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梁悦嫦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梁悦嫦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比较快速的进展,伴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人们在用电的质量与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所以,电力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新电能的应用模式开发和利用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事情,随之而来的就是智能电网的出现。且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部分,给智能电网的实际实施和运用产生了十分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电网 技能分析 配电自动化

引言: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耗里的比重的提升,是目前来说实施利用能源与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也为实现我国将来的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特点为以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求的号召,电网从传统方式走向高效与清洁的计划逐渐得到了实施,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改善,全面科学的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所以,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是拥有许多方面的意义的。本文围绕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1.配电建设标准与自动化系统结构

1.1 配建设电自动化的基本标准

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是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制定的,这是对智能电网技术相关方面发展协调和指导的重要准则。智能网技术标准体系包括了八个专业分支,为智能变电、智能配电以及通信信息等等。在二十六个技术领域内都有所涉及。在这之中,智能配电所涉及的又主要是配电储能系统并网、配电自动化和配电分布式电源并网这几个最为重要的技术领域,与配电的自动化有关的标准则涉及运行控制、建设、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等一系列的准则,更详细的说,它包含了《配电自动化建设和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验收细则》等等。

1.2 配电自动化的系统构造

配电自动化的系统是由配电系统的容积作为依据来分划的,其内包括三类主要类型,就是大型、中型与小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来说,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种类需将其实际要求与目标,以及在将来的发展模式全都考虑在内,对于可扩展性、经济性与安全稳定性之类的原则严格遵守,具有比较高的灵活性。

配电自动化的系统首要优点为它尤为突出的灵活性,通常情况下,在其刚刚建设的时候,应该选择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中型的,且需安装主站,子站和终端等等,若需将配电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就能够选择一个主站作为中心站,其他相对应主站也随之增加,依据层次构造方面的不同,还能够把它划分成三层,且能按照实际的需求对二层以下实施合适的扩展行动。

2.建设电网自动化配电的发展

在建设我国电网的过程中,智能电网的自动化配电的形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步为设置配电系统开关的配合阶段,这个时候首要的设备的完善的通信网络仍没有形成,同样的,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没有建成,若出现系统的故障,与相对应的配电开关设备互相配合,就能够行之有效的对故障区域实施隔离与维护,使用户的正常用电得到了保证,第二为配电通信网络的阶段,这个阶段对配电系统通信网络的应用已然开始,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功能质的飞跃得到了实现。在配电系统为运行正常的状态的时侯,后台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对配电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继而让其可以得到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最终的阶段为自动化控制配电系统,到这个步骤更多自动控制功能已经实现,且在前面的两个的发展基础之上,进行了自动化配电系统运行正常和远程遥控的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交互体系架构的建立与图形维护

3.1交互体系架构的建立

为更好的达成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首先要使配电自动化平台对信息流、电力流及业务流的融合问题进行解决,来更好的对应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已建立或正建立的实际情况。

自动化配电信息交互体系架构的核心,是地理信息系统及配电自动化,与停电管理和配电生产指挥运行的需要相结合,来实现配电的管理,通过主配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实施自动化配电与调度,且使营销客户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等等的信息的整理及共享得到实现,与“95588”系统进行互动,以便顺利实施停电管理与配电网风险管控等多种功能。

建设自动化配电系统的设计标准是IEC61968/IEC61970,为了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系统的开放性,标准化和灵活性特性,在实行建设自动化配电系统时需要严格遵循此标准,继而使系统可以对各种异构信息数据源以及实施整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得到保障,让交换信息的总线达到国际化的标准,能够自动校验模型,保障了跨区交互的安全,最后使智能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交互信息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系统间运用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实现。通过IEC61968标准可以知道,由地理信息系统所导出的图形以及模型,能够按照实际需求的不同来实现应用图形的多系统。除此之外,还可扩展可伸缩矢量图形数据的准则,使可伸缩矢量图形可以和主配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相对应,让其适合于调度数据的收取,监控系统的可伸缩矢量图形内的图形对象得到合并。

3.2系统图形的维护

经过对各个系统之间的统一标准来对维护图形进行简化,采取统一标准的互操作形式,用已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图源来对其他的系统图形进行维护,继而使各个系统图形的一致得到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配电通信网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与完善。技术的创新应用于主配电网的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为实现配电自动化互操作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发挥了关键的效用,使配电网实时信息、电网拓扑、设备信息、配电、地理信息等输电、用电信息及变电的整合得到有效实现。利用一致的信息集成以及交互准则,使地理信息系统内的电网实时数据得到集中展现,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自动化配电图形模型的相互操作,使电网图模库数据源的唯一性得到保证。在各个管理阶段需要角度来说,按照配电网网架的联络与电源皆多的的特性,对于与配电管理的图形系统相适合的实施研究与开发,进而使配电调度管理内的配电网分层次以及区域进行供电得到实现。采取面向服务架构方式,进行业务系统的整合,之后再对配电网的有关信息进行梳理,且及时并确切的进行对与配电网有关的信息系统维护,在统一的平台里实现消缺、检修、抢修等等生产应用的工作,采取合理的对应举措,来使部门与单位之间的互联得到加速,更有效的加强对生产阶段风险问题的控制,实现电网生产信息可以和客户之间产生互动。为了可以行之有效的储存配电网内的数据海洋,且进行数据之间的高速交换,则需建设一个资源中心,此资源中心需与IEC61968/IEC61970标准相符合,进而实现例如电网资源以及图形等等的基础信息,电网的实时运营消息,业务管理信息之类可共享的资源。配电资源中心应用IEC61968标准对外进行消息机制的规范,在内部能够达成各种不一样数据的标准存储,通过服务规范规定的服务功能的标准,突出透明访问的准则。

4.结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出现故障情况的自动隔离以及高速诊断由自动化配电实现了,这可以使故障产生的范围得到有效缩减,保障非故障段的运营正常,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讨论了自动化配电系统构造和建立的标准,对智能电网自动化配电的进展历史也有些许分析,且主要对自动化配电的信息交互体系架构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等许多个系统间的互动与运用,为配电网精益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玲,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企业文化旬刊》2015.

[2]杨振,李建新,李江,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3]罗理理,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科学时代》2015.

[4]王海亮,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4.

论文作者:梁悦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梁悦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