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阴阳学说的哲学角度,理论角度,还有实验角度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有利于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阴阳学说,以唯物论为基石,其内含有大量辩证法的内容。中医学在融合了阴阳学说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阴阳学说进行综述。
1 阴阳学说的哲学意义及其局限性
中医阴阳学是从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在和现代科学的医学知识相互结合使用之后,使其由零碎到系统、模糊到具体、简洁到细致、无规律到有条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现代科学医学有了本质意义的进步和发展。徐木林[1]说,中医阴阳学说比古希腊哲学的辩证法内容要丰富而深刻得多。古希腊哲学把世界本源归于永恒的水或火,是以形而上学的形式简单地表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一基本内容。中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都能够区分为阴阳,阴阳之中还能够继续区分为阴阳,明确表示物质能够进行一直分割。从而表明,阴阳本质是统一的,也是相互对立的,更是事物产生改变和生灭的本质。这在西方哲学之中,是很少见的。
《内经》将事物都概括为阴阳两类,提出宇宙发展的规律,便是阴阳的统一和对立,这对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时能够做到理解事物的本质,帮助人对繁杂的事物进行探索综合,帮助人们有力的掌控事物的内在本质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阴阳学说中提出的阴阳观念,和辩证法中提出的矛盾观念,在朴素性方面有着内在的区别。在矛盾观念中,概括了最一般现象以及事物,认为其适合于所有领域;在阴阳观念中,除了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统一和对立的之外,还有着其他独特的规定。《内经》认为,所有种类的矛盾皆是阴阳所致,对阴阳矛盾的普遍性有了夸大。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特殊和普遍辩证事实,并将不同运动形式归结到一处,而无质的区分。我们站在实际的角度,阴阳学说推动了古代科学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要客观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预防人们的思想被束缚。
2 阴阳学说的科学性
马伯英[2]从科学的角度合理的对阴阳属性进行了客观分析。他从趋向、部位、运动性质这三个类型对阴阳属性进行区分。从古往今来的临床经验可以看出,阴阳属性中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是有着巨大的贡献。很多著名的中医学家,都对阴阳学说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在临床中发现和解决新的疑难问题,在阴阳规律下,总结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准则,最终创造了自身的中医理论思想。
陈一列[3]在研究“阴阳平衡论”之后,认为其存在瑕疵,从而提出“阴阳协调论”。他认为,生命运动是一种经过协调运动、保障自身条理有序的基本特征。在现代,就存在有序而非均匀、稳定且保持着对平衡态之间的距离的一种理论观点。在生命结构中,没有什么部位的压强程度、密度大小、温度和浓度的高低是相同的,同时,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细胞的生死,不同时刻的生理表现也存在着不同。因为人体并非都是均匀的,所以需要借助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从而保障人体自身结构有序的正常运行。阴阳协调论本质是指,生命体只有通过将身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协调,来进行有序、正常的生理运行。
3 阴阳学说的实质探讨
3.1 阴阳学说与核酸
现代分子生物学认为,核酸(DNA/RNA)的传递复制调节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基础。近年的研究发现阴阳学说与核酸代谢有内在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海中医学院中,有老师曾在阳虚动物实验中使用助阳药物,并发现如下现象,动物器官核酸数目增多,同时肝糖原数目减少,从而能够对阳虚动物的某些器官淋巴细胞和肝细胞进行保护。同理,对阴虚动物来说,滋阴药物可以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其器官的核酸在合成减少时会增多,并增多肝糖原的数目;反之,使其肝脾核酸在合成增多时会减少。施玉华[4]曾做过相关实验,对小鼠进行阳虚药物后,检测结果显示,使用氢诺考的小鼠肝细胞RNA数目减少,使用补气丸的小鼠肝细胞RNA数目较高。表明核酸的代谢和药物的阴阳调节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3.2 阴阳学说与内分泌状态
内分泌与内分泌抑制以及各种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呈现了对立统一规律。沈自尹在对肾的研究中,对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补肾法加强疗效的过程上,同时借助于现代高科技的检验方法(例如,进行皮质醇和血浆ACTH的检验),可以发现,肾阳虚患者在肾上腺皮质和垂体上,其生理特性还未完全发挥;借助于肾阳法进行温补(采取ACTH等实验进行检验)能够开发其生理特性。在肾阴肾阳的调节过程中,借助于阴阳此消彼长的原理,防止阴盛耗阳、阳盛阴衰的现象产生;同时根据阴阳互补的规律,防止阴阳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得阴阳能够同时增多。作者借助于资料和文献的分析,得出生命体内的矛盾虽处于平衡状态,但较为低级。这种现象,在本质上,依然被称作病理,只有在生理上满足长期的平衡,才可以拥有强健体魄。由此而提出垂体-肾上腺轴的“阴阳常阀调节论”。沈自尹近年提出[5],阴阳失衡是疾病中的普遍现象,但有不同模式,故应采取微观手段探讨不同模式的阴阳调节。若把垂体与靶腺看作阴阳对立面,肾阳虚组低水平的平衡就是“阴阳两虚”的反馈模式。说明阴虚或阳虚患者常伴有不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且提示不同类型阴虚或阳虚患者的内分泌激素异常,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阴阴学说的物质基础。
3.3 阴阳学说与神经系统
对人这类生命体而言,神经系统决定着生理活动。其神经之间的拮抗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发展规律。张舒经过研究发现,温补肾阳药可以作用于大鼠的肝组织,使其耗氧量上升,同时加强其交感肾上腺的谈质功能活动,增多体内儿茶酚胺及cAMP水平有关,由此推导可能是温补肾阳药改善甲减患者的阳虚症状的原因之一。杨棣等[6]对87例溃疡病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了中医辨证和功能状态的侧定,发现阴虚型与交感反应型的指标变化趋向一致,阳虚又与副交感反应型的指标变化趋向一致。以体温为例,阴虚型显著高于阳虚型(P<0.01)。随着术后机体的逐步恢复,阴虚或阳虚的症状逐渐消失。从而证实了“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的论点的科学性。
4 总结
由于水平所限,以上这些看法很不成熟,我们希望能在读者中弓!出更加有益的见解,从而推动中医阴阳学说研究工作更加深入、更有成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徐木林:《中医阴阳学说在历史上对哲学和医学的贡献》,载《湖北中医杂志》1980年第6期.
[2]马伯英:《简论阴阳属性规定的合理性》,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4期.
[3]陈一列:《阴阳协调非平衡论》,载《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4期.
[4]施玉华等:《中药复方对小白鼠红化考的松模型肝组织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载《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5]沈自尹等:《从肾阳虚和老年人的不同反馈模式讨论阴阳学说》,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6期.
[6]杨棣等:《对“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本质的研究》,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8期.
作者简介:
吴曼郡 性别:女 生日:1991年10月27日,学校: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邮编:210095,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学
论文作者:吴曼郡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阴阳论文; 学说论文; 中医论文; 核酸论文; 事物论文; 本质论文; 辩证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