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综述_艺术品论文

艺术投资综述_艺术品论文

艺术品投资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艺术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艺术品投资收益分析

一般来说,股票和外汇更适合做中短期甚至短期投资,因为现代条件下买卖极为方便,同时它更具有概念资本的意味,甚至可以即时买即时抛。艺术品的交易是一种实物交易,同时这种实物又涉及真伪、优劣和审美品味等诸多复杂因素,很难即时交易。因此,艺术品交易分成长期、中期和短期投资,同时又应以长期为主。

长期应是10~15年,甚至更长。无数经验证明,长期投资回报最丰,这种回报是超常规、跨越式的。如果说一幅名画拍入价10万元,每2年在拍卖行拍一次,10年拍5次,每次有20%的涨幅,5次拍卖扣除佣金的话,是14.58万元,再扣除每次的保险费、图录推广费1.5~2万元,净到手是12.58万元,回报25%左右。但在第10年一次拍到25万元的话,扣除佣金和图录费到手是22万元,回报是120%,即10万元的画变成了22万元,净赚12万元。以上用同一种拍卖方式来求证,最有说服力。

5~8年应可看成中期投资,一般也比较稳健。无数事实证明,中期尤其适合资金不足、需要周转的买家,或者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中国90年代和日本80年代中后期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人们暴富起来,艺术品在几年之内价格一升再升,中期的回报率高得可观;或者某一类艺术品的价值突然被人们重新认识,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也很适合中期投资。比如90年代重新发现弘一法师的佛教书法,5~8年已增了7~8倍,也是一个特例。

短期,一年到3年。这里要把转手倒卖和投资经营区别开来。笔者在朵云轩工作时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事,有人在社会上看到某件文物,先借到拍卖公司请公司专家鉴定、估价,研究为真品以及拍卖公司肯定收货后,再向物主把东西买下来,送到拍卖行。几个月后东西拍出,收到数倍的回报,这是合法的投机交易,在艺术品市场是天经地义的,但不是投资。记得1994年朵云轩拍出一幅齐白石的作品《老鼠偷油》,成交价44万元,委托人就是用以上办法获得作品的,向物主以7万元买下来,几个月获利6~7倍。还有到画家家里买来一幅画,送到拍卖公司拍出了高价,也是一种经营行为。短期的回报要用同一种交易方式来计算,才比较科学和合理。以一般市场分析,只要东西比较有水准,3年30%~50%的回报还是有可能的。至于少数情况,比如3年内获得了一倍的回报,也不是没有可能,一般而言,或者是买进时确实便宜了,空间很大,或者是某类艺术品正在价格跃起的前夕,比如2002年朵云轩春拍以前,上海画家韩敏、颜梅华的价格不贵,到春拍后价格暴涨。

二、艺术品投资难点分析

真正成功的艺术品投资,建立在对艺术品投资规律的认识上,尤其在对一些难点、难题的认识和破解上。

(一)真伪

行业交易的古训几乎是“造假是犯法,卖假不为过”。因此,假货无处不在。投资艺术品要破解这一难题,对你来说,买进假货也许也有机会原价卖出去,但不买进,或者少买进假货则更稳妥,回报更丰厚。由于每个人成为鉴宝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人们的经验是:一要具备鉴定真伪的知识,比如对某类文物、某位画家的作品有研究;二要请鉴定顾问,而且不止请一人做顾问,兼听则明;三要买新画不买旧画,完全避开风险,甚至直接到画家挂钩的画廊或画家家中买画;四要买有根有据的东西。

(二)优劣

不能凡名家就好,也不是凡真迹就好,“真而不优,伪而不劣”也是存在的,因此要区分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一般货,什么是劣等品。以书画创作为例,每人创作态度和创作目的不同,有的就是应酬之作。一般说,分优劣比辨真伪容易,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最好的办法是多看拍卖图录,综合各拍卖行的估价,可以看出一个概貌,起码对精品、一般货和应酬货这三档的特征能予以区别。

(三)资金

由于这一行以中短期投资为主,一般的工薪族要谨慎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在迅速同步并轨,进入市场的资金门槛提高了,如今没有上百万的富余资金不要轻易入市,有上百万的资金也只能算一般投资,有上千万的富余资金方可以做比较大的投资计划。总之,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超越自己的财力投资和收藏。

(四)出货难

股票、外汇、黄金每时每刻有国际、国内的比价,买进和卖出均极为便利,出货最容易。投资房产出货也比较容易,一是人人要住房,二是房价由地段、结构、朝向、环境、管理等因素构成,极易判断价值和价格;三是挂牌出售也容易,买卖双方往往在价格上适当调节就可以成交。艺术品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商品,更不是生活必需品,你要急用钱时,往往一时难以脱手。千万要认识这一特点。

