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法_级差地租论文

论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法_级差地租论文

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方法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边际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边际分析倍受西方经济学者的青睐。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土地收益递减率等等都是边际分析方法的产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与边际分析是对立的。这实在是个误会。“边际”(margin)一词最一般含义是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边缘或界限。它是反映事物数量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学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量。研究这个增量的性质及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这种边际的或增量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学所有分析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似乎鲜为人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边际分析方法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运用。

一、边际分析在劳动价值论中的运用

这个标题一定会让人感到惊讶。从劳动决定价值的命题中似乎看不见边际分析的影子。其实,劳动价值论贯穿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始终,在对价值问题的全部分析中,马克思始终没有忽视从数量上对价值及其转化形式予以规定,阐明调节价值及其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的数量的原则,尽管说明价值的性质是马克思首先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商品价值量及商品生产价格总量的决定问题上,马克思始终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的力量。在通常情况下,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这一原理既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价值量的规定,也适用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价格量的一般规定。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呢?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马克思还说道,“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2〕这就是说, 在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代表该部门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这是因为在社会平均劳动量条件下生产的产量占该部门产量的绝大部分。可见,商品的市场价值,由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来调节。而在马克思看来,构成一个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在通常情况下是由社会正常的或平均的劳动生产的。但是这种平均分析方法并不是马克思分析的全部。

在马克思价值理论中,除了平均分析以外,还有边际分析。马克思指出,在特殊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值不是由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来调节,而是由生产条件最好或生产条件最差这两个场合下生产的商品来调节。马克思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特例。众所周知,市场供求状况对商品的市场价值(或价格)影响甚大。如果某种商品的很大数量(即市场上的社会需要量)必须由最好或最坏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来供给,才能满足社会需要,那么,这时市场价值便要由“两端”的而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占该部门产量绝大部分的商品已经不是由平均的劳动量来生产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下,那些最坏条件下,或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才会调节市场价值。”〔3〕在这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而是最多或最少这样两个极端的劳动时间了。换言之,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商品所需要的边际劳动量决定价值量。虽然这只是一条特殊的原理,但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价值形成的这一边际分析是对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补充。

二、边际分析在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运用

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以及剩余价值资本化过程可以看出,整个剩余价值理论贯穿着边际分析。

首先,从剩余价值的概念来看。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新价值。这个新价值对资本家来说是扣除成本以外的剩余,是在原来预付货币额以外所产生的增加额。用资本流通公式表示即为,G—W—G',而这个G'=G+△G。△G表现为最初G的增量或边际量。这个边际量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一般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明证。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全部剩余价值理论,实质上就是关于边际增量的理论。而对于这个增量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则是边际分析方法的进一步运用。

其次,从剩余价值的来源看。剩余价值是价值的边际增量。而这个增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得来的。它是通过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生产出来的。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超过本身价值的价值。这正好说明,价值的增加量表现为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的边际增量。为了进一步揭露剩余价值的实质,马克思根据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自身价值增加,仅仅是旧价值的转移。而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却会带来价值的增殖。这种区别从量的方面看,在于不变资本不超出自身的边际(界限),而可变资本在自身边际之外还带来一个增加。从这个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即它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在这里, 价值的边际增量被归结为价值形成过程的边际增量。另外,在谈到生产剩余价值的具体方法时,马克思也运用边际方法。不管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其作用都在于扩大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界限以外的剩余劳动时间,即扩大超过劳动力价值以外的剩余劳动量。剩余劳动量在这里表现为必要劳动量的增量。通过边际分析,马克思抨击了绝对延长劳动时间超过生理允许的限度的做法,也评价了相对延长劳动时间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再次,在分析资本积累、利润率下降趋势时,边际分析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资本积累即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为了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将已获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所以,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额在原有基础上的追加或增量。这是一种边际增量。对于这个边际量分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个增量本身,而且在于这个增量对资本主义生产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马克思曾经深刻地分析过,在资本积累发展的基础上,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利润率趋向下降。从理论上说,随着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排斥劳动力成为必然的现象。因为“数量越来越少的劳动,推动数量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所以……生产的全部商品中任何一定量商品,都只吸收较少的活劳动”。〔5〕就是说, 由于科技的进步,追加资本也就是边际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均会提高,这样就导致了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从而同总资本相比相对减少。这就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马克思通过对边际资本的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规律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克思指出:“……只要增加以后的资本同增加以前资本相比,只生产一样多,甚至更少的剩余价值,那就会发生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这就是说,增加以后的资本C+ △C同增加△C以前的资本C相比,生产的利润不是更多,甚至更少了。”〔6〕这就说明,边际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利润减少, 引致利润率下降。马克思又说,“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率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7〕这充分说明边际资本△C在资本积累以及利润率趋向下降这一规律上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也显示出了边际分析的意义。

