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故我在”-论“关系”“看见”以及“见证”对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你见,故我在”-论“关系”“看见”以及“见证”对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现代服务·

“你见,故我在”
——论“关系”“看见”以及“见证”对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孟长治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摘要: 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和来访者与他所处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关系有关。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心理咨询案例来论述三个问题:个体的自我是如何在关系之中被建构出来的;为什么“看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基本的人际互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见证”何以具有整合经验的力量。

关键词: 关系;人格整合;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的出现几乎都与他所处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关系有关。可导致个体心理问题的关系包括忽视、疏离、抛弃、暴力、过度控制等。生活在关系中的人们不太可能离开他人的反馈而进行绝对客观的自我认识。对于人格尚未成熟的个体,尤其对于儿童,病态和糟糕的关系几乎必然造成负性的自我评价和情绪问题。本文试着结合生活观察和心理咨询案例,来论述“关系”“看见”以及“见证”对自我及心理的影响。

一、自我建构于关系之中

人类都是活在关系之中,也是通过与其他人类成员,尤其是与自己的重要他人关系来建构自己或积极或消极、或健康或病态的自我。这一点很重要,但不是总能引起人们的理解。很多人会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关系而构建出一个纯粹独立的自我。他们没有发现自我,其实很大程度是其他人类成员在个体人生历程中作用于己的结果。

假如让我们试着描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可能会说,我是一个胖子,这是你与其他大多数人的体重对比之后的结果。假如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就不会有胖的概念,更不会认定自己是一个胖子。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件至今记忆深刻的童年时期来自父母或其他重要亲人和你的一次行为或语言上的互动。当时自己是否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我是很重要的”或“我不值得他们爱”的感受?可以说,我们每一个最终像食物被消化吸收为身体的一部分一样的关乎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定,都是在与他人对比、互动之中逐渐产生、固化的。我们当然也可以想象,假如一个人是在很糟糕的关系中长大的,或一个人在自我意识建构的关键时期,他在于自身而言的重要关系中得到了太多的消极反馈,那么他将会构建出一个怎样消极的自我?

小米是一个24岁的女孩,她的问题是处理不好恋爱关系。她谈过好几次恋爱,都没能与任何一个恋人建立长期稳定的感情。她发现每一次分手,最初的主要原因都来自自己对恋人的强烈不信任感。在一次心理咨询中,我要求她体会当自己对恋人产生怀疑的时候,这种不信任背后内心是什么感觉。小米说,是很伤心的感受,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说:“你这么一个人,怎么会有人爱呢?”“你这么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继续问。小米说:“我是一个不配被人爱的人!所以他对我的好一定是假的!”

工程主要由路基、桥涵、隧道、立交及附属设施等组成,属大型新建项目,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速60 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3 m,上下行隧道进出口段分离式路基宽度11.25 m。全线设特大桥7座17 032.5 m,其中跨黄河特大桥3座、顺黄河特大桥4座;大桥22座5 872.5 m,其中跨黄河大桥1座(盐锅峡黄河大桥)、顺河或跨沟大桥21座;中桥7座396.58 m;小桥4座86.86 m;隧道2座3 255 m(以单洞长度计);涵洞123道3 474.87 m;半互通式立体交叉4座,公铁立交1处,平面交叉35处;主线收费站1处,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站1处,管理所1处。

小米进而联想到大概4岁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家里穷困,父母养不起三个孩子,就把最小的她送给邻村不能生育的亲戚抚养。她感到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她偷偷跑回自己家,用力推家中院子的门,父母任她怎么哭叫也不开门。孩童不懂得从成年人的角度去客观理性分析事情,小米把这一切的原因归结为“我不够好,不值得他们爱,所以他们抛弃了我”。这个产生于童年、在与父母这两个重要他人互动中出现的强烈认知和感受,成为她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使她具有一种深度的不自信,影响她成年之后的交往、恋爱甚至职业的成功。

设Cn=C×…×C为n维复Euclidean空间.对z=(z1,z2,…,zn),w=(w1,w2,…,wn)∈Cn,z与w的内积表示为

一个组织需要寻找恰当的方式看到并认可每个成员的独特存在,这会让所有成员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深怀感激,并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而在组织中仿佛被视若空气、体验不到存在感的个体,一定时刻都在想着如何逃离。

二、看见,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互动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907加入量低于4.5%时,随着907加入量的增加,固化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断增大;当907加入量在4.5%左右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而当907加入量大于4.5%时,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不断下降。这是因为随着907的含量的增加,体系内苯环的密度增大,体系内聚能增强,从而拉伸强度不断增大。而随着907加入量的不断增大,一方面分子链间的摩擦阻力增强,使得分子链运动能力变差,固化膜的柔韧性随之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引发剂属于小分子,当其加入量超过一定值时,引发剂会在体系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在其含量大于4.5%时,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不断下降。

