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超人”概念新解_超人论文

尼采“超人”概念新解_超人论文

尼采“超人”概念新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采论文,超人论文,概念论文,新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超人”概念的一般理解

我国哲学界对尼采“超人”概念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把“超人”理解为生物进化意义上的高等种族。例如,颇具权威性的新版本《哲学大辞典》中就写道:“‘超人’指遥远未来的一个全新的种族,是由强力意志最充沛的人所组成的一个超越民族范围的新的物种,是人类发展的归宿。”

二是把“超人”理解为天才或杰出人物。例如,许多哲学教科书中写道:超人“就是超乎一般人之上的人,上等人中的上等人,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①“尼采把个别杰出人物、包括那些最反动的人物奉为超人,而对作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广大劳动群众则进行了极其恶毒的攻击和咒骂。”②

三是把“超人”理解为与现实之人无涉的、智力高度发达的未来时代的新主人。例如,《哲学大辞典》就写道:“尼采认为,现代人已没有希望,人的意义就是达到超人的桥梁,但人类中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都不可能成为超人,只有极少数血统高贵的上等人的后代,才能经过几代优生选择和严格训练,产生出充满权力感的‘大地的新主人’——超人。”

四是把“超人”理解为至善至美、智慧无穷的“完人”和“新神”。很多哲学教科书就是这样理解,并基于此展开对尼采的批判的:“超人是进化的顶点,决不带有低级动物以及猿和人的性质。”“尼采把一切最美妙、最崇高、最有权威的特性都加到超人身上,较之基督教的救世主上帝,有过之无不及。”③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对“超人”概念的理解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把它理解为一个结果性范畴,而不是一个过程性范畴;理解为一个思辩性范畴,而不是一个现实性范畴。这就从根本上背弃了尼采“超人”的本义,使其重新本体论化,从而不能不是一种片面理解、不能不产生原则性的误解了。难怪尼采在生前就抱怨说:“超人”这个概念,“几乎到处被完全无头脑地误解,恰恰被等同于查拉图斯特拉所全然否定了的那些评价,以为是一种理想的典型,一种高等的人类,一种半圣哲半天才的人……别的博学的笨牛,又因为这个概念而揣想我是达尔文主义者,甚至在我的学说里发现有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大骗子卡莱尔的英雄崇拜,——一种我怀着恶意所蔑视的英雄的崇拜。”④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政治的原因、传统观念束缚的原因,等等。但尼采本人抑逻辑扬艺术的诗化语言风格所造成的概念模糊不清、表述隐喻多义以及未曾明确定义过也不无责任。然而,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对尼采哲学底蕴的把握不够、透视不深。熟悉尼采哲学的人都知道,尼采一生致力于捍卫生命、积极的生活和有所作为的事业。他一贯强调“生成”(W-erden)、反对“存在”(Sein),着重“怎样”(Wie)、蔑视“什么”(Was),强调生命及其过程,反对“真正的世界”这一形而上学虚构。一句话,抑结果扬过程、重现实蔑思辩的反形而上学立场和肯定人的态度,是尼采整个哲学的根本倾向所在。正因为如此,尼采的“超人”概念,与传统的超人概念,尽管有着相同的形式(ubermensch),但却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涵义。无视这一点,是造成以上误解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尼采“超人”概念的真义

“超人”概念在尼采著作中,第一次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正式提出的。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超人”的颂歌。可是,翻遍全书你也找不到“超人”概念的一个稍许确切的定义。无疑,这为我们正确理解他的“超人”概念增加了困难,但却并不构成我们误解它的理由。

我们认为,“超人”概念在尼采那里与其说是一个名词,不如说是一个动词;与其说是人的目标和理解,毋宁说它是人成为人的行动原则。其真义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人(主体)通过自由创造、自我超越而成为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典型特征是未定型性、自由性、创造性和超越性。“超人概念还提供了人生活、生存的基本原则——自信、自强、自立、自律,过有意义的生活。”

下面,我们将以人成为人这一过程的四个典型特征为主线,对尼采“超人”概念的内涵作一简要论述。

1、未定型性

尼采认为,在人的诸多规定性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规定性是: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⑤只有首先肯定了人的本质的未完成性,才能得出人的本质的开放性、无限可能性,才有人的自由、创造和超越,才有超人。

尼采反复强调人的本质的不确定性、可塑性。他说:“我们人类是唯一的这样的创造物,当其有错误时,能够将自己删改,如同删掉一个错误的句子。”“人应当看到自己的力量是可大可小的,他的能力在良好环境下也许可以发展到最高。”“人可以治理自己的情欲,如园丁一样……但多少人知道这是随我们自由的呢?多数人岂非把自己看作完成了的既定事实吗?大哲学家们岂非把人性不变性的印记盖在这种成见上吗?”⑥

基于人的本质的未定型性,尼采指出:“人是一个试验。”⑦既然人的本质是未定型的,那么,它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人生过程的总体特征,即探索性、试验性、过程性等。然而,拿自己做试验,这是一件冒险而严肃的事情,人肩负着对自己全面负责的重大责任。每一次试验,无论成败,都将化作他自己的血肉,成为丰富自己的内容,变为人性的组成部分。而这正是人的伟大之处。

