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李海平论文_李海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李海平论文_李海平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创造和谐教学环境,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会有高低差异,这种差异将逐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为了清楚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知识迟钝和意识薄弱的学生,他们必须接触基本的数学知识,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上面。对于对知识反应更快,意识更灵敏的学生,教师应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知识教学和补充,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种方法只能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而只有具备数学创新意识能力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这也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基本理念里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所必需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教师自身也要投入到教学中,与学生一起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不满足于仅课堂上对数学的一般基础了解。这样,学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意识能力,使其不断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心算是训练学生算数能力和意识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出“4()()=12”这道题,第一空是运算法则,第二空是要填的数,然后让学生抢答来完善算式,那么所有的学生就会努力地开动脑筋,全面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得到答案,有的会填“*”和“3”,有的会填“+”和“8”。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教师继续深入讲解计算每道题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听课,并且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心算,并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心算的方法,再努力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技能的最重要途径。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生位置与顺序这个概念时,学生对上、下的概念、动作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而对于前、后、左、右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为学生做好头饰,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认识前、后、左、右。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各种位置关系。在掌握了基本的位置关系后,就可以学习难度大一点的内容,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学生在看图时往往以自己为参照,认为上楼梯的小朋友靠右,而下楼梯的小朋友靠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又让学生进行表演,几名学生站成一排走到讲台的时候转弯,这样左右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也很好理解了人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怎么变化的。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借助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问题教学是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技巧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问题,借助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课堂,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转化,健全自身的思考机制,养成创新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小心的心理,对问题的设置不合理,使学生容易出现云里雾里的感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判断,耽误了学生的后续进步,课堂学习效果止步不前,教学得不偿失。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问题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动脑,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并在不断思考时掌握数学学习的诀窍,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五)设置问题材料应遵循“四度”原则

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采用哪些辅助教学手段,都是要以学习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即“问题材料”)。“问题材料”的选择与呈现的方式非常重要,应遵循“四度”原则。

1.要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呈现的问题材料应设置一定的难度,要本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维能动性的原则,让问题材料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推出的应用题数量关系不能太简单、直白,最好能有隐藏的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番分析推理,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理清数量关系,顺利解决问题。

2.要有一定的跨度

教师要呈现的问题材料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展开,并且要有主次与轻重之分;要注意问题材料的内在联系、知识的前后衔接;问题材料的设置要疏密有间,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探究、思考与交流。

3.要有一定的坡度

问题材料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坡度,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原则,要放缓问题的坡度,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4.要有一定的广度

教师在设置问题材料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忌专为少数的学优生设置。要将思考与探究的水平设置在全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育目标。

(六)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现实应用,这就使得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挖掘自身学习的潜力,汲取他人的优点,丰富自己的数学技能,并能通过实践探究改善自身学习状态,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平台,利用丰富的活动来促使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的乐趣。

三、结语

总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对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及他们人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老师们的要求。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把数字和图形结合起来,及开展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潘广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423。

[2]谢红梅。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1(5):88。

论文作者:李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李海平论文_李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