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认知理论看成人学习_认知理论论文

从社会认知理论看成人学习_认知理论论文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看成人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度看论文,认知论文,成人论文,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成人学习研究的现状

我国成人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成人教育为个体的多次性教育提供学习机会和教育需求,提出终身化的口号,用终生教育的观念指导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成人教育在教育思想、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利用这些新的手段和技术满足不同个体的人在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使其在不同阶段的所具有的能力和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但是我国现有的成人教育在当前条件下要履行职能和使命是力不从心的,这一点华东师大学者高志敏对我国成人教育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凸显主体、关注现实,把握成人群体的学习需求”成为未来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方向指引下的对成人学习研究也备受学者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二是对成人学习障碍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成人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和自我导向的学习理论研究。这些研究都提出了成人学习有独立的自我概念来指导学习,成人的认知形式更多地表现为经验型和理解型,成人的学习需求与变化的社会角色紧密相关,学习动机远比在校未成年大学生多元等观点。要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相应就会关注对成人学习障碍的研究,研究者认为成人的学习障碍是对成人学习活动起到阻碍的系列因素,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指个体内部的认知发生、动机作用、情绪以及外部世界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具体讲主要有个体心理因素中的认知能力、情绪因素、动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社会期望、社会群体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学习过程。

上述研究者们提到的认知、学习需求、动机作用、情绪、社会期望等观点,其实都可以放置到已有的四大学习理论中,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景主义学习理论。这些学习理论有着不同的学习观,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习需要强化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重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不是盲目的尝试;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在成人的教育中,成人学习是主动加工信息建构理解的过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能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学习过程;人际关系是保证学习顺利的重要条件;学习中要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情景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情景而产生,学习是个体在真实情景中参与实践,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理论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成人教育而言,这四大理论观点也深深地影响着成人教育的具体实践,并吸引学者对成人学习的更深入研究。

学习过程涉及因素很多,因素间的作用也颇为复杂,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理论来解释复杂的学习现象。如不能单一的将学习看成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样。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变革、研究手段不断提高,学习理论也应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都期望在理论探索中,能对学习现象解释的更清楚、更合理。社会认知理论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已有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展,抛弃了行为主义单纯认为学习是受外界刺激、个体受到强化的观点,而在已有理论中加入社会认知的成分,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试图阐述个体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人的个性的。很多学者将其在健康、高等教育、职业发展、体育运动等领域中不断应用,探索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将社会认知理论放入成人教育中来思考个体学习心理,对成人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体现在对成人职业能力的开发上,同时对成人学习心理的研究也推进了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二、社会认知理论概述

近年来对个体心理的理论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一种对人和社会因素的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他人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评价、推断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反应的过程。它包含着对主体、对自我的认识,但采取的参照系是多变的社会环境信息,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因此认知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近来研究者更多采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人的学习过程和人的健康行为,更好地解释了潜藏在人们行为之下的心理过程,因此社会认知理论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透过社会认知理论可以看出成人学习的一些特点,为我国的成人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社会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班都拉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相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动是由个人主体的认知能力、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这三个变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这三个因素在人的行动中的作用不是均等的,个人主体的认知能力是对所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诸如:预期能力、观察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有了这些能力主体才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目标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解和控制。环境因素包含有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作为行为的对象和外部条件它决定着行为的模式和强度。同时,环境只有在被个人主体把握时,才能对主体产生影响。行为是个人所具备的进行某一种行为的技巧和能力,行为的两个维度:内部特性(对行为过程的享受)和外部结果(行为的期望)又部分的决定着人的意向信念和情感反应。

(二)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模仿人的行为。它有四个基本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行为生产过程、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指人对外部环境诸如熟悉的人、物或认为重要的相关行为引起的兴趣;保持过程是个人将观察到的信息以符号的形式编码储存在记忆中。记忆储存以对示范行为形成的一般原形的意象和语言两种形式进行;行为生产过程是个人将储存的记忆符号选择、转化和表现为具体的操作和行为的外现过程,是观察学习的操作方面,是一个不断将概念和行为进行匹配的过程;动机过程是个人通过记忆中的符号表征预计行动产出的结果,并在诱因的驱动下产出某种行为的愿望。行动的发生必须以内在意愿(动机)为前提。在观察学习中,其所学到的行为外现受直接诱因、替代诱因、自我生成诱因的影响。直接诱因是指示范行为本身受到强化。替代诱因是观察者看到其他示范行为受到强化而得到间接的强化,这种强化和改变是通过自我效能的判断和以认知为中介的结果预期,而不是情绪的作用。自我生成是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给予示范行为价值定义和情感定义,这种定义受到观察者本人的个人背景和认知影响。

(三)自我效能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班杜拉强调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在认知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就是自我效能。它是“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环境事件的信念”。“它是对自己将达到所预想结果的特定行为所具有能力的信念。”可见,自我效能是一种特殊的自信,能调动自己的能力去对抗考验、对抗压力和调整自己的资源去对应情况的改变。