一个孩子如果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为了让父母能用更多的时间看到并关注自己,他们经常会以制造麻烦甚至自我毁伤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可能会让自己大病一场,也可能选择让自己前途尽毁,做一个问题少年。

小女孩邀请妈妈来看那株奇特的花朵,不仅仅是希望妈妈同她一起看花朵,更重要的一个内在动机,是希望妈妈看到自己的惊喜或探索发现的能力。小女孩生气的是,自己内在所经历的一切没有被妈妈看到,她内心深处甚至可能会隐隐约约怀疑刚才自己的心理体验是否真实可信,或者她会感到好像一切都白白经历了。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处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目前储层改造用压裂液主要采用胍胶作为稠化剂,该体系对储层存在着水敏伤害、水锁伤害、稠化剂分子引起的吸附滞留及堵塞和滤饼等伤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渗透油气田这种孔吼细小储层压裂改造的效果[1,2],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储层适用性更好的压裂液。

人们相互之间能够给予对方的恩惠就是看见并承认对方的存在。当然这种看见是分层次的,那些我们视若知己的人总是能让我们倍加珍惜与之建立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少有的愿意并且有能力看到我们深层内在的人。

公园里,一个大概五岁的小女孩发现一株很奇特的花朵,她惊喜地喊叫:“妈妈,你快来看呀!”妈妈沉浸在和另一个成年人的对话里,对女儿没有任何回应。“妈妈,你快来看啊!快点!”小女孩继续迫切地喊着。妈妈只是若无其事地转了一下头,继续进行她的对话。过了一会儿,这位妈妈似乎突然意识到什么,问她的孩子:“刚才,你要让我看什么?”这个时候,小女孩气鼓鼓地再也不肯搭理妈妈。

正因为如此,我们是如此热切地希望自己被他人看见,因为被忽视和不被看见,就意味着自我的存在遭受到了严重威胁。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透明人,所有人不再能看见你的身体和听到你说的话,所有人都在忙碌自己的生活,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这个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最初你可能感觉到自由和解脱,相信不久之后一定会陷入恐慌,那是一种近似于死亡的感觉。

自我不仅指的是身体,还包含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自我做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被其他个体看到。比如,史前人类为何会在洞穴里留下壁画?有的人为何喜欢在名胜古迹的岩石上刻自己的名字?为什么有的人沉醉于个人久远的名声?他们大概都是为了能在尽可能长的时间跨度上,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自己正在存在着或曾经存在过,这能给人以永生不死的幻觉。

我们自身的存在有被其他人看见的需要,这也是我们要生活在人群中的一个原因。通过自我的建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这种需要——自我建构于关系之中。这个观点换一种表述,就是自我产生于不同个体之间的互动之中。而看见,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基本的互动。

时代的发展对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有创新,否则将难以真正实现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预期目标。为此,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笔者的工作实践,应当在以下方面推动实践创新。

相对地,健康关系构建积极的自我,进而导致未来的幸福。弗洛伊德说:“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1]”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类成员的自信与幸福担负一定的责任,尤其是对我们自己年幼的孩子。

我们知道大部分预制构件都是在生产工厂的车间利用运输工具输送到预制装配式项目的施工现场,这个环节经历了装货、运输、卸货、堆放整个过程。考虑到构件的尺寸和质量都较大的问题,难免在上述环节中出现磕碰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前设置运输方案以及注意的细节。首先,我们在堆放这些构件时,在底部要提前加上软木垫,然后务必将所有构件整齐排列,最好准备专门堆放这些构件的置物架;另外,运输过程中也要对构件之间添加棉垫,安排专车来运输;吊装过程也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3]。

有没有注定不被看见也能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几乎没有。中国古人讲“积阴德”,也就是偷偷做好事不留名,表面看来这是只顾自己做事无需被人看到,但实际上,在他们的想象中有一个“老天爷”或“良心”之类的存在在看着他们。

人们有时候隐藏秘密,是由于公开一些事的危险远大于被看到时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通过一些安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存在,比如有的罪犯会在每一次作案以后,在现场留下属于自己的标识;有的罪犯在制造了一场引起巨大社会恐慌的犯罪案件之后,会以第三者知情人的身份向身边人描述作案的过程和细节。

