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与建设: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_果湉

协调与建设: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_果湉

果湉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其中,民族文化建设是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笔者在这里借用学者麻国庆的观点,认为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整体性”,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对我国“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协调与建设提出一些措施,使其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国际贸易、机遇、挑战、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经济和文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关系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学者们逐渐改变了以往仅分析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因素来研究贸易的产生和发展的观点,更多地考量宗教、语言、习俗等具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一带一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囊括多个民族,覆盖 40 多亿人口,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田青在2015年6月11日举行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圆桌对话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更要重视作为国家软实力最重要部分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遗产专员杜晓帆表示,丝路申遗的目标之一就是促成沿线国家再一次的互相理解和认同。“丝绸之路要靠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支撑,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其实,不仅其文化遗产和非遗合作所依托的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长期以来的民族文化交融与认同,国际贸易的实施亦是如此。

本文旨在借用学者麻国庆的观点分析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学者麻国庆在他的论文《文化、族群与社会: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中分析了环南中国海区域的文化特征。他认为,环南中国海是一个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区域社会。相似的自然环境与共同的历史过程使不少民族在某些文化特征上已经分不出彼此,形成了地区共有的文化元素,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此外,该区域在人种、语言、历史、信仰、民俗与民族互动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麻国庆.文化_族群与社会_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J].民族研究.2012(2):2-4]。“一带一路”的空间范围几乎囊括了南中国海的区域,涉及多种民族文化,因此可以借用沿线民族文化“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分析其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首先,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存在直接性的影响。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可以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减少由于价值观、制度等差异而在沟通中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强贸易双方的信任感;其次,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还存在间接性的影响。因其对贸易初始的基础产生影响后,会进一步影响贸易的发展和内容,最终影响贸易的结果。

(一)民族文化产品的“差异化”促进本民族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品的差异化是衡量市场集中度(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市场份额的重要体现。上文提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而由于这种“多样性”而产生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差异化”则是促进本民族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每个民族因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的文化特征也截然不同,而吸引异国消费者的正是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同时,民族文化产品对非民族成员存在一定的排他性,因此,以民族文化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产品供给存在一定的稀缺性。由于产品差异化和稀缺性所带来的消费进而能够增大本民族的市场份额,使其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并获得垄断利润。例如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珠宝,法国的葡萄酒、服装等等贸易都是典型。这些商品之所以能在世界贸易史上久负盛名,推动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原因就在于这些商品中蕴含丰富的独特民族文化和文明[罗能生,洪联英.国际贸易的文化解读[J].求是学刊,2006(11).]。

因此,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是本民族扩大国际贸易和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民族文化“整体性”赋予的文化禀赋优势强化国际贸易关系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即中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但为何现代科技没有先在中国出现,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封闭了利用民族文化禀赋进行国际互动的途径,没有跟上世界近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并进行国际贸易,民族文化禀赋优势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得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贸易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便捷的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构筑了一条通畅的贸易交流渠道,民族文化也在其中搭建了重要的桥梁。学者麻国庆在其论文中提到,水产资源的贸易活动使环南中国海的各个地区形成了网络化的区域社会体系,人们在广阔的水域内参与获取、销售各种水产资源,在区域市场网络中占据不同位置,发挥各自的不同作用[麻国庆.文化_族群与社会_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J].民族研究.2012(2):4.]。民族文化亦将国际上拥有相同或相似民族文化的民族通过对文化的认同性结成了广泛的网络,从而减少进行国际贸易时的障碍。学者Ensminger就曾在其著作中描述了1000年前地中海和非洲地区存在的类似于伊斯兰贸易活动的网络结构[EnsmingerJean.TransactionCostsand Islam: ExplainingConversioninAfrica[J].JournalofInstitutionalandTheoreticalEconomics,1997(1).]。学者Lewer和Berg通过实验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控制了影响国际贸易的其他变量后,发现信仰共同的宗教文化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显著影响。例如两个国家信仰包括佛教、东正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的人越多,这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量越大[JoshuaJ.LewerHendrikVandenBerg.ReligionandInternationalTrade: DoestheSharingofaReligiousCultureFacilitatetheFormationofTradeNetworks[J].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Sociology,2007(4).]。

三、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挑战

民族文化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建设带来巨大机遇毋庸置疑,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和挑战。“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人口广泛,经济规模总量巨大。由于民族众多,宗教形态多样,因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尤为突出。并且,很多国家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期,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矛盾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国际金融战略风险严峻,文化投资风险不可小觑。而各国的文化贸易壁垒也会对文化资源的跨境整合、国际文化市场的构建造成巨大阻力[刘京晶.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搭建共生共荣文明桥梁[J].文化月刊,2015:10.]。

(一)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内部的民族问题

在“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于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域。边疆民族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顺利实施,更直接影响到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

伊斯兰教是“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沿线国家的主要宗教信仰,但近几年中国国内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受到中亚出现的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国际暴力恐怖势力“三股势力”的影响,在新疆地区,“东突”势力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爆炸、袭击、投毒等血腥恐怖事件。除此之外,在西藏地区,藏独分子也制造了一些列包括巴黎街头抢奥运火炬事件、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维吾尔7·5暴力事件、暴力围堵中国驻外大使馆的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一带一路”沿线外部势力与争端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