自我效能是主体对自己有能力作出某种行为的信任程度。当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面临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时,对完成目标任务动机的强弱取决于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来源于成败经验、替代经验(通过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和身心状态。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它通过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获得。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是指看到与他人成功完成某项工作且与自己有相似的特征与能力水平时,相信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景时也能获得成功,即自我效能得到了强化。社会劝说指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当提供劝导的他人本身具有较强的效能能力时和当他人勉励去从事的活动不超出行为主体的行为范围时,言语的劝导会提高其自我效能的水平。面临某项活动时的身心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的水平,个体在追求目标时,自我效能通过生理唤起来影响行为改变。乐观积极的自己肯定信念能创造积极情感而不是消极情绪,当面临困难时,消极情绪会产生挫败感,这就会导致糟糕的后果。

由此可以看到,自我效能是可以通过个体在生活环境中来培养和习得的。如果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引导成人学习的自我效能训练,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社会认知理论对成人学习的重要启示

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解释复杂学习现象的合理性,这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成人学习,对成人学习的理解不断得以深入。从社会认知理论角度来看待成人学习,可以弄清影响学习和学习者自身的一些因素,这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学习,对学习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一)相互决定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

班杜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的相互决定作用,在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相互作用。这个观点提示我们,与未成年学习者相比,成人具有更多的经验和更强的认知力,这有助于成人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所学对象的概念结构和原理,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强的预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成人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最终的目标是获得认知上的提高和能力的提高。基于相互决定论的观点可看出一些与成人学习相关的变量:学习能力即个人所具备的进行学习的技巧和能力;感知到的能完成自己学习结果的期望和行为倾向;对学习过程的享受;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关注和考虑。毋庸置疑,通过系统的学习,成人的学习能力会获得一定提高,在解答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思考的方式、深度、角度都会有所改变,这点主要是通过个体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的。在学习之前,个体对自己的成人学习将会导致的结果作设想。在这个设想中,个人赋予的价值占主要比重,尤其当其学习行为受到旁人的羡慕和赞许时,进行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和肯定性就会加大,一定时期内学习行为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因此,对刚进入成人学习的主体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价值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会直接影响成人学习状况。如果一个人将学习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那么它就有很大的可能实践该行为、享受该行为。成人对学习过程的享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成人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得仅通过教师和黑板是不可能达到的,社会认知理论提到个体、行为、环境三者要相互作用,个体需要先产生活动。只有活动的存在,才有三者的联系,个体的主体因素才会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诸如创设班级的学习氛围,提高自我意识,对自我认知的充分调动,这些都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和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引导。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校、自身的资源,创造观摩学习、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技能。二是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利用个体自身对自己的期望。成年人的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都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希望学习最终有好的结果,这使得成人学习带有明显的目标性。带着这种目的,在实践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社会资源进行学习,对成人学习者来讲也是一种成功学习的体验。

(二)观察学习的使用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者更容易注意那些具有一定专业权威和拥有个人魅力的榜样,如果观察者发现自己和榜样能力相仿,观察者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定的调整,以期获得一致。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这个理论观点,教师本身也应成为榜样,在平日的成人教育中加以利用,成人者都是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的个体,对书本知识的思考远远低于他们对榜样人物的思考。在专业领域内的学习可充分利用学者效应,通过榜样教师传递他们对学习对知识的态度、对知识的追求,引起成人者的思考,听取他们对现在所学以后将应用的理论知识的学术评价。甚至走出教室,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上实践观摩,充分发挥观察学习的重要作用。

(三)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虽然行为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认知共同决定的,但是认知却起着主导作用,尤其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对成人学习的重要启示在于,首先对教师而言,要建构一个促进学生替代性经验积累和增进学生自我指导技巧提高的环境,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及时肯定评价,而不是靠一些外部的诱导和一些消极的惩罚措施来逼迫学生学习。其次对成人学习者而言,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的自信和肯定,这种肯定不仅是对获取理论知识的方式的肯定,也是对解决学习环境中所遇到问题的技巧和能力的自信。班杜拉认为个人的努力和成熟、成功的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的水平。因此,成人学习者通过自己在努力过程中的付出和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会获得对自我效能的肯定。

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具有成熟思考问题的能力,主要的途径是个人成长的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大量尝试,在个人自我思考过程中的积极暗示就意味着个体的成长和成熟,而大量的具体实践活动的参与会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这无疑会提高自我效能的水平。对于成人学习者更具重要意义的在于,学习范围内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会迁移到其他的范围内。

(四)环境资源的利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的社会资源可以看成是学校内外的一切办学资源。班杜拉认为主体、行为、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行动,作为环境因素来讲,只有被主体所认知和把握后才能对个体行动产生影响。因此,成人在学习中会对自己的年龄、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影响环境的具体因素诸如教师、教材、实践机会、学校提供的教学设施等资源都做一定的评价,在评价中有所舍弃和利用。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同学群体可被看成是影响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因素,家人、朋友的赞许和鼓动会增强成人学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而学校提供设施和设备同样也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着成人学习,所以成人教育办学更要注重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教师力量和实践条件等学习资源的补充和更新,较多地提供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当这些外在的资源触动了学习者,被成人学习者所感知,学习强度才会有所增加。作为实施成人学习的双方来讲,学习的环境资源永远是不可缺失的。

标签:;  ;  ;  ;  ;  ;  ;  ;  

从社会认知理论看成人学习_认知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