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出论文,地方财政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主要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反映了政府财政行为的日益数字化和精密化,支出的评价也就势必需要统一的数学方法进行支持。私人企业进行支出效益评价时一般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其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项目支出带来的边际收益超过其边际成本,那么该项目就是可行的;如果一个部门带来的边际收益超过其边际成本,那么这个部门的存在便是合理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也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其核心思想与私人企业无异。然而,较之私人企业,财政支出运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分析却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下文会有详述,这里首先介绍成本——收益分析法的三个指标:
1.净现值指标(NPV)
所谓净现值,是指支出带来的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差。如果支出带来的收益与成本是跨时期的,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贴现率将未来时期的收益与成本贴现。净现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B表示某期的收益,C表示某期的成本,下标表示收益与成本实现的时期;r为贴现率,它一般等于财政资金可能的真实收益率,即资金的机会成本。
运用净现值准则对支出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如果支出带来的净现值为正,则支出是合理的;如果为负,则是不合理的。如果财政资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用途,那么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向进行支出。
2.内部收益率指标(IRR)
所谓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支出带来的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相等的贴现率;也即,使用IRR作为贴现率时,支出的净现值为0。其计算方法如下:
各字母表示的含义与净现值中相同。运用内部收益率对支出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如果IRR大于支出的预期收益率,则支出是合理的;如果IRR等于或小于支出的预期收益率,则支出是不合理的。如果财政资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用途,那么选择内部收益率最高的方向进行支出。
3.收益成本比率指标(NI)。
所谓收益成本比率,是指支出带来的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假设:
则NI=B/C
运用收益成本率对支出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如果NI大于1,则支出是合理的;如果NI小于或等于1,则支出是不合理的。如果财政资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用途,那么选择益本率最大的方向进行支出。
三个指标是成本——收益分析法常用的指标,其中尤以净现值指标最为常用,也最为可靠。与内部收益率相比,净现值避免了投资规模不同时,内部收益率可能形成的误导。而与收益成本比率相比,净现值则避免了一种会对收益成本比率形成致命打击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源于这么一个事实:任何收益都可视为负成本。运用收益成本比率进行支出评价时,这种模糊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净现值却不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因为它考虑的是效益与成本之差,无论收益的减少还是成本的上升,净现值的变动都是一样的。
使用净现值法对财政支出效益进行评价,关键是确定财政支出带来的收益、成本和选择合适的贴现率。财政支出不同于私人支出,政府要实现的目标相对多元化,财政支出的收益与成本也就可以扩展到很广的范围,其中许多成本、收益不可能精确地量化即货币化。根据财政支出带来的收益、成本是否容易货币化,我们可划分出有形收益成本与无形收益成本。有形收益成本容易货币化,应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其收益成本的数据可直接代人净现值的公式中;而无形收益成本则不容易或干脆不能货币化,因此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时,要对无形收益成本进行区间控制,规定其上下限,防止将无形收益无限夸大或无形成本无限缩小,导致任何财政支出项目都可获得通过。
二、其他方法
1.最低成本法,也叫最低费用选择法。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一些社保项目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换,因而无法用货币计量其社会效益,只能计算每个被选项目的有形成本,但可以采用比较多个方案成本高低的方法,并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化了效益量化计算的繁琐,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并以成本(费用)最低作为选择目标。但其缺点是作为支出项目的事前评价较为有效,而作为支出后评价的方法有所偏颇,不一定很全面。
2.综合指数法。它是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指数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综合指数中,有的有核心指标,有的没有核心指标。它是通过将各环节或各领域的经济效益单项指标值进行综合,并以此说明总体和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水平。此方法评价的准确度较高,也很全面,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的计算等方面比较复杂,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3.因素分析法。就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要求尽量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计算,或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各项影响因素的情况,但某些因素的量化难度大是其主要缺陷。
4.历史动态比较法。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通过历史数据的排列,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历史资料比较健全的项目评价。
5.公众评判法。对于某些财政支出,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通过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或抽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等项目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社会公众的认同度高低为其评价标准。缺点是应用范围有限,且有一定的模糊性。
6.比较分析法。即将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所担负的社会职能与所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评估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职能定位明确的情况下,行使某一项职能所需的资金应是有一定数量约束的,只要数量约束是严格的,则评估就会有较充分的依据,部门和单位社会职能行使情况及行政效率的高低就可被评估出来。但职能具有扩张性及不确定性,相应会增加评价的难度。
7.目标评价法。这种方法是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先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此方法适应范围较广,可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也可用于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还可用于规模及结构效益方面的评价。
上面列举了较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方法之间也必然存在交叉使用的问题,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全能的,只有明确的目标和先进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