强调人的本质的未定型性,这是马克思、尼采和当代许多哲学家的共同之点,但尼采把它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而且往往是错误的评价,只注重人性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无视生产劳动,看不到人性形成的客观社会机制,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实质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有别的,是应当加以指出和批判的。

2、自由性

即人有非超验的自由性,它包括人创造自己本质的自由、确立人生目的的自由和创造善与美的自由。

非超验的自由性是尼采在彻底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形而上学是建立在绝对肯定“存在”、绝对否定“生成”的基础上的,其结果是把实在虚无化,把虚无实在化,虚构出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世界”,作为人的来源和归宿,意义和价值。基于此,形而上学家们提出了“人有先验本质”的命题。此二者一起,构成了形而上学否定现实世界、否定现实人生的理论根据。尼采认为,形而上学的秘密在于,它事先预设了“生成是有罪的,生命是有罪的”。尼采正确地指出,“存在”是虚构的,唯有“生成”才是真实的、绝对的。所以,生成和生命都是无罪的。⑧人也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先验本质。其次,基于人的先验本质,形而上学家们又指出“人有先验的意志自由”。尼采揭露说,先验的意志自由是假的、虚构的。他说:“意志的学说实质上是为惩罚的目的,也就是寻找罪恶的愿望,而发明的……人被认为是‘自由’的,以便能够加以判决和惩治——以便能够成为有罪的……”⑨因此,人既无超验的本质,也无超验的自由或不自由,因而也就有了非超验的自由。尼采如此论证了人的自由性。

尼采认为,人的非超验的自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无超验的本质,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创造或重新创造自己的本质,塑造自己。第二,人无超验的目的,他的目的由他自己确立或重新确立。第三,人无超验的善恶与美丑,但他可以创造和重新创造善与美。出于自己的强力意志学说,尼采把宇宙的生成变化看作世界意志的创造行为,与此相应,也把人的创造行为看作个人意志对于宇宙生成变化的自觉体现。自由即在于消除传统道德所强加于人的罪恶感,认清生成之无罪,一无牵挂地投入生成之流,即从事创造。亦即人创造自己的本质、确立自己的目的、创造善与美。所以尼采说:“只有在创造中才有自由。”。⑩

尼采所说的人的自由性,依马克思主义观点视之当然并非完全正确。自由总是相对的,没有脱离必然的绝对的自由。问题在于:它推毁了人的先验本质,暴露了先验意志的虚假面目,突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不得不创造、不得不行动的事实,大大凸现了人的主体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应当肯定的。基于此,尼采指出,人是一个责任,人是一种责任性动物。就是说,尼采的心目中同时树立着两座“神像”。一座是自由神像,一座是责任神像。人是绝对自由的,因而人也是全面自我负责的。人的主体性在这里鲜明而真实地凸现出来了。相反,在基督教那里,由于有上帝的存在,一方面,人的自由被剥夺了,创造性被扼杀了,只剩下绝对服从的“自由”,根本谈不上主体性;另一方面,人的一切由上帝全权负责,肯否奖罚,全是上帝的事,这就为统治阶级的专制、不法分子的横行提供了机会和保障,肆意践踏了主体性。上帝保佑之下的任何自由只能是一种假自由、不自由。可以看出,尼采的批判是切中要害的,尼采的人的自由与责任具有实在的意义。

3、创造性

尼采所说的创造即“评价”和创造“意义”。

尼采说:“评价就是创造……评价本身就是被评价之物的财富和珍宝。评价然后才有价值;没有评价,生存之果是空的。”什么是评价呢?我们知道,尼采是不承认客观真理的,他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看作是一种价值关系,真理也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认识即评价,即解释。人出于本性就是价值动物,他仅仅从自己的需要透视世界、认识事物。“我们是把我们的保存条件投射出去,当成了一般存在的属性”(11)人就这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价值世界即“外观”。事物本身是无价值的。价值是人赋予的。所以,人即评价者。尼采认为,自然的角度视之不存在评价标准。他说:“目的的安排是一种幻觉。”目的阙如,意味着评价标准的阙如,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一切目的都是人为的,所以尼采又说:“一切都是假的!什么都可以做!”(12)人作为评价者有按照任何目的来塑造自己的充分自由。但从生命的角度看,尼采认为,评价有其自己的客观标准。这标准就是生命本身。凡促使生命力强健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恶。尼采认为,形而上学的评价恰恰背离了这个标准,因此要重估一切价值。

