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以自主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领军企业论文

中信重工:以自主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领军企业论文

中信重工:以自主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领军企业

文/李姗蓉

数千年前,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炼铜的熊熊炉火,就已点燃华夏民族最早的工业文明。洛阳,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现代华丽转身为工业重域,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书写着一页页的辉煌。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Atmospheric-ocean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large-scale SST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n winter

走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车间,看到一个个巨型的机械设备,受自动化控制在不停地运转;看着公司分布模型图,各个分厂排序整齐。想象不到,在这座姚黄魏紫争相斗艳的城市,竟然有着这么一个气派宏大、风景如画的大公司。它构建了以18 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为核心的制造工艺体系,形成了国内领先、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拥有自主研发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达200余项,智能装备产品达80余种,覆盖消防、危化、铁路、市政、海工、军工、城市综合管廊等30多个领域。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中信重工拥有有效专利892 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这一切,来源于中信重工多年来对知识产权的充分重视,来源于中信重工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依靠知识产权,叫响装备制造业“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的排头兵企业,近年来,中信重工不断优化提升大型铸锻件技术,持续加强在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领域的大型钢锭模优化设计、大型钢锭真空铸锭、冶炼工艺优化、造型合浇等多项创新研究,实现了大型铸锻件制造工艺的重大系统突破。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中信重工持续有效缓解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矿山、建材、冶金、船舶、水利、电力、石化等行业对大型铸锻件的急需,叫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字招牌”。

今年5 月17 日,“超级工程”——广西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其船闸下闸有着“天下第一门”美誉的首人字门启动安装。中信重工参与研制的关键部件门轴底枢“蘑菇头”,成功扛起这个千吨级的“天下第一门”,再次彰显国之重器的实力和担当。

历年来,中信重工技术中心完成国家重大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400 余项,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技术成果,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不断涌现出代表中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并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截至2018 年,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等奖项205项,有力支撑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阿飞的父亲毕竟是一个传统的人,他信天信命也信算命先生,他急匆匆地回家,向众人传达了所谓“天意”,并当场要求阿飞和他本来即将迎娶进门的“准新娘”分手。阿飞听完,什么话也没说,但这位“准新娘”也不是个吃素的。她一把拉起阿飞的手,占到她的亲人一旁,不由分说的大喊大叫起来。阿飞的父亲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他当时就怒了,愤怒的砸掉了一张椅子,吵着阿飞大吼说什么“没有这样的儿子”,“就算结婚了也不承认这个儿媳妇”,“真是家门不幸”云云。

船闸工程是整个大腾峡工程项目中技术含量最高、组织设计最难的关卡工程,也是国内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其闸门门体面积相当于两个多篮球场,单扇门叶重量1 295 吨,门体高47.25 米,宽20.2 米,超越三峡大坝的人字闸门10多米高,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在建水工金属结构中最大的人字闸门。

中信重工深刻认识大藤峡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底枢蘑菇头制造对工程工期的重要性,迅速部署落实,将其作为“绿色通道”重点项目,迅速研究讨论技术难点,科学提出项目解决方案。在制造过程中,中信重工发挥技术和装备优势,通过采用电渣重溶技术、大吨位压力机快速锻压技术及合并铸锻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毛坯内部组织疏松和单个蘑菇头铸锻细长比不够的技术难题,同时巧妙保证了锻造材质最优部分分布于蘑菇头主要受力部位,成功制造2 个底枢蘑菇头毛坯。各工序紧密衔接、安排科学,24小时不间断加工,最终提前33天完成铸锻,以探伤可检测到6 次回波的优异品质,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为工程按节点进度如期完成和船闸后期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也为国内乃至国际同类铸锻生产提供了参考借鉴。

其中,Rb是整个电池组的等效内阻,Rc是单个电容模块的内阻,Cc 是单个电容的电容值,l为电容并联支路数量与串联单体数量的比值。

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矿山重型装备设计与制造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级技术平台,依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行。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设、运行以来,除承担依托单位上百项科研课题外,还相继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课题和成果涵盖了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材料和工艺以及实验技术等,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 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研成果被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强力推进了中信重工“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三大转型的实现。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作为依托单位的基础技术支撑外,还坚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重视“产学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科研选题、学科建设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与澳大利亚JK 磨矿分析公司、澳大利亚SINO铁矿等机构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解决采矿机械、提升运输机械、破碎机械、磨矿及分级机械等行业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从此以后,徐云天再不敢与吴丽藻联系。2012年2月初,徐河向亲友散布消息,他和吴丽藻将于本月20日成婚。廉小花伤心欲绝,徐云天还在继母枕下发现几十粒安眠药片。想到父亲新婚那天,兴许就是继母的忌日,徐云天决定:阻止父亲和吴丽藻结婚。

