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人民医院 云南开远 661699
【摘 要】目的:分析“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上海市香山中医院自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50名护生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对其进行随机的测试,从最大程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在50名护生落实临床护理操作的时候,并未发现差错事故,研究组护生的操作考试成绩相较于对照组护生来说更高,研究组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满意度和外科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护生而言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论考试成绩上加以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生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满意度,同时又能更好的配合外科医生手术,为后期各医院的教学实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一对一;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
医院作为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基础医疗机构,在高度发展的新时代下其医疗技术和医疗信息等都取得了显著突破,故此为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部分医院将手术室作为护生实习生的实习场地,通过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教学,从而在提高他们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护理能力[1]。但由于手术室是一个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过程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各医院实习护生对知识的领悟力和储备情况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落实具体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让手术室“实习带教”面临诸多难题。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主要以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本中医院的50名护生为调查对象,大专学历共35名,本科学历共15名。男生共8名,女生共42名,年龄在19-24岁,平均年龄是(21.0±2.8)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名,对比并分析两组护生的基本信息,其在年龄和性别等诸多的方面,尚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教学的顺序是由各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带领所教学生详细的了解手术室中的相关规定,同时明确物品摆放的基本细节,坚持着基础的无菌原则,及时将各个科室手术流程以及所需器械向他们讲明;在进行实际手术过程中,带教老师将手术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流程与护生进行面对面讲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实习的护生要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加强和所带护生之间的联系,多多与其一起总结工作的经验、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后期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着他们借助于教学视频系统反映出的操作标准,合理的落实具体行动,同时在适当的时间陪同他们进行操作练习[2]。
1.2.2 对照组
教学的顺序是将小组内所有的护生进行统一排班,各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模式教学,即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工作的细节,特别是明确基本的工作流程,划定需要详细学习的知识范围,在坚定好自身职责之后,了解多个注意事项,之后经过带教老师的合理引导,完成对实习内容的讲解。
1.3 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后,需要由护士长对两组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检测,既通过理论考试和简单的手术操作等,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并将考试结果通过表格的形式公布出来。此外向实习生们发放自制评分测试表,重点测试的指标是护生对于实际参与的教学过程、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外科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点运用了SPSS17.0对具体的数据展开较为合理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的是均数±标准差加以表示,计数资料运用了%进行表示,t值和x2值对数据信息的情况检验,P﹤0.05证明差异存在的显著性。
2 结果
50护生在进行临床护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一例差错事故出现,研究组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的护生,研究组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满意度和外科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生来说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可以反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理论考试成绩上分析,两组护生之间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作为手术室实习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各带教老师如何在手术室这种特殊而又重要的科室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下全面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点和难点[3]。由上述可知,通过相关试验教学对照发现,传统的一排班教学模式不适应于这种日常工作节奏快、无菌要求高的临床教学中,反倒是“一对一”的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可提升其临床护理能力[4]。相较于统一排班带教模式,“一对一”带教可以让护生拥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机会,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所面对的教学要求高于统一排班代教模式。
此次重点落实了“一对一”带教教学模式,研究组护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对比于对照组来说更高,外科医生对“一对一”教学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统一排班带教组,研究组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的护生,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家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护理工作趋向于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化发展,故此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医院需求的专业临床人才,采取“一对一”的临床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亚玲,周辉,袁杰等.本科护生参与护理义工与否职业认同感比较.护理学杂志,2011,(26):166-169.
[2]王静.“手把手”辅助带教模式在护生静脉穿刺实习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12,(34):3828-3829.
[3]王子凤,张颖,李萍等.实行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及运用实习带教进程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探索.青岛医药卫生,2012,(12):170-172.
[4] 董美媛.门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实例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浙江医学教育,2012,(12):121-123.
论文作者:胡林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手术室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手术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