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_陈丽,黎华丽,冯娅

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_陈丽,黎华丽,冯娅

陈丽 黎华丽 冯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 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有效的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可改善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病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15-02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而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睡眠障碍,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神经内科患者因不同疾病常可以伴发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笔者通过对我科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从2013年1月到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10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7.3岁。分别有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等症状。

2.病因分析

2.1 神经系统疾病破坏了正常睡眠调节机制的完整性。

2.2 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和其他精神症状参与了睡眠障碍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可导致睡眠障碍。[1]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待患者耐心,细心,关心,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尊重其个人习惯。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利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将关怀和爱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中,促进患者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取得患者的信任。

3.1.2心理干预: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大多数都是慢性疾病,长期的住院使患者变得焦躁,加上经济,家庭矛盾的影响,很多患者心理不健康,部分患者甚至患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进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通过情感支持,意识转移法,心理暗示,心理疏导等方法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睡眠质量。 [2]

3.2 行为干预

3.2.1饮食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按时就餐,睡前不要大量的喝水,不喝茶、咖啡,不吸烟,保证按时、安心入睡。

3.2.2日常生活指导: 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不做剧烈运动。认知治疗有助于纠正患者对睡眠和睡眠障碍的认知信念和态度偏差,可以帮助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学会如何应付疾病,治疗和住院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改善睡眠障碍。

3.2.3不良睡眠习惯的干预 帮助患者须知或分析不良睡眠习惯产生的原因,如:睡眠时间无规律、午睡时间过长、睡前饮酒、咖啡、茶及吸烟,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等,要用科学依据进行纠正。睡眠尽管是消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但为取得充分睡眠,有必要通过适度的活动获得保障良好睡眠的日间疲劳感,因此护士应与患者一同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建立合理的睡眠-绝学节律,保障运动休息的平衡。[3]

3.3 用药指导

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服用安眠药应遵从按需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睡眠需求用药,只在出现失眠的晚上用药。

3.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家属讲解睡眠基础知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对床垫、枕头等不适及时予以解决,明确正确服用催眠药物的方法及滥用药物对人体可能引起的危害,了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同时还要解除患者自己“身患重病”的疑虑,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有助于睡眠障碍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通过对睡眠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何晓明,李文涛,刘晶.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1996,4:5.

[3] 杨亚娟,费才莲,张军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10:8.

论文作者:陈丽,黎华丽,冯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_陈丽,黎华丽,冯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