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脑科医院五病区 422000
【摘 要】目的:观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精神障碍且无新型毒品使用史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并对观察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精神症状方面,两组幻听、幻视、易激惹、类躁狂、情感脆弱、被害妄想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丧失自知力、行为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痊愈8例、显著进步9例、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100%。结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多样化临床特征,且针对不同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则能促使患者病情有效治愈或改善。
【关键词】新型毒品;精神障碍;临床特征;治疗效果
新型毒品从定义上而言,其是相对于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鸦片而言的一类新型致幻剂类兴奋剂类毒品,是通过人工化学途径合成,当其作用于中枢神经时,可促使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也可产生一些刺激感和兴奋感,例如病毒、氯胺酮等【1-2】。对于人体中枢神经,新型毒品可产生一定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如果连续使用,不仅会导致人体依赖性显著增强,甚至还会引发一定精神障碍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精神障碍且无新型毒品使用史者为对照组,即对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做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精神障碍且无新型毒品使用史者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3±2.4)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29.6±4.2)岁。观察组均使用过新型毒品,包括病毒、麻果、K粉等,且均出现了精神障碍。其中14例使用2种以上毒品,首次吸毒产生精神障碍者2例,其与患者吸毒时间2-5年,平均时间(3.5±1.6)年。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性别特征、年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两组幻听、幻视、易激惹、类躁狂、情感脆弱、被害妄想、丧失自知力、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方法具体为:首先提供安静治疗环境,进行脱毒治疗,并给予心境稳定药物、催眠药物、镇静药物等,具体所用药物包括:妥泰、利培酮、氟哌啶醇、氯氮平、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等。
1.3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并对观察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t值( )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n(%)]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性别比例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3治疗效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痊愈8例、显著进步9例、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100%。
3.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人体吸食新型毒品后,其精神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且可引发一系列精神障碍现象,原因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以及黑质多巴胺神经末梢等可被苯丙胺类兴奋剂破坏,从而引起永久性大脑尾状核多巴胺耗竭。同时毒品大量使用期间,其可造成人体大脑意识和精神不受控制,且会出现错觉或幻觉【4】。作为常见的兴奋剂类毒品,病毒和麻果可作用于人体儿茶酚胺神经,可促使其突触前膜将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且可抑制递质摄取氧化酶,当该酶活性丧失后,则可出现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感和欣快感。而患者吸食这类毒品后,常见精神症状表现为精神错乱、谵妄、幻视、被害妄想等。而作为一种致幻剂类毒品,K粉可作用于神经边缘系统,而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痛感消失、攻击、暴力行为、人格解体、失眠等【5】。本文的研究中,在精神症状方面,两组幻听、幻视、易激惹、类躁狂、情感脆弱、被害妄想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丧失自知力、行为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与上述内容表述一致,另外对于使用2种及以上新型毒品者,患者均会产生一系列的精神障碍,如惊恐障碍、持续性焦虑等。观察组经治疗后,痊愈8例、显著进步9例、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100%。这表明,在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方面,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可达到较高疗效。另外研究显示,两组男性占比差异显著(P<0.05),者可能与患者生活压力更大、受到约束较少、渴望刺激、容易冲动等有关【6】。
综上所述,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多样化临床特征,且针对不同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则能促使患者病情有效治愈或改善。
参考文献:
[1]武文煜,杨爽艺,刘红艳,王海明.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08):121-122.
[2]徐猛,李艳峰.新型毒品滥用的戒治研究现状及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06):99-102+74.
[3]彭成国,杨媚,肖寒,火焰,刘波.新型毒品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06):7-9+2-3.
[4]于海梅.三种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特征对比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02):89-91.
[5]李宁,张常存,石志斌,王思远,林洪,刘丽萍.新型毒品致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医疗处置探索[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01):9-12.
[6]高淑贞,欧阳筠淋,柯东龙.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06):319-321.
论文作者:周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毒品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患者论文; 特征论文; 两组论文; 幻视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