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教育无痕论文_范卓慧,张承芳

将错就错,教育无痕论文_范卓慧,张承芳

范卓慧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张承芳 山东省昌邑市石埠初级中学 261300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是艺术内涵的体现,其特质更是在于学生能学会欣赏、发掘、创作。我觉得小学美术教学要保护好孩子的原创力,学生的原始的思维能力要很好地引导发挥好,不能随便地给学生设定无形的条条框框。美术教学在于在孩子原始思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画面的倾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充分地体现教育无痕。美术课程不能随便地评价对与错,我提出的“将错就错”是指学生在表现自己想法构图等绘画因素时如果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把画面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这个过程是学生审美、发现、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一个“无痕”的度,这里提到的“无痕”不是不教,是让学生体会到却没有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在里面,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现。

关键词:教育 原创力 引导 教育无痕

小学美术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小学美术是视觉艺术,其特质在于可视可感的形象性,美术的直观教学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形象性。小学美术教学是艺术内涵的体现,其特质更是在于学生能学会欣赏、发掘、创作。我觉得小学美术教学要保护好孩子的原创力,学生的原始的思维能力要很好地引导发挥好,不能随便地给学生设定无形的条条框框。美术教学在于在孩子原始思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画面的倾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充分地体现教育无痕。美术课程不能随便地评价对与错,我提出的“将错就错”是指学生在表现自己想法构图等绘画因素时如果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把画面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这个过程是学生审美、发现、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一个“无痕”的度,这里提到的“无痕”不是不教,是让学生体会到却没有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在里面,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现。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在借助音乐或是语言等启迪学生能力使学生能立体地、全面地、系统地感知艺术。学生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音乐与美术是通向天堂的艺术,无国界,感知与感觉却分年龄阶段。美术作品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很难抓住, 也很难评价, 而用语言表述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轻易得多。这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感受”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 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 提高美术素质, 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此基础上,我觉得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独特心灵, 没有拘束, 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 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于众,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我觉得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独特地观察、 思维、 想象, 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

将错就错,教育无痕在课堂中要得到具体体现,怎样教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孩子的原创性?是我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徐仲偶教授说过:“关注生命的教学才能立住脚跟,滋养灵魂的教育才能永放异彩。”大言无声,教学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和境界也是我所向往的。

小学生的作品,从我们的视角欣赏,可能整体感觉不厚重,造型也可能简单,线条也可能随意甚至有些粗糙。但它真实地反映出孩子可贵的想法,尽情刻画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低龄儿童自由地表达,喜欢概括地表达,他们的世界与我们是不同的,是独特的、斑斓的、神奇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感觉往往又是最真实、最丰富、最鲜活的。这种真实与鲜活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消失,教师正确的引导和不过多地干涉非常重要。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让他长大后仍然是艺术家。”儿童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学院式的成人教育,我们不能用成人理性的思维去干预孩子感性的表达与创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保护孩子的童心童趣,尊重他们的体验,呵护绘画的兴趣,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引发孩子创作的激情和欲望。

在教学中,我时常在想,我要不要把做范画加入课件,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的纠结在于,学生看到我做范画,思维便会向我靠拢,方法也会渐渐地和我一样,这是我在教学中不乐意看到的,这也会慢慢有了我的痕迹。我对教育无痕的理解就是,学生可以学到知识,但不会明显的有哪个老师的痕迹,整个班级绘画风格不会整齐划一。于是我便开始了不做范画的教学研究和实验,注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个性化语言的呈现,力求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去挖掘孩子真实的感受,达到纯真自然的状态。比如线的练习,不给孩子标准,从孩子的线条中发现和肯定独特的线条,强化这种线条。“你的线条在散步吗?线条舒展自由。” “这线条能抖动一下吗?”同时赋予线条情感,通过音乐感受,是高兴的还是生气的,还是安静的?赋予质感的表现,让孩子摸一摸铁条、毛线,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是硬感觉的线,什么是柔软的线?点与面是同样的寻找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当代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中提到美术可以融入无痕教学,把美好的,通过诗一样语言的描述,让孩子置身其中,引起心灵的共鸣,用情感调动潜能。

论文作者:范卓慧,张承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将错就错,教育无痕论文_范卓慧,张承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