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论文_曾春,肖涛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 湖南 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收治年限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22%,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对比,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中,采取合理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33-01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指患者受到意外创伤后,出现失血过多的现象,导致其循环血容量不足,从而引发休克,最为常见的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抢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在对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效果[1]。因此本文研究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报告详见下文。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收治年限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跨度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9.14±3.22)岁,男女比例为28:17。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8例、刀伤6例、重物砸伤5例、烧伤6例、其他2例。受伤部位:脊柱11例、腹部13例、四肢8例、胸部7例、骨盆骨折3例、颅脑损伤3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跨度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9.86±3.91)岁,男女比例为27:18。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坠落伤9例、刀伤7例、重物砸伤4例、烧伤5例、其他3例。受伤部位:脊柱10例、腹部14例、四肢9例、胸部6例、骨盆骨折4例、颅脑损伤2例。

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于大出血患者迅速止血,对于剧烈疼痛患者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检查其呼吸道,将分泌物、痰液、淤血等清理干净,若存在气管断裂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操作,对于产生昏迷患者根据其血气情况给氧[2]。

②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也可以在患者的大隐静脉以及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情况下可切开静脉。

③对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在其早期复苏中,以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心率为监测指标,并输入适量的平衡液,并做好输血准备,应对患者大出血现象[3]。

④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头部抬高15°左右,以利于患者的呼吸,避免出现脑水肿,对于休克状态不稳定患者,尽量避免搬动或翻身,以免加剧血压波动,导致患者死亡。

⑤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及呼吸频率,在快速输液时,要避免患者出现肺水肿现象,在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中,及时予以患者机械通气,以避免患者出现休克肺[4]。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对护理后的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死亡患者则向患者家属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项进行判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用%表示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过反复审核,确认无误后,均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当P<0.05时,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为17.78%,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而且该疾病病情通常较重,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应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为首要目标。有研究指出,在控制性液体复苏中,短期允许的低血压维持重要脏器的氧供以及灌注,能够提高对患者休克的抢救效果,从而降低创伤性失血性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在对患者的抢救中,实施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5]。

在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个体情况,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足够的耐心,而且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必须具备专业、全面的护理知识以及技能,才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护理。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在对创伤性失血性患者的抢救中,能够明确分工,节省抢救时间。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针对急救的进程,规范地执行相关急救护理措施,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创伤性失血性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创伤性失血性患者在急救中,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在经过急救和护理后,将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其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死亡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的17.78%,不仅如此,护理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3.33%,数据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失血性患者的急救以及护理中,采取合理、有效地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光春,龚元媛,蓝天玉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3):6-6.

[2] 林丽丽.浅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2):99-100.

[3] 潘彩芳.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110-110.

[4] 王书平,梅景华,赵翠梅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5):432-433.

[5] 陈志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校医,2014,28(9):703-704.

[6] 赵俊智.手术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4):94-95.

论文作者:曾春,肖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论文_曾春,肖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