创造同时又是创造意义。人与动物不同,人没有意义就不能生存。尼采认为,动物只有求生的本能,人则不然,他要赋予生命以高于生命的目的,他要肯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价值。然而尼采又认为,从自然视之,生命本无意义,人也毫无价值。人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片断、偶然产物,并且必然地要归于消灭。但人偏要误解自己,以为自己是“不自由的世界上的自由者”,“永恒奇迹的制造者”,“超动物”,“准上帝”,“万物的意义所在”,“宇宙之谜底”,等等。(13)因此,人必须有意义才能生存,他也就果然发现了意义。什么是意义呢?尼采的回答骇人听闻:“谎言”。生命本无意义,要赋予它以意义,岂能不说谎。尼采说:“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虚伪,残酷,矛盾,有诱惑力,无意义……这样一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为了战胜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真理,也就是说,为了生存,我们需要谎言…….”(14)尼采还认为,说谎乃人性之所需,人正是通过幻想和误解而成为人的。“真理”并非最高价值,对于人类来说,求假象、求幻想、求欺骗的意志比求“真理”的意志更深刻、更本原、更形而上。(15)可见,所谓创造意义实质上就是通过说谎为生存确立目的、树立目标。尼采这一观点的错误自不待说,问题在于: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确立一个目的,赋予生存以超生物学意义,这样他才能象人一样生活。在这里,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了”以后的新世纪里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的时代性、现实性是明显的。

基于人的创造性,尼采指出,人不仅是一个试验、一种责任,而且是一个价值、一个意义,即人是实现价值的动物,是寻求意义的动物。前者正是人的意义所在,后者则是前者的体现。在这里,尼采已经自觉不自觉地猜到了这样一个崭新的未来时代的人生准则:每个人都必须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军中,竭尽全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决不可浑浑噩噩、虚度人生。

4、超越性

这是尼采所最关注的,也是人成为人的关键所在。超越就是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未定型,通过自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重塑自己的生存过程。尼采说:“我要教人以他们存在的意义,这就是超人……”(16)“我把超人教给你们。人是某种应该被征服的东西。”“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17)“创造一个比我们自己更高的本质即我们的本质。超越我们自身!”(18)又说:“人之所以伟大乃是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目标。”“人之所以可爱,乃是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毁灭。”(19)

尼采哲学研究的落脚点是“超人”,其实,超人并不是什么脱离现实生活的、与己无涉的“新神”或“英雄”,而就是每一个人,每个人应有的生活过程和准则。尼采反复强调说,“如果人不是撰作者,难题的解答者和冒险的实践者,我怎么能忍受着作为一个人!”又说,“不再欲求,不再评价,不再创造!啊,那极度的衰弱,也许远离于我!”(20)因此,尼采说他“期许自己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是‘改善’人”。(21)这就是他所说的“教人以超人”,即每个人都应当自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地生活。尼采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出发点是人,归宿还是人,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唤醒人成了尼采一生的根本任务,然而,脱离客观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不仅使他迟迟不能唤醒人们,相反,“使我异常痛苦的是,在这15年里,仍然没有一个人‘发现’我,需要我,爱我。”(22)尽管如此,但公正地讲,尼采对人的关切和深爱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他说过许多蔑视之词 ,发过许多悲愤之语。然而,这种蔑视,这种悲愤,正是出自对人的关心,对人类的无限的深爱和悲悯。尼采一再说:“伟大的蔑视者是伟大的敬慕者。”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尼采这样向我们表白了他的坦诚深爱之心:“我以我全部的爱,爱正在没落的事物,因为它们走向死亡。”(23)

可见,尼采的“超人”概念直接关乎现实生活、关乎每一个人,毋宁说,他们就是超人的主体。正因为这样,尼采反复说,人是某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人就是一种超越!

至此,尼采超人概念的过程性、现实性彰显出来了:尼采从人的未定型性出发,经过人的自由的奠基、创造的铸炼,人终于自己超越了自己,实现了试验者、责任者、创造者、超越者的统一。这种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人生,尼采概括为“超人”。显然,人们所普遍误解的“超人”概念与尼采“超人”概念的本义大相径庭、相去甚远。“超人”概念,既是尼采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的凝炼概括,又是他为人们树起的新的生活准则。这其中,既寄托着尼采对人的期望,又体现着他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更预示着一个主体性高度弘扬的新时代。剔除“超人”概念的唯心主义基础,取其精华和积极含义,那么,超人身上所反映的实践精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高度的主体性、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事业心和面向未来的超越意识的辩证统一。

注释:

①③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96页。

②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426页。

④(21)《看哪,这人》,《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第1节;《序》

⑤⑦⑧⑨⑩(13)(16)(18)《尼采全集》13卷276页;6卷113页;8卷100-101页;8卷99页;12卷251页;3卷199页;6卷24页;14卷199页;6卷24页;14卷262-263页。

⑥《朝霞》274页、327页、560节。

(11)(12)《强力意志》,图宾根1952年,272节、294节。

(14)(15)《尼采美学文选》384页;386页。

(17)(19)(22)(23)转引邱仁宗主编《20世纪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湖南出版社1991年,27、29页;35页;23页;38页;

(20)《瞧!这个人——尼采自传》,志文出版社1958年,刘峰译本,132页。

标签:;  ;  ;  ;  ;  ;  ;  ;  

尼采“超人”概念新解_超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