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相互之间及它们与其生物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景观则是使某一区域的地表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构成特征,是多素的组合,主要包括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并且由这些土地利用的类型组合而在。本文主要对生态学视觉下的健康城市规划理念框架构建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城市规划;理论框架
前言:
本文主要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入手,分别从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反规划”途径、景观规划地生态学战略方法论述景观规划,并且对其进行相关的探索及思考,提出解决措施。
一、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把生态学运用至城市规划,主要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与知识,将其运用至规划与变革,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创造更加可居的环境。景观是人与自然过程的综合体,也成为现代规划较多的一个尺度。但是在新时代,大量经济、社会与技术力量推进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着全球景观,比如:人口迁徙、城市化、连通性与网络化、科技、全球性与区域性的环境过程方面。用生态学的观点去反思我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以获取更加的收益,将其应用至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能够提供新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观念主要有两种理解方式: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并不损及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而新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未来的环境潜力,依靠利息生活而不消耗自然资本。
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要义在于空间合理组织与生态良性循环,就城市而言,即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建设高效、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环境可分为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环境。形成多层次的新格局,相对集中建设,合理控制中心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调整与完善城市布局,推动郊区城市化过程。其次是针对地方生态特征,注意维护和构筑对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形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城市空间;要善于利用穿越城市的江河水体,以形成绿色走廊渗透到各分区。利用环城道路建立外环林带,并将二者建立联系,构建城市的景观廊道,尽可能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联合成网络,最终组成城市的绿色空间体系。第三,人与自然对话的居住空间环境,在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渗透绿地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努力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所。居住小区应避免单调划一,住宅应离开交通干道,在庭院道路终端周围设计住宅群。
城市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社会、建筑和艺术环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尊重和维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城市社会环境即以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基本组织单元,为各层次居民提供居住、工作和公共交往的活动空间。城市建筑环境和艺术环境是城市景观的主体,和谐统一的建筑轮廓线可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精心设计建筑群体的空间构成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总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的主题,城市规划的构思应具有交流性、整合性、继承性和审美性。
三、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战略
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
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我们毁掉了太多独具特色而弥足珍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
3、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关。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而结果却使欲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如水泥护堤衬底,裁弯取直,高坝蓄水等等。
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由水、土、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5、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稍加注意,原有防护林网的保留并纳人城市绿地系统之中是完全可能的,这些具体的规划途径包括:(1)沿河林带的保护。(2)沿路林带的保护。(3)改造原有防护林带的结构。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市绿地转化。
6、建立社区无机动车绿色通道
利用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和工作及休闲的绿色步道及非机动车道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绿道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完全脱离车行的安静、安全的绿色通道,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学校、居住区及步行商业街相结合。这样的绿色系统的设立,关键在城市设计过程的把握,它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活力。
四、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1、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规划的基础格局。
2、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结束语:
总之,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核心主要是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应用能够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或资源的合理开发,只有将其生态理念运用至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才能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傅伯杰 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魏立华.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中转型应澄清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7,(6).
论文作者:闫明,林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格局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