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干旱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作用巨大。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以求全面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探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同时,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质量和效益,需要构建科学的节水灌溉体系,制定科学的节水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技术,保障节水工程的资金。
1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价值
1.1 我国近年来重视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建设,而农田水利灌溉对于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因此,重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就有着一定的发展必然性。农田水利工程就是利用水资源灌溉的方式,来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保障,使得农作物的产量能够得到提升。所以,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能够有效的起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这样的发展状况,能够最大限度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采取科学的手段最大程度促使该工程节水灌溉可以实现高效发展的目的,这样做不但可以促使农业发展得到进步,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紧跟时代的潮流,对于这种农田水利灌溉方式来说,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促使水资源实现科学分配的目的,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进一步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加以提高。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减少灌溉用水在经过输水渠道时由于渠道土质渗漏而造成的浪费。目前实现渠道防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渠道土壤的渗透特性,即通过物理手段,利用压实、淤淀及抹光等手段来改变土壤缝隙距离从而提高土壤的紧密程度,以达到水分难以下渗的目的;或者是通过化学手段,在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化学材料来增强渠道土壤的不透水性。二是在渠道底部放置防水层。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混凝土浇灌,在渠道底部布置不透水的混凝土渠床,从而达到渠道不透水的目的。在实际情况中,通过渠道防渗处理,可以在渠道输水的过程中减少50%~90%的水分损失。此外在灌溉输水渠道的设计中,应当以U 型渠道为主,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输水流量状况的改变,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断面,从而保证该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工作效率。
2.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的工作原理即:滴灌管道的安排是依据农田、农作物本身的用水量、用水需求 来进行布置的,最大程度地对整个输水系统加以细化,使每个灌水器都有水,将水均匀足量地滴灌供给农作物所生长的土壤。滴管的关键技术是将水经过各毛管,再注入滴水器中得以储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科学合理地加入相应的自动化技术进行灌溉管理。
2.3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指控制水流,使其满满变细。在小型农田中,一般的喷灌技术有三种,移动式、半移动式、固定式三种。其中,移动式喷灌设备则是逐步移动喷射管件及其连接设备。而半移动式喷灌设备只能移动喷射系统。固定式喷灌设备是整体性的水利系统,密封性良好,但无法对其进行整体移动。而喷灌技术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水泵制造水压差与外接管线传输水,水到达农田之后,利用喷头将水流变细,均匀灌溉农田。
2.4低压管灌措施
低压管灌技术是采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压力控制在0.2MPa 以下,这种技术成本低,管道可采用普通的硬塑料管、塑料软管等材料,造价低,同时低压也不会对管道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采用低压管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低压管灌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一是可以节约用水。通过管道的形式传输水资源进行灌溉,一方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作用,同时能防止水分渗透,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可以节约用电。在同样水资源耗电的情况下,低压管灌技术节约了大量的电量。三是低压管灌技术还能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施工面积,降低施工成本。
2.5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就是通过相关的工程,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在农田需要灌溉时将雨水输送到农田中的技术。此项技术在季节性缺水和干旱地区比较适用。此法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发展。
3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3.1 完善农田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发展农田节水灌溉事业,最重要的对策就是得到政府及农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完善农田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一方面,政府应为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合理的资金,并作为主要途径;同时充分利用“PPP”模式,吸引社会和其他机构的资金为之补充;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一些专项资金进入市场,作为资本获得利润后,除投入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外,其余资金用于再投资,以充分盘活资金,实现农田节水灌溉资金的自身再生。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对节水灌溉成效较大的区域,采取政策补助,实行奖赏制度;对水资源使用过度的地区,进行相应的责罚,从多个角度有效的实施节水灌溉建设。
3.2 细化对灌区的节水规划设计
缓解淡水使用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节水灌溉设计。设计人员应当参与到现场的调查和勘测过程中,对灌区情况要有详实的认识,对可能影响灌溉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避免规划设计人员闭门造车,以保证设计出符合该灌区实际需要的设计方案,使节水灌溉工程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有效性、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3 加大节水技术的开发力度
通过改进现有节水技术及开发新的节水技术,对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可以从国家层面上,通过组织学术论坛等形式,将节水灌溉方向的高技术人才集结在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汲取国外先进理念,结合试验与工程实际,开创出更加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开建大量的技术培训基地,在研发节水新技术的同时培养节水灌溉人才,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地改进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新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无缝对接。
3.4 加强灌区的科学管理
先进的节水技术得以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节水灌溉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管理。首先,应当调整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重建轻管”的思维模式,制定健全的灌溉管理体制,从而使得各区域的灌溉管理行为能够有法可依;其次,改变灌区管理者管理懈怠的思想,端正管理态度,促进各部门井然有序的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提升其管理素质,为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人才队伍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农村建设水平的日益完善,节水灌溉工程具有的价值一定会变得尤为显著,为了可以进一步保障节水灌溉工作可以实现高效率开展的目的,并可以发挥出自己充分的价值,相关人员就应当对工程做好科学的设计,将工程的管理工作质量加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盼,杭天飞.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7(12)
[2] 郭军.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基本措施[J].农技服务.2017(18)
[3]梁志铎.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
[4] 曾献芳.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时代农机.2017(08)
论文作者:赵敏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节水灌溉论文; 农田论文; 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渠道论文; 高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