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树立社会主义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甘肃民族地区核心价值观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戴慧英
(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 在当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国内外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侵蚀和影响下,怎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应有的价值观的立场,经受住金钱和人情关系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民族地区;树立;核心价值观
1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所有观念中的一种,是最根本的观念。
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当数人们观念的变化,由于国外的价值观的渗透,使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误区和选择上的错误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田林网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是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多年来,完善的农田林网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抵御自然灾害,美化农村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 信仰虚无心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在多元化价值观格局下,我们的一些青年,特别是新生代农牧民却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尺度、人生信仰和判断标准,这在甘肃民族地区更为明显。这些外来观念的渗透,给我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造成了新生代青年的心态紊乱、行为失范,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对新生代青年的价值观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和信息流量的高度膨胀,使得个人愈来愈无法清醒地的把握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及自我,而越来越受到大众传媒的支配和影响。目前甘肃民族地区新生代的青年人中,手机拥有量已达100%,能够天天上网浏览各种信息的已经达到87%,能够上网互传交流信息的也达到61%,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来达成工作目的的也有43%。说明他们的自我感受及行为完全为周围环境和社会时尚所左右,因此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变革也是比较普遍的。例如对待电视、网络媒体的信息从不假思索的相信变为将信将疑或半信半疑,在对待长辈或上级的指令时从绝对的服从变为有条件的服从,在择业行为上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兴趣特长等内在条件选择职业,而是“随行就市”,什么行当“走俏”就选择什么;还有那些追星族,他们对各类明星的追逐崇拜也是这种扭曲心态的表现之一,把迎合社会的浮躁,迎合粗鄙的、低格调的社会趣味,视为“潇洒”的标志和高尚的东西,认为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别人无从过问。这些新生代中,有的心中无确定的信仰,甚至根本不想信仰什么,连独立清醒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了。谁的金钱多,谁就可以支配他;谁的拳头大,谁就可以掌握他;谁的声调高,谁就可以影响他;另有一些在大人的影响下,信奉一些宗教,但已经没有前辈那样的虔诚,也没有明确的信教目标。这些失去自我、独立人格的人是很危险的。许多青年犯罪现象都是由此发展下去的。
1.2 拜“金”主义心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钱的重视与追求是必然现象,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产品。相对于以前不敢言利的传统价值观来说,也确实是个进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当今社会上一些青年人在追求金钱时,总想以某种投机取巧方式,甚至不择手段来取得。他们为了牟取暴利,可以偷工减料以至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根本不顾他人的利益与死活;为了获取利润,可以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了赚取优厚的报酬,一些文人可以胡编乱造,频频炮制出精神废品而误人子弟、毒化社会文明空气。
1.3 享乐主义心态
(1)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道德价值导向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直接回答,是一个阶级、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和培养理想人格的道德原则。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确立的大前提下,基本的道德价值导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它的精神实质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地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人民大众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积极地在实践中求得个人的自由发展,努力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为集体多做贡献。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能够无条件的做到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是最基本的价值导向。
收集2006年5月至2015年5月8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年龄37~78岁,平均(45.33±6.10)岁。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70分24例,≥70分56例;病程9个月~9年,平均(37.68±9.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视物模糊及原发性视乳头萎缩的临床表现,5例失明,21例头晕,15例头痛,11例嗅觉减退,3例癫痫,3例精神障碍。
2 甘肃民族地区树立社会主义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合格的中国公民,即成为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当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国内外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侵蚀和影响下,怎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应有的价值观的立场,经受住金钱和人情关系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生活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树立和巩固共产党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毫不掩饰地说,追求富裕、舒适的生活乃人之常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合理的“度”不能视做正常。在甘肃民族地区,现在有一些发起来的年青豪富阶层,把吃喝玩乐、追求奢华的生活当作生活的最高境界,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他们通过斗富比阔、一掷万金、花天酒地、通体名牌、招摇过市等等,这种变态式的畸形消费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这些人宁愿肆意挥霍浪费,也不愿奉献或投资于一些造福社会、泽及后世的公益事业。他们蔑视人格完善,鄙视伦理及艺术,没有对人生价值之高境界的追求。他们追求所谓每一分钟的饱满和快感,他们相信惟有感官享乐才是最真实、最实际的,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当成赚钱、享乐的机器。这种暴发户的低层次、低境界享乐心态不仅起着很坏的社会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心态及行为的出现对于尚未摆脱贫困的民族地区来说实在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现象。
(2)责任感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说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又服从国家利益,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的发展对集体、对国家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竞争性,优胜劣汰是典型的发展形式。由此可见,市场只认最优者,谁有能力谁就生存和发展,谁能发展谁就有能力,如此循环往复,人们就更加容易认为市场经济需要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市场经济是个人主义精神发展的极致,从而导致夸大个人能力、个人奋斗、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致使价值的天平严重倾斜,从而严重地淡化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不但弱化了国家的理念和集体主义,威胁着正在蓬勃浮起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且也根本无助于个人的发展和个体的人格完善。实质上,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性的发展,它只是强调在维护集体利益前提下个性的发展,强调了个人和集体的协调统一,是个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全体公民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真正的理解国家的理念和集体主义,并把这一思想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它仍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更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2.1 人群分布 性别:男24名、占20.17%,女95名、占79.83%;职业:医生25名、占21.01%,护士62名、占52.10%,实习生15名、占12.61%,进修生5名、占4.20%,保洁人员12名、占10.08%;工作年限:0~5年65名、占54.62%,6~10年 31名、占26.05%,11~15年14名、占11.77%,>15年9名、占7.56%。
(3)加强理想人格教育,培育公民的理想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格局,人格的本质表现在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自觉关系,表现为个人的能力和才能在社会上的应用。当一个人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系时,他就具有良好的人格。我们强调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是人格的升华,也是人格的顶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道德原则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人发展最完善的表现。在目前,对新生代农牧民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用那些典型的理想人格的人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用他们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宣传。那些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永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新时代的先进模范应当是坚定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人物,同时又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德才兼备的先进分子的楷模。有了这样一批典型人物,就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有现实基础的科学教育,使人们有了前进的路标和旗帜,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从而自觉地找出差距,不断地鞭策自己,提升素质能力,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32-0013-02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委党校创新工程科研支撑项目“甘肃民族地区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新生代农牧民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7-12
作者简介: 戴慧英(1964-),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标签:民族地区论文; 树立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