(五)有欺诈

有的人是不知假卖假给你,有的人是明知假卖给你,更有的人是造假、卖假给你,这三种情况反映在现象上往往都是信誓旦旦的,说东西绝对不会是假。有的编造个故事,讲自己的祖父如何在兵荒马乱之年以几根金条从某某人手中买来,或者说那一年我爸爸就住在张大千家里,看到他画后买下来的。买卖艺术品千万不要轻信别人的担保和故事,而要看东西,没把握宁可不要乱买。总之要记住,艺术品是美好的,但市场中的欺诈不得不防。

三、艺术品投资技巧

(一)作好投资计划

一般来说,全面的收藏投资计划比较适合于大公司的法人投资行为,或者富可敌国的个人实业家,比如美国的哈默和盖茨。即使如此,由于精力有限,全面也都是相对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可以选择专攻一项。一项又可以细分。比如收藏玉器,可以分成先秦古玉和明清旧玉,又可以按玉的成色分成白玉、黄玉、碧玉、青玉等等,比如收藏明清白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专题。比如有的人喜欢文房用品,有能力的可以笔、墨、砚、笔筒、镇纸、水盂等品种上全面地收,也可以只收旧墨,作为专题也很可观。现在收藏印石的人很多,按产地可以分成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等等,下一层还可以分成鸡血、田黄专题。如以印款来分,又可以收齐白石、吴昌硕等近代名家的,乐趣也很大。有的人喜欢瓷器,现在即便有钱,也不易收到好东西,也要做好计划,有财力的收官窑,能力小的也可以收点精细的民窑瓷。至于书画,绝对是一个收藏的大宝库,天地广阔,任你选择。比如按年代可以分成明代、清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每个朝代又可以分出流派,流派中又可再细分到人。至于现、当代更是选择性很大,可以按地方分:海派、京派、岭南派、浙派、长安画派等等。海派还可以只收几位自己喜欢的画家作品。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大画家的作品总价值,会超出一个工艺门类的总和,足够你去投资。现代海派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这些画家,假设他们每人各8000件作品传世,每件市值5万元,就各是4亿的总价。据笔者所知,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的作品都在1.5万件以上,以市值每件10万计,就是各15亿总价的商品(以上5万元和10万元都是低估的)。从这种计算推导,一个收藏家把三、五位艺术家分析好,作好投资计划,一步一步去做,经过10年、20年的功夫,也是大有收获的。

做好投资计划,经专家咨询研究确定下来以后,就要大致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边收,一边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走势,几年下来价格毫无动静的,或者你看好的画家本人变化了(比如质量下降,或者价格大变反不如从前了),也应适当作出调整,把它及时地卖出一部分。

(二)投资冷门和投资热门

两种都是好方法。一般来说大家比较看好的东西,比如齐白石、刘海粟、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吴昌硕等等,几十年前已被人看好的了,但1 00年、200年甚至300年后的人还会依然被看好,一个知名美术家作品的生命期是无限的。但是风险也有,热门的一是投资成本大,二是价格周期也有阶段性。几百年好,也许有十几年不看好(指不涨价)。但总的来说,人类的历史已证明是千真万确的好东西,买进后并不可怕。当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购进达·芬奇科学手稿时,很多人说这是天价,但放在10年、20年、30年来看,这又是一个便宜价,毕竟人类只此一件!而别的高科技产品,人类都有办法创造出来。问题是热门的拍品,人们往往与前些年比:“当时那么便宜我都没要,真是错过了”,他没往后想:还会贵起来,还有投资的机会。艺术品与股票在这一点上很不同,很多人因体会不到而与之失主交臂。

冷门的东西有眼光在中低价大批吸纳,是一种更好的办法,只是与追热门不同,要独具慧眼,心细胆大。笔者认识一位香港的收藏家,他是收冷门的典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看好陆俨少和林风眠作品,大量地收,只收精品。其间价位也有上落,但他坚信不疑,90年代陆、林两位大师的作品在拍卖场大发异彩,他陆续放出来了一些,回报率十几倍、几十倍,并且至今手中还有林风眠的作品几十件。这位收藏家至今还用独特眼光研究当代艺术家,从不人云亦云。当一个艺术家未走红时,对他作品投资可参照的依据太少,最关键的一是要了解和吃准艺术价值,其次了解画家的创作态度是否严谨。这两点很重要。