在这样的“超级工程”中,其关键部件门轴“蘑菇头”直径1.2 米,是三峡闸门的1.2 倍,为世界之最,选用高碳高铬不锈钢材质铸锻,在国内乃至国际均属首次。由于材料特殊、尺寸大且无成功经验借鉴,设备制造难度极高。

双轮驱动,加速释放技术创新潜能

按照“一切以为公司开发新产品为核心,一切以为客户提供好产品为目标”的创新理念,致力于通过技术领先、研发领先、标准领先,引导技术开发,中信重工技术中心拥有年产千万吨级超深矿建井、年产2 000万吨级特大型选矿、日产5 000~12 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成套、低温介质余热发电、特大型高端铸锻件、特种机器人、工业CT、脉冲电源等40余项处于世界和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拥有包括美国、日本等国际专利在内的专利技术892项,软件著作权110项,其中发明专利306项,形成了大型化、集成化、成套化、低碳化的绿色产业新格局,为公司加速战略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信重工技术中心具备超前研发能力和孵化器职能,已经形成了创新研究院、重型装备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院、铸锻及材料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为主体的“五院一中心”创新体系,以院士专家团队、首席技术专家、技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科研团队,具有机械、建材工程设计甲级和电力、建筑、冶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具备产品设计、工程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

近年来,中信重工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加速释放技术创新潜能,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支撑,以“双创”工作为抓手,将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围绕“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努力打造重型装备、关键基础件、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国防装备产业板块,以产业发展带动转型升级。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四)纳税人申请退税。

依托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

2018 年3 月至10 月,大藤峡公司委托当前行业内铸锻经验较为丰富的厂家连续两次进行制造,但均以失败告终,为提高供货保证率,确保工程进度,大藤峡公司结合水利水电设计规划总院专家咨询会意见,及时决策,委托中信重工与其同时铸锻,互为备用。

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依托单位中信重工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将继续坚持围绕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立足技术创新所亟需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我国矿山重型装备科技水平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不懈努力。

在彭氏看来,吴中前贤徐枋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隐遁山林,在孤独中“继志述事”,默默地坚守着天地存亡续绝之使命,其所作所为,完全可以和顾炎武、张履祥、朱用纯、汪沨、李颙等儒学大师相颉颃,故而在这组传记中,徐枋自应有一席之地。徐枋之能入选,大概也就是徐枋的老友叶燮所说的:“先生于举世颓流之日,毅然以世道人心之责,只身肩之不敢辞,志以屈而伸,身以晦而荣,以视碌碌降且辱者,其相去何如矣!”[5]卷一六《孝廉徐俟斋先生墓志铭》,156

多措并举,造就知识产权人才团队

科技要义在于创新,创新之争关键在人。中信重工采取多项措施形成知识产权人才团队:一是,实行技术专家评聘制度,促进技术专家的成长,已经形成“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三级技术人才梯队。二是,让技术岗位员工制订“个人成长计划”,从关心个人成长的角度规范、激励人才的成长。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中信重工不仅广泛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签订长期培训合作协议,开办各类在职研究生班,目前公司已有60 余人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四是,加强人才招聘,引进急需人才,一批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纷纷落户中信重工,世界顶尖技术专家加盟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形成拥有技术人员2 946 人,研发团队895 人,其中博士6 人、政府专家40 人、外籍专家18 人的技术人才队伍。

中信重工秉承“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塑人”的人才理念。努力在优化人才环境中凝聚力量、在提升团队素质中创新创业。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针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进站博士后,提供适宜的研究课题,并组成专家组深入指导。为公司的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中信重工建立了三大博士后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并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博士后的进出站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管理、考核管理等管理制度。博士后在站期间,公司为博士后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公司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享受公司正式职工的保险和福利。同时,公司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博士后公寓和住房补贴等待遇。公司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积极参加国家及国际学术性会议,公司承担会议的相关各项费用。

据了解,在中信重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每年定期组织进行专利申报培训,开展创新基金和群策群力活动,职工创新踊跃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公司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信重工时指出:“这里代表了国家和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希望你们继续努力。”60多年的创业、创新、创造,中信重工凝聚了知识产权人燃烧的激情、耕耘的汗水与创新的智慧。面向未来,中信重工将立足中原,辐射全国,迈步在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征途上,努力推动“专精尖”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致力于成为推进河南省科技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新引擎、为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

标签:;  ;  ;  ;  ;  ;  ;  

中信重工:以自主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领军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