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7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57-01
春季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是有季节性的变态反应性眼病,多见于青少年,病情常迁延反复。以往多采用激素治疗,疗效不够满意,且副作用多。我院采用西药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病例
本组46例均为球结膜型春季结膜炎,其中男 性38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其中1~2年31例,占67.4%。眼别:双眼44例,单眼2例。发病季节:46例全部在3~11月发病,其中4、5、6月最多,共28例占60.9%。46例分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11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医疗法:采用激素、色甘酸钠滴眼液点眼,血管收缩剂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中医以祛风散邪止痒为主,佐以清热消滞退赤,加用促进免疫功能的中药。代表方加味驱风一字散:炮川乌10、川芎10、荆芥穗10、羌活10、防风12、蒿本10、黄芩15、生地12、蝉蜕10、薄荷10、丹皮20。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儿童剂量酌减。经观察,5~7剂即可见效,10~20剂明显好转或痊愈。最少5剂,最多35例,眼药症状改善后还可随症状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结膜充血与角膜缘之球结膜胶状隆起结节消失;显效: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膜充血与角膜缘之球结膜状隆起结节明显消退;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结膜充血减轻,角膜缘之球结膜胶状起结节明显缩小;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35例治愈21例(60.0%),显效9例(25.7%),有效5例(14.3%);对照组11例治愈4例(36.4%),显效3例(27.2%),有效4例(36.4%)。经1~3年内随访观察,中西医结合组复发2例,复发率36.4%,总有效率63.6%。复发例加服中药或增加剂数仍获显效或痊愈。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85.7%,30/35)与对照组愈显率(63.6%,7/11)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对照组。
讨论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外眼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interstit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属于此型的另一种为泡性结膜炎,是一种增生型变态反应,在现代医学中同属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笔者认为:春季结膜炎是由IgE抗体IgG抗体和T细胞等细胞免疫共同介导,在眼睑或球结膜的一种过敏反应性表现,只有抑制体内免疫反应,减少纤维细胞的活力,清除靶细胞受体与介质的结合力,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组病例采用祛风清热散邪,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如丹皮的主要活性成份为丹皮酚(Paeonol,Pae)。其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镇静、镇痛、催眠、解热、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最近研究认为:Pae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和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丹皮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结膜在胚胎发育中属皮肤分化而成。笔者推测: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力,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组织软化吸收,具有显著的止痒、抗过敏作用,并能消除靶细胞受体与介质的结合力,使其介质的生物降解或丧失内在反应性产物的调控作用,而起到了抗炎免疫治疗剂的作用。其中丹皮酚起主要的作用。
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认为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够满意,应用中药或复发病例加服中药后,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复发病例加服中药后,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证明了中药的治疗作用。病程缩短,疗效巩固,复发率降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到:抗炎与促进免疫功能相结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为本组治疗中的特点。
论文作者:葛军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结膜论文; 结膜炎论文; 免疫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症状论文; 变态反应论文; 中药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