三、边际分析在地租理论中的运用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边际原理并在吸收前人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深刻而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地租,尤其是对级差地租的分析,充分显示了边际原理的意义。资本主义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怎么来的呢?形成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是耕地肥力(或土地生产力)呈现级差性,而级差地租是农产品价值高昂的结果。那么农产品价格是怎么确定的呢?马克思曾指出,在各种肥力土地所提供产品的生产价格中,“不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价格,总是起调节作用的市场价格”。〔8〕就是说, 边际(土地)生产价格决定农产品的生产价格而成为社会生产价格。因为在农业中,产品的很大数量必须由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供给市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而仅仅依靠优等地和中等地提供的农产品还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它的需要。土地边际产品的生产价格是由边际土地上的生产所花费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实质上是由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即决定于边际劳动量。

由于是最坏的土地,所以这个边际生产价格的存在,必然给中等地和优等地带来超过其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为这些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比最劣地生产价格低),在利润率平均化条件下,这些超额利润便会转化为支付给地主的级差地租。实际上,边际生产价格所以能成为社会生产价格与好地数量有限这一条件有关,从而同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的经营垄断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的边际分析,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从而克服了李加图、威斯特等人的弱点,肯定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认为,最劣等地的产品(边际产品)的价值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农业中的剩余价值量大于平均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的余额就是绝对地租。为什么农产品可以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呢?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妨碍着资本由其它部门自由转移到农业中来,阻碍农业部门中的剩余价值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因此,农产品是按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生产价格出售。

四、对马克思边际理论的评介

边际分析方法是庸俗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李加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也曾得到运用。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对边际分析方法的认识及根据这种方法得出的经济学结论,马克思与李加图和庸俗经济学家有重要区别。

人们常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不仅指理论本身,也包括研究方法。李加图曾对边际理论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曾提出过边际劳动价值论和边际地租原理。这些理论的科学成份都被马克思所接受。而马克思的边际分析实际上也是对李加图等人的边际理论和方法的继续和发展,不过,马克思与李加图的边际理论有重大区别。这表现在:第一,李加图的边际劳动价值过于片面。他将工业品及矿产品的价值决定归结为最不利生产条件下的劳动。〔9〕马克思认为, 李加图这种边际劳动决定价值的论点对资本主义农产品价值决定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工业品来说就很不全面了。因为工业品的价值在大多数场合由社会中等的或平均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决定的,而在特殊场合才由边际劳动决定,并且这个边际劳动量既包括最有利生产条件下的也包括最不利于生产条件下的。所以,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既全面,又不是分析方法的主流,而仅仅是平均分析法的补充;第二,李加图的边际地租原理虽然与边际劳动联系在一起,但因它又与庸俗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块,使它的地租理论建立在错误的假定前提下。马克思认为,除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报酬递减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条件下的报酬不变甚至增加。级差地租也不是以转到越来越坏的土地或农业肥力越来越下降为前提,在转到越来越好的土地时,也能产生级差地租,因为只要存在土地优劣差别或土地投资效益的差别就能产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可以和农业的进步结合在一起,它的条件不过是土地等级的不同”。〔10〕所以,马克思的分析使级差地租理论建立在更合理的前提上。另外,李加图等人的边际地租理论没有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也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正确理论,因而提不出绝对地租概念与理论。这使得李加图的边际地租论逊色有加。

马克思的边际分析与又(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根本不同。可应用边际原理以说明其相关变量变动关系的经济事物有多方面。在价值决定问题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个曾统治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强调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如其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就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估价等等。这种论调把价值理解为主观的东西,是人的心理感受,而与客观的劳动量无关。马克思的边际分析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他以边际劳动量来解释个别场合下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这就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无关。又如在利润率下降规律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解释为这是人们对未来资产收益估价悲观的结果。他们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这仍然是用主观的心理因素来解释资本效率。而马克思认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而这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马克思的边际分析与所谓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有原则区别。

马克思的边际分析在其分析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在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尤其在研究《资本论》时不应忽视这一点,虽然边际分析不是马克思的主要方法。

注释:

〔1〕〔2〕〔4〕《马恩全集》第23卷,第52页、第221页。

〔3〕〔5〕〔6〕〔7〕〔8〕〔10〕《马恩全集》第25卷,第199页,第251页、第280页、第288页、第742页、第743页。

〔9〕参见李加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60页。

标签:;  ;  ;  ;  ;  ;  ;  ;  

论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法_级差地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