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舞蹈形式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在舞蹈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舞蹈教学;舞蹈动作和服饰
舞蹈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发展而来的,从其形式到内容均体现了各地的特殊文化现象。所以,传统文化和舞蹈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抓住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特性来进行教学,可让学生加深对舞蹈的理解,更容易通过民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与舞蹈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舞蹈,更好地表演舞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解析舞蹈动作和服饰等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一)在舞蹈动作中的体现
舞蹈的动作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蒙古族舞蹈为例,蒙古族舞蹈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生活在辽阔的蓝天绿野之上,蒙古族舞蹈也体现了豪放和自信的民间舞蹈风格。而藏族深受宗教文化影响,其舞蹈动作带有被压迫宗教心理的痕迹,舞姿重心靠前,不管是摆跳、翻甩,还是踢踏,舞姿都是沉稳有力且多变,呈现出朴实之态。比如,锅庄舞和弦子等,舞蹈中的弓腰、曲背、松跨等动作形象,均来源于藏族实际生活,生活中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直不起腰。藏族舞多为膝部有弹性连续不断的微颤,或者小而快的颤动,亦或是持续不断的柔韧屈伸和颤动,这些动作导致藏族舞蹈表演者舞蹈步伐呈现出重心前移和上肢运动特点。所以,在实际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藏族舞蹈的传统文化特点,掌握舞蹈动作不同颤动与屈伸的教学核心点,之后再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另外,还需加强学生对舞蹈律动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及舞蹈所展现出的精气神的领悟。而云南花灯舞则是受到农耕文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舞蹈特点,展现出洒脱、自由、轻松的美感,也体现了云南汉族人的审美情趣。花灯舞大约有四百多种不同舞蹈套路和跳法,但是,其中的崴步是花灯舞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动作元素。崴指的是舞蹈者在跳花灯舞时,所有动作均需要身体保持S型来进行左右摆动,使腰、跨和上身形成反方向的均匀规律摆动。云南地区多为崎岖不平的山路,农民在山路上行走自然就需摆来摆去,之后将这些生活动作不断美化,形成了花灯舞。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花灯舞中各种“崴”的动律特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彩云之南的自然、淳朴美感。
(二)在舞蹈服饰中的体现
舞蹈服饰支撑着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遵循着民族文化和审美理念,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够渲染氛围、凸显舞蹈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传达舞蹈的情态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舞蹈形式,而这些不同形式的舞蹈搭配的服饰风格也是特有的。通常,一些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元素被作为民族文化和形象的象征被充分运用到民族舞蹈服饰中,成为民族舞蹈服饰的符号化艺术特征。服饰与舞蹈从表面上看是绿叶红花式的搭配,其实服饰对舞蹈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傣族穿筒裙,藏族穿长袖袍,维吾尔族穿小上衣和大摆裙等。由此可见,民族舞蹈服饰是体现民族风格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展现民族文化主题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二、在舞蹈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意识渗透进舞蹈教学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意识渗透进舞蹈教学与学习之中。比如,学习《论语》《礼记》《庄子》等,如舞蹈作品《梦蝶》就是从《庄子》中吸取元素用于创作。这些作品蕴含着伦理修养、人品修养等教育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舞蹈也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德性品格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舞蹈知识及动作的学习,还应注重精神培养,以德育为先,以培养出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舞蹈人才。比如,古有“精忠报国”的训诫,在舞蹈教学中,应将爱国传统与民族精神渗透进舞蹈练习中,在选择教学作品时,应选择能体现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作品,如《无名花》《壮士》等,让学生在作品中体验的角色特点,继而体会到先烈报效祖国、为国而战的壮烈人生,从而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中汲取精神财富,提升舞蹈教学、舞蹈表演水平,从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舞蹈特色教学之路。
(二)在形体教学中锻炼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品质
在形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动作之外,学生还需不断练习,而这种训练无疑是枯燥无味的,这对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等意志品质是严峻的考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组基训课观摩、形体分组比赛考评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并不断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不能因暂时练不好就放弃,帮助学生坚持下去。在形体训练的压腿开胯中,学生需忍着巨大疼痛训练,所以,教师应通过诱导与鼓励相结合方式,及时消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不断磨炼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这样长期训练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吃苦耐劳、坚强等优秀意志品质。
(三)将古代艺术资源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将古代诗、乐、戏剧等艺术资源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通感,进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艺术修养。综合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正是当前舞蹈专业学生欠缺的。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样化的艺术资源,将理论学习、欣赏与创造紧密结合为一体进行教学,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论学习、欣赏与互动交流中进行分析、研究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将舞蹈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创新,实现舞蹈表演的创新与舞蹈制作的创新,提升学生在舞蹈表演与创造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舞蹈基础和舞蹈认知必须吸收海量的民间文化作为基本养料。在当前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同时还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也能够形成严谨的依赖,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参与到人民群众当中,从生活到实践,从实践到生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民族舞蹈文化的原型显现出来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传统文化。比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中各项民间舞蹈表演活动,和本地的民族舞蹈协会合作,走进社区敬老院、社会单位等进行公益演出、慰问演出,或在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中表演经双方改编整理的瑶族铜鼓舞《瑶寨欢歌》、苗族歌舞《喊月亮》、壮族歌舞《唱天谣》、侗族芦笙踩堂《心连心》等各民族作品,使学生通过表演精进技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传统文化和舞蹈教学的融合和渗透,意义非常深远。身为一名舞蹈教师,可通过抓住民间舞蹈蕴含的文化特性进行舞蹈教学,并通过多样化途径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加强艺术实践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等,将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在舞蹈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舞蹈的风格特征、韵律特点和文化内涵,更好地把握民族舞蹈的独特韵律及风格,使舞蹈得以传承和弘扬,并实现新变化、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J].大众文艺,2012(4):272.
[2]佟小龙.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37(23):235-235.
[3]王瑶.传统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艺海,2018(06):78-79.
论文作者:朱晓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舞蹈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藏族论文; 动作论文; 教学中论文; 民间舞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