1.直接影响

我国周边形势的改变,使得我国边疆民族问题愈加复杂化。中国东部,台独和钓鱼岛领土所属权问题尚未解决,日本右翼势力却迅速壮大;中国南部海域,美国重返亚太,并且联合鼓动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在东海、南海针对领土权、领海侵犯等问题挑战中国。除此以外,印度、外蒙古、朝鲜等国家也蠢蠢欲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周边形势的改变,迫使我国必须对边疆民族问题加以重视,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间接影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亚太地区安全环境和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蓄意挑唆与推动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民族矛盾开始大面积集中爆发,使原本不稳的地区政治局势更加趋于动荡,给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顺利实施带来诸多风险。

五、民族文化建设与协调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带来的种种挑战,我们有必要在民族文化助力国际贸易建设战略的语境中,积极协调与建设我国民族文化,并将我国民族文化与别国民族文化进行调适,一方面加大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寻找与别国民族的利益共同点,最后强化民族文化核心产业,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民族认同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基础

1.实现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认同

“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主要就存在和体现于边疆地区。边疆地区也是认同问题、认同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推动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我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在实现经济沟通的同时,也实现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对汉族、满族等中国主体民族的认同感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而在强化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对中国认同的同时,也要加强中华民族的建设,最终在我国形成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文化,且拥有“整体性”的民族认同感的“多元一体”民族文化格局。

2.加强国际间民族文化认同

上文提到,国际间的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禀赋优势对国际贸易推动的关键,因此,我国要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传播力度。

首先,加强文化交流设施的互联互通。科技的发展让国际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但前提是要加强国际间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文化推送到网络之上,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共享。同时,可以采用卫星电视技术,向其他国家播放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在沿线国家建立民族文化中心,并逐步推进文化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其次,扩展民族文化交流渠道与平台。我国可以借助已有的国际峰会、研讨会和博览会等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民族文化交流渠道与平台进行文化传播,向外推广“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引进少数民族文化开发资源,最终使沿线少数民族文化被更多国家认可。除此之外,通过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间的留学、访问等方式开展广泛的学术探讨、人才往来和媒体合作,树立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从而强化其他民族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最终建立与各国民族文化交流的常态机制。

(二)“共赢思想”的确立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

约瑟夫·奈曾言,任何一种软实力资源,之所以能够生发出吸引人甚或“同化性”的魅力,即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在于其价值观所具有的能够激发起人们激情、渴望和梦想的力量[田建华.“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哲学维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我国应创造出让沿线国家能够接受的共赢方案,繁荣我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同时,为别的国家创造 GDP、就业、税收等利益。与此同时,我国应关注沿线各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世界,主动、诚意且平等地与沿途国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对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表示理解与尊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所期盼的利益只有基于这样一种“共赢”思想才能获得成功和持续久远。

(三)做强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产业是国际贸易成功的关键

民族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成功开展关键的一点是要大力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产业,并使其最大限度地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1.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核心特色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大力开拓,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旅游经济的聚合和扩散效应,当前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李松.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战略性思考[J].人民论坛,2013(8).],因此应将旅游业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产业进行开发。

我国民族文化存在“多样性”的特征,丝绸之路沿线新疆、陕西、青海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存在大量具有文化内涵、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时,要致力于打造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主题化的国际文化旅游精品。一方面要着力开发具有浓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与产品,如一些民族建筑、服饰、食品和饰品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和文化展演旅游项目,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与覆盖不同层次的地区与人群。

2.多样化民族文化产业辅助发展

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仅要重点发展作为其核心产业的民族文化旅游业,还要从多方面拓展民族文化产业,使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更好更快地助力民族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展。

首先,拓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大众媒体的结合。活跃于大众媒体上的影视、歌曲、舞蹈、新闻可以取材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行业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从中汲取素材和创作灵感。其次,很多民族的工艺美术品如雕刻、刺绣等在市场上大有需求,因此应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用品产业。最后,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与医药业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以风味小吃、特色主食、养生食疗、民族特产等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业已经渐成规模,但目前这些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饮食中不少具有重大科学、保健价值的医药、饮食文化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王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5(8):2.]。因此,要推动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与医药文化与现代工业技术生产的深度融合,在丝绸之路国际贸易领域发展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饮食医药产业。

当然,以上对于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的基础都在于利用电子商务和物流业打破地域限制,加快推进“互联网 +”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消除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只有以旅游业为主,多种民族特色产业共同发展,并最终形成民族文化产品的品牌集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文化在丝绸之路国际贸易中的推动作用。

六、参考文献

[1]杜德斌.“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

[2]EnsmingerJean.TransactionCostsand Islam: Explaining Conversion in Africa [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997(1).

[3]胡骄平.文化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D].湖南:湖南大学,2002:9.

[4]Joshua J. Lewer Hendrik Vanden Berg . Relig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oes the Sharing of a Religious Culture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rade Networks [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2007(4).

[5]罗能生,洪联英.国际贸易的文化解读[J].求是学刊,2006(11).

[6]李松.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战略性思考[J].人民论坛,2013(8).

[7]刘京晶.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搭建共生共荣文明桥梁[J].文化月刊,2015.

[8]麻国庆.文化_族群与社会_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J].民族研究.2012(2)

[9]孙立梅.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J].探索,2002(5).

[10][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1]田建华.“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哲学维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12]王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5(8).

[13]叶万春.市场营销学(第1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14]喻云涛.文化、民族文化概念解析[J].学术探索,2001(2).

[15]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论文作者:果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协调与建设:民族文化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_果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