(三)空间差投资方式

艺术品从一地卖往另一地,由于人们的审美情趣不同,当地的价位不同,开放程度不同,会产生一些空间差,这是投资艺术品的主要方式。笔者前些年有机会在上海、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广州这些城市走动,发现商机很多。80年代中期,朵云轩曾以6万元人民币卖给香港某画廊四条张大千山水,在香港展览会上以86万卖出,后又以140万在北京成交。80年代大陆卖往新加坡的艺术品都是以人民币标价1∶1,同时增加5~6倍的利润,而1997年以后新加坡人又以更高的价格卖回给中国内地,因为内地的价位高于新加坡。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海派、京派、岭南派的绘画各在当地被看中,价格高于非产地,这是地方色彩对价格的影响,所以上海市场的关山月、黎雄才作品,大致是广东人拼抢回去,上海拍卖行的宋文治和钱松喦,也是南京收藏家出价最凶,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向来在北京价最高,而海派的价位,也往往上海最高。这也是做生意的窍门。有一次,上海的专家在香港画廊看到方增先的四尺山水,此时方已当了上海美协主席,上海的价位已明显起来,而香港的价并不高,当即买下来就有几倍的利润。

(四)空间差和时间差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把握,何地有空间差出现就去做;买回来发现做不成空间差就先丢一边,等待时机,再求一逞。反过来买进的艺术品是按计划做中长期投资的,但发现另外的国度和地区价格暴涨,商机提前出现,也不必在此地“守株待兔”下去了,赶紧一抛了之,收回投资和利润再做新的投资。

(五)被动等待和主动促成的交替作用

一般而言,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大部分投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作为投资人要预测可能性,等待可能性和抓住可能性。所以强调投资人要有耐心等待机遇。艺术品的好和优,大部分人看不懂,理解不了,受美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的介绍影响。因此,好的艺术品如辅之以有效的评论,营销策划,可以提前进入成熟阶段。比如吴冠中先生的绘画很有个性和艺术特色,但在1990年时并不被人看中,在美国展出只卖2000~3000元美金一幅,自从香港某画廊代理他的作品后,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其中在苏富比以255万和187万港币的高价拍出《交河故城》和(高昌遗址》以后,引起全世界的收藏家重视,尤其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等地,他的作品价格飞涨,在90年代位居在世华人作品第一位,无人可及。可见成功的宣传也是必要的。此外,陈逸飞、丁绍光两人的作品在全球走红,上到一、二百万港币的价位,也和美国代理商、收藏家的推介大有关系。当年哈默把陈逸飞的《双桥》赠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一举动,该是何等智慧的商业营销!因为哈默创办的哈默画廊代理陈的作品,从此陈逸飞的油画被人进一步认识。

总之,好的收藏计划要和好的推介相结合,比如组织出版、评论、展览、送拍卖会等方式互动,可以使内质好的艺术品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提前进入投资成熟期和回报期。

四、艺术品投资的认识误区

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新起的市场,其中既有一些成熟的投资人,也有一些新买家,更有一些观望者。他们渴望了解情况、掌握投资规律,同时又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误区还时常被人们当作经验来传授,为此有必要匡正一些说法:

(一)艺术家故世后,他的作品更值钱

这几乎被人们当作一条艺术品投资的秘诀来传授,而事实却有很大的出入。有的艺术家在世时作品价格并不高,而故世以后价格上升幅度很大。我们经常提到外国画家凡·高的例子,他在世时是19世纪,所画的印象派画作“恨无知音尝”,常常不能卖出,为此画家一生穷困潦倒。画家故世后,金子终于发出它应有的光芒。在20世纪中后期,画家的价值被人们发现,价格一路冲上数千万美元的高价位。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陆俨少、谢稚柳、林风眠的画作,在他们身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谢稚柳的一幅山水轴在2002年朵云轩春拍时,拍出了70余万的好价钱,林风眠的《水漫金山》屏风画拍出200多万港币的高价,陆俨少的作品近年在海内外拍卖市场常有几十万直至百余万的好价位,都是明证。

有的画家故世后,作品价格反而下跌,对此有些人感到奇怪,其实这很正常。一是画家在世时,人们把他与在世画家比,画家去世后,他的画和所有绘画史上的画家比,对比的条件不同了。二是画家在世时,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学生的捧场、新闻的宣传,造成一种艺术价值超值的现象。三是地位的因素。有些画家在世时在某些机构比如画院、美院、美协、书协担任要职,对隔行的人产生的影响很大。四是在世时画价和画值严重分离,价格提前超过了应有的、一般认同的价格。以上种种,画家故世后便随之消失,所谓返璞归真,这时要看艺术家的真功夫了。所以买艺术品,千万不能认为画家故世价钱还要贵起来,于是乎广为收藏。投资艺术品,归根结底看两条,一是喜欢。喜欢是无价的,买而无悔,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喜欢、感情,为情出价,哪有不值得呢?另一条是为了增值。要看看是否有投资空间,全不在乎画家在世还是故世。