当然,没有人不愿意真正地活着,压抑经常是无意识的。不被自我接受的思想和情感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它们会用症状的方式彰显自身的存在。所以,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内心其实都存在一个呼喊:我希望你们看到我的内在!将潜意识进行意识化。看见病人的潜意识并让对方获得领悟,是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因为他们相信,看到并接受被压抑自我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治愈作用。

被忽略有时可能是对自我的最大惩罚。我们可能会选用这种方式惩罚别人,比如冷暴力。对有些人来说,冷暴力比言语身体攻击更具有伤害性。这里面的心理逻辑是,你打或骂我,至少还承认我的存在,而冷漠让我感到的是如同死亡的窒息。有时候我们也会用这个方式惩罚自己,比如自我的压抑。那些对他人的好胜于对自己好,和那些内心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善待的人,习惯用这种方式自我惩罚。无论什么原因,那些习惯于压抑或隐藏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人,实际上就等同于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

7) 修复后结构增重小。复合材料补片密度较小,但力学性能优越,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复合材料补片以更小的尺寸和更轻的质量获得与传统金属材料同等的修复效果。

三、见证,具有整合经验的力量

思想、情感乃至经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明明能真切感受到,甚至亲身经历了它们,但仍会希望能有某个人,用某种形式来看见并证明它们的存在,比如朋友脸上的微笑之于欢乐,情人手里的玫瑰花之于爱情,校长颁发的学历证书之于知识。在我们心灵整合经验的能力还不成熟时,在一些人生境遇中更是需要某种见证。

李飞是一个大二的男生,在校园里与同学相处时,他显得孤独、敏感、偏执,极度缺乏安全感。一年前,他遭受了一次来自室友们的欺弄,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身体上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心理的耻辱却让他长久地愤恨难平。经过几次的心理咨询,李飞终于获得了宽容和宁静,但是自卑感严重困扰着他。他努力地学习,当他说期末考试又挂了两科时,我在他眼里看到了一种深深的失望。后来细细回想那时他的眼神,我才有所意识,那种失望里似乎含有些许的辜负,这可能和我在咨询期间曾称赞他学习努力、职业目标明确有关。

李飞后来的心理咨询断断续续进行了两个学期共十几次,他看起来已经没有明显的心理困扰,但他始终不肯结束这一段咨询关系。在最后的几次咨询中,李飞开始重复之前已经探讨过的问题。我感到有些厌倦却无计可施,心里责怪他自省能力不足。而他每次却都像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言辞恳切地抛出他的问题,渴望老师给出一个深入的解答。每次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总能突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把时间拉长。

我现在还可以清楚地记起李飞最后一次走入我的咨询室时发生了什么。他推开门,见我一个人在,显得对不约而至稍有愧疚,说他只需要二十分钟向我请教一个问题。我请他进来坐下,他却连背上的书包都没有放下,提出的问题也让我觉得无关痛痒。

“最近一些时间过得怎么样?”我试探地问,想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显得与平常不太一样。李飞说:“我最近都在准备一场演讲比赛,今天是比赛的时间,我刚刚参加完比赛。”我略有担心,还是关切地问:“你的比赛成绩怎么样?”“40多个人参加,我得了三等奖!”李飞轻描淡写地说,但我分明在他眼睛里看到了亮光。“祝贺你,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我为李飞感到开心。李飞似乎在努力让自己显得并不在意这个结果,但我感受到了他抑制得不太成功的兴奋:“还可以吧,有一半多的人都没拿到奖呢!”

这是他学生时代获得的少有的一张荣誉证书,是和几十个同龄人公平竞争后的结果,这让他相信至少在演讲这个事情上自己是可以比学校里多数同龄人做得更好的,这种对自我能力的确认感给他带来一种稀缺的自信。他太需要这个信心了。我此时确信明白了李飞的来意,他想和我分享他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我看到他的成绩,让一个他所信赖的人见证他的成长。这个见证,显然能够扩大他的获奖经历所具有的意义,有助于他把这次成功的经验整合到整体的自我评价中,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以往他那无处不在的极度自卑感。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著,最佳译本.梦的解析[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2] 陈荣翠.童年虐待经历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客体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3-316.

[3] 张敏莉,韩娟等.少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状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1),52-57.

“You See, so I’m Here.”——On the Effects of Relation, Seeing and Witness on Self and Mental Health

MENG Changzh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Almost al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itor and the important others in his environment.Thre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ual observation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ses: how the individual’s self is constructed in the relationship; why “seeing”can be understood as a basic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how it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and why “witnessing”has the power of integrat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relationship;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25(2019)03-35-03

收稿日期: 2019-06-28

作者简介: 孟长治(1984-),男,河北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屈冠银)

标签:;  ;  ;  ;  

“你见,故我在”-论“关系”“看见”以及“见证”对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