行游戏,提供了幼儿发展和创造的机会。使得幼儿从中也更好的感悟了生活,而体会感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引导幼儿巧妙的运用
幼儿园的课程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幼儿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幼儿要求的变化。《幼儿园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孩子们折叠衣服时,有的孩子怎么教都不会,此时老师不是急于求成,不是因孩子做不好而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实景练习、个别引导和创编拟人化儿歌((衣服)两臂伸直向前抱一抱,然后弯弯腰)来帮助幼儿等,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习得,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行知论文; 米饭论文; 创造力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他们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