(二)艺术品最忌买进假货,买进假的死路一条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对的,但千万不能绝对化。所有投资艺术品的人,都买进过假货,但大都没有死路一条。个中原因在于:一是对假画也要分析,有的假画纯为伪造赚钱,粗制滥造,艺术上十分低劣,也有些假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比原迹下一等,仍是十分高妙的艺术品;二是造假的年代不同,其艺术性或文物价值也不同。比如宋人摹宋人的作品,元人临宋人的作品,或是明人临元人的作品,至少也反映了历史上临摹者的水平,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三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名家临习名家的作品,作为学习之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时下拍卖市场推出的不少明清书画,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注明“款为某某某,”或“传”某某某,因为画工好,仍深受欢迎,也有拍出好价钱的;四是看你是大批买进假货,还是偶尔买进假货,是买进高价位的假货,还是买进一般价位的假货。这是说你花费了怎样的代价。买进的货总要卖出的,行话说:“没有卖不掉的货,只有卖不掉的价”,意思是只要价位低,东西总有人喜欢。花少量的钱,买张齐白石、张大千的画在家中挂挂,即便不真,却有程度(行话的程度是指达到了原作的水平),也有人慷慨解囊;五是买进真货总比假货多得多,在真货上的成功投资以及回报,往往足以弥补买进假货的可能损失。笔者说的可能损失也许还未必是真的损失。

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原因,买进假货并不可怕,以后也有人会来买你的假货。一个收藏家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小学”阶段会买进“小学阶段”可能买的假画,到了“中学阶段”鉴赏水平提高了,意识到了小学阶段收藏的问题,会把原先收的有些画卖出去,因为又有新的“小学生”进入了市场,他们会犯你当年的错误来买你的画;你自己进入“中学阶段”,还会犯“中学”阶段的错误,收一些层次更好的假画,直到意识到,然后抛出去给新来的“中学生”。如此多年下来,你收藏的画越来越好,越来越精,手中的假画又流回市场。如此循环,价值链不会中断,艺术品市场也亘古不变地延续下来,最终谁也未吃亏。所以买进自己不喜欢的画,甚至假的画,还是应该平静地对待,大可不必以为死路一条。也许你以为的假货,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真货,你愿低价出让,正让一个老手识破,果断买下而吃了仙丹哩(艺术品市场内的行话“吃仙丹”指把人家以真为假的以低价买下来)。

(三)艺术品好坏无标准,只要加以包装,就可以炒出高价位

艺术品市场引进西方的商业传统进行一定的“包装”,是无可非议的。目前惯常的做法是出版画册,举办画展,组织评价,组织研讨会,和拍卖公司联手在拍卖会上推介作品,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确有不少的艺术品,是由艺术市场推出而最终引起美术界注意的。

但若据此以为只要炒作,假的可以变成真的,劣的可以变成优的,低下的可以变成高级的,所谓点石成金,则是大错特错了。

艺术品本质和炒作的关系可以用锦上添花来比喻:艺术品本身质量比较好,是锦,在此基础上加以恰当的包装,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导人们认识其艺术性,是添花。新进艺术市场的投资家千万要认识这一点,不能不看锦的好坏,变成了见花不见锦,作出错误的收藏投资决策。这几年,艺术品市场也起了一些包装的泡沫。一些艺术家未到应有的艺术地位,已被捧成大师、名家,一些艺术品也被吹成杰作、精品,而泡沫一消失,“破麻袋”而非“锦”的本质露了出来。所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不要仅仅看表面现象。

(四)艺术品总是越藏越值钱,所以只要有钱,要多买进少卖出

艺术品和一般商品的交易规律不同,一般商品是越消费越磨损,最终不值钱,新的最值钱;艺术品是在保存中显示其价格的,所以保存、收藏期长,增值也多一些。这是一个总的规律。但是就一个人一生从事收藏的经历来看,又不尽然甚至相反。如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种艺术品,它的价格由低到高会形成一个峰尖,也就是价格脱离价值(超值)的阶段,这种现象可能几十年、上百年出现一次,作为收藏者来说,如果有投资意识的话,应该果断地抛出,获取最大价值、最高利润,抽回资金再买价值高而价位低的艺术品,千万不能只进不出,更不能贪得无度,居高不抛。过了这个峰值,这类艺术品会进入低谷区。

上世纪90年代初,是紫砂壶价格最高的阶段,有的台湾人大量买进壶,有的人收几十把,甚至上百把,高价的壶一把就要十余万、几十万港币。囤积了这么多壶在90年代的高峰期不抛出,如今真是缩水不少哩。又如吴昌硕、任伯年等人的作品,在80年代香港市场交易价很高,有的人以为还会越来越高,不肯卖出,到了东南亚金融风波以后,想抛出也不能了,价格一落千丈,至今未见上升。

所以收藏艺术品不是买进多比买进少好,而要看买什么不买什么,什么价该买,什么价不该买,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不卖。只有把握了节奏,才能掌握主动权,该“空仓”时就“空仓”,该捂一捂、养一养时就捂、就养。这样,才能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回报。

标签:;  ;  ;  

艺术投资综述_艺术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