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隔离降温地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地区热浪滚滚,持续高温。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松花江水位创历史最低水平,而四川、河南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淮河水位陡涨,汛情严峻……一时间气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禁要问:中国气候,今年这是怎么了?
21日,北京地区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据北京市气象台中期预报科孙继松高级工程师介绍:大气温度高于35℃时即属于高温天气。从市气象台的统计结果看,今年夏天高温天气之多,实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与此同时,世界上其它国家也经受着异常天气的煎熬,美国也不例外。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21世纪的美国将面临着环境的显著变化。报告指出,美国的平均气温在21世纪将上升3℃至9℃,由此将给美国带来更严重的酷暑和暖冬。
“全球变暖”是引发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5℃。他们认为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就会引起气候的剧烈变化,并且引发出各种自然灾害。
英、美一些科学家根据卫星图像得到的最新发现,南极陆缘冰层正在分崩离析,呈现“全线崩溃”之势,分裂出的一块块浮冰正在四处漂流。越来越热的气候终于撼动了坚不可摧的南极冰层。
由于人类使用燃料的增加,以及土地使用不合理等原因,致使大气中能使大气变暖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改变了全球气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广庆研究员说,能使大气变暖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氟里昂等,但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的元凶还是二氧化碳。
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地区热浪滚滚,持续高温。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松花江水位创历史最低水平,而四川、河南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淮河水位陡涨,汛情严峻……一时间气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禁要问:中国气候,今年这是怎么了?
自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增加了30%以上,目前已经达到了250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高登义研究员说,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如果世界各国不能携起手来采取有力的措施,人类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周广庆先生告诉记者,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已经建立热带海温预测系统,可根据当前的海水温度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周先生说,根据该系统的预测结果,目前太平洋出现的气候异常现象可望在今秋结束。
碳隔离技术可能成为温室效应的克星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空气中有太多二氧化碳的危害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开始推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如提倡环保汽车、整治污染超标企业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过是在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对于已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于事无补。现在有一种可以消除已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在受到关注,这就是碳隔离技术。
美国能源部长理查森说,用真正长远的眼光来看,碳隔离技术可能成为用来减少温室气体聚集的最好办法之一。这就是说在我国和美国都可以采用。
碳隔离技术就是要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注入海洋、油田、矿井或地下深处的盐水沉积中。美国能源部将投入2900万美元对碳隔离技术进行研究,计划在10到15年内投入使用。
目前,美国开始研究把二氧化碳深埋地下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像是倾倒垃圾。科学家正在考虑向地下600 多米处无法做饮用水的深层盐水沉积中灌注二氧化碳。这些盐水沉积周围需要有岩石包围,以使二氧化碳无法溢出。科学家本森说,向盐水中注入二氧化碳的办法最终可能在美国受到青睐,因为这样沉积层遍布美国各地。这样,烟囱中冒出的气体不必运送到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得到储存处理。
海洋能吞下全球的二氧化碳
从目前的情况看,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比较通行的碳隔离方法,植物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并把一些碳传送到根部,从而提供了一种天然的地下储存方式。在我国还有一种碳隔离方法,就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有助于石油的开采。在油层所处的可渗透土壤中,二氧化碳气体将使孤立的油滴膨胀汇集,流向开采井。
在碳隔离的方法中最有争议的是把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这种方法是用管道把液体二氧化碳输送到海面以下大约1000米的深处。在某些深度上,二氧化碳将保持液态并溶于海水。如果灌注得很深的话,二氧化碳会像冰块那样沉在海底,这是它们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这将使得二氧化碳遥遥无期地封存在海底,直到它们溶解。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用海洋来处理二氧化碳对水下生命意味着什么?二氧化碳会改变海水的PH值,使海水呈酸性。科学家说,他们还不知道大规模处理二氧化碳所导致的PH值变化将如何影响海洋生物。
标签:液态二氧化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