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论文_熊芳,左思思

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论文_熊芳,左思思

(湖南省澧县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冠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心脏病,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对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以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指导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76-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生活节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Disease)是指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与致残率的首位病因。有学者研究指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于引起缺血或(和)缺氧两大方面的所有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各方面。据调查分析,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2]。

1.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定义

当某些环境因素存在或暴露时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适当的对其干预后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这些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以及量效关系等特点。

2.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5.2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根据调查结果,其危险因素与下列有关:

2.2 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

2.2.1日常膳食,由于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有25%~40%的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约15%患者则无显著狭窄。前者主要为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所致,虽然老年人的血管有老化趋势,但形成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饮食干预在冠心病护理干预中极为重要,冠心病病人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饮食,合并糖尿病饮食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多食蔬菜,少食动物脂肪,油以植物油为主,蛋白质摄入宜食大豆和鱼,鸡蛋蛋黄不宜食用,忌腌制菜,忌饱餐,避免暴饮暴食及豪饮冷饮,保持大便通畅。另外研究表明,维生素C有缓解压力,平衡心理的作用,因此膳食中可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瓜果蔬菜。

2.2.2吸烟,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 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所以在生活习惯上面多鼓励患者戒烟,尽量限酒。

2.2.3肥胖,研究表明,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换冠心病几率高3倍,因此冠心病患者因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理想体重(理想体重=身高cm-105)。

2.3 休息与活动

日常生活避免过劳累,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研究表明:每减少1小时睡眠,冠心病病死率增加9%,但睡眠过多也不宜,另外老年人中午午睡半小时能使冠心病病死率下降30%,这与午睡使人体白天血压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心脏得到保护有关,当然老年人起床与改变体位动作宜慢,要牢记“三个半分钟”,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运动,(慢节奏,否则会引起心率加。运动后运动指标:心率+年龄=170),以不疲劳为主,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建议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短时、多次运动,但每次持续时间10分钟,运动效果具有累加效应,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

2.4 心理因素

邓爱英[4]等通过对6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观察,认为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和加重病情,所以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还要正确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记紧张焦躁与悲观,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

2.5 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

长期高血压患者引起的全身小动脉病变,主要是壁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内径缩小,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同时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出现糖尿病心肌病,主要为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可以诱发心梗。所以在有这两类的基础疾病的冠心病患者,首先要告知患者的就是要积极控制原发病,规律合理服用降糖降压药。

2.6 药物使用

药物的使用在临床的护理中应当充分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药物服用的时间。王维峰等[5]对改变服药时间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研究表明: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采取合理的药物服用时间。告知患者,冠心病用药注意事项:硝酸甘油为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急性发作时1~2片舍下含服,不宜吞服;应用硝酸脂类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头部跳动感、心悸面红,但用药数日后会自行消失,用药后应平卧片刻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医嘱要求长期服用的药,不能随意突然停药或漏服,氨酰心安、倍他乐克等应饭前服用,食物会影响此类药物的吸收。

3.护理干预措施

3.1 制定干预计划

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制定,鼓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理念,对个别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监督与记录患者执行情况。

3.2 干预方法

对干预组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自行救护措施和避免措施,在以下等方面进行指导:①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食物,建议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膳食为主。要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以及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及咖啡等饮品。多吃动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新鲜水果、瘦肉、豆制品、杂粮、新鲜蔬菜及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青菜,提倡使用植物油、防治进食过量及超重,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等食物以及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并保持肠道通畅。②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品。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综上所述,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7版)[M],主编,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

[2]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24-326.

[3]马翠,李寿芬.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整体性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59-761.

论文作者:熊芳,左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论文_熊芳,左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