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628017
【摘要】目的:观察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中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大排尿量、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应用可提升治疗效果,促
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间歇性清洁导尿;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疗效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araplegia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clean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choose the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5 treated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paraplegia,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clean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n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kidney seep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maximum urine output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aximum urine output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biggest urine output, treatment effect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idual urine, kidney seeper, lower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paraplegia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clean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can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 key words 】 of intermittent clean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Paraplegia. Neurogenic
神经源性膀胱为截瘫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正确的排尿功能,可能会引发尿路结石、反复尿路感染等,严重时,导致患者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主要采用膀胱功能锻炼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恢复患者膀胱功能的新型手段,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院以收治的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24~66岁,平均(42.6±2.1)岁;病程1~4年,平均(2.5±0.6)年;中高位截瘫38例,胸腰段截瘫52例;尿潴留79例,尿失禁11例;胸椎27例,腰椎25例,椎管肿瘤22例,外伤16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2)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功能锻炼,方法如下:(1)寻找、刺激“扳机点”:给予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时,将反射性“扳机点”,即敏感点找到,在小腹周围的某处对膀胱进行轻轻的挤压,大腿内侧用手拍打,阴毛较轻的拉扯,并对阴茎进行挤压,骶尾部叩打,刺激患者收缩逼尿肌,出现反射性排尿[1];(2)屏气法:嘱咐患者前倾身体,呼吸快速进行3~4次后屏气,以保证屏气时间足够长,增加患者腹部力量,提高腹压,指导患者深吸气1次,再屏气,同时,指导患者以排便动作向下用力,该方法间断进行,直至尿液不再排出;(3)Grede手压法:患者逼尿肌反射低下时,可采用此种方法,在患者膀胱部位利用指尖进行深部按摩,促使膀胱张力增加,于患者脐下3cm处放置拳头,向骶尾部施力,促使患者前倾身体,之后将加压方向变化,尿流停止后加压停止。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出阴部,阴部及尿道口利用清洁毛巾清洗,操作人员手部利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清洗,并充分润滑导尿管,将导尿管置入。患者为女性时,使用一只手分开大小阴唇,另一只手将导尿管置入尿道中,尿液流出后停止,患者为男性时,使用一只手握住阴茎并提起,与腹部之间的角度为60°,另一只手将导尿管置入尿道中,尿液流出后停止。导尿管固定后,排空尿液,之后再次插入导尿管1~2cm,轻轻的挤压膀胱,排空残余尿量,拔出导尿管。间歇性清洁导尿每次操作时间间隔4~6h,每天控制在6次内,两次导尿间隙,患者可自行排尿,尿量>100ml,且残余尿量<300ml时,间隔时间控制在6h,如自行排尿>200ml,残余尿量<100ml,间隔时间控制在8h。间歇性清洁导尿无需要求无菌,在清洁条件下,护理人员教会家属及患者具体的操作方法,便于患者家中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恢复,残余尿量少于50ml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残余尿量50~200ml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残余尿量未见明显改善判定为无效[2]。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4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35例,有效率为77.8%。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比较( ±s)
组别(n=45) 最大排尿量(ml) 残余尿量(ml)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172.9±51.3 283.3±52.1 152.9±84.6 72.2±31.5
对照组 731.4±52.4 212.4±41.1* 152.4±85.3 121.6±22.1*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2.3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发生率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45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6例,发生率13.3%,发生肾积水2例,发生率4.4%;对照组45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21例,发生率46.7%,发生肾积水12例,发生率26.7%。实验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排尿功能障碍疾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严重时造成肾衰竭,提高患者的病死率。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时,主要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康复所要实现的目标为将患者的膀胱内压减轻,促使膀胱容量增加,减少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肾脏受到的损伤,预防肾衰竭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传统康复治疗的方法为给予患者膀胱功能锻炼,并采取留置导尿管的方式促进患者尿液的排出,具备一定的康复效果,但此种刺激方式为机械性,导致膀胱尿道的无菌状态被破坏,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具备无菌性的特点,在清洁条件下,护理人员教会家属及患者具体的操作方法,便于患者家中操作,实用性、有效性及适应性均比较强,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并不需要留置导尿管,而是采用亲水性一次性导尿管,提高了便利性及清洁性,膀胱过度膨胀症状显著减少,同时,周期性扩张膀胱,刺激膀胱功能,改善膀胱功能,促进恢复,降低膀胱内压升高发生率,而且膀胱充盈程度适当,保证黏膜血运充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5]。根据患者排尿反射情况,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对其进行模拟,在患者有尿意的状态下进行导尿,促使患者的排尿中枢受到刺激,引起反射,促使膀胱产生收缩,刺激次数增多后,患者排尿中枢可被唤醒,反射弧重建,充分的锻炼膀胱功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6]。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肾积水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也比较低,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后,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肾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付秀,刘美容,李丹等.间歇清洁导尿护理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8):296-297.
[2]姚宇游,徐云,华剑红等.护理干预在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4-16.
[3]覃永佳.间歇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285-286.
[4]张毳.4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242-243.
[5]何晓庆,马燕兰,张铁松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间歇导尿应用情况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6,37(06):1-5.
[6]张敏.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19):1770-1771.
论文作者: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患者论文; 膀胱论文; 实验组论文; 间歇性论文; 残余论文; 清洁论文; 导尿管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