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玲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玲玲

刘玲玲 芜湖市二坝雍南小学 241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训练项目。根据我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以及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来看,阅读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读”。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19-01

引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与语感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没有对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教师在学生朗读能力的技巧的指导上还很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和朗读水平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小学语文教师,要简单,这是教孩子三件事:练好字,有良好的口才,写漂亮的文章。往复杂的说,孩子遇到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一生的福气,甚至是好运。我们很赞同这一说法,然后,让我们努力去成为一个带给孩子福气的老师。

一、阅读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阅读对于小学语文具有重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的语感才能培养到位,语文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阅读对于学生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加强学生阅读训练的方法

阅读包含了对字词、语言的意思的掌握,对语言结构的认知,以及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把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强化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语感的认知以及对文章章节与结构的理解。

1.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朗读必须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消化课程标准,牢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将阅读要求告知学生,帮助教师教而有方,帮助学生学而有法。所以教师在每一次进行阅读教学时都必须对学生的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初次朗读时,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准确朗读、大声朗读,并标记文章的重点语句以及复杂的语句,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语义,把握文章结构,初探作者写作情感。

2.抓住机会,教师示范领读

教师示范领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说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教师在合适的机会进行范读,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记得王老师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第二自然段便是教师示范朗读的好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篇课文感情丰富真挚,基调沉重,若让学生自由朗读,自主理解是无法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母之痛以及恋母之切的,而王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能有效地使学生从她的朗读基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了解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所以教师的示范领读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是一次画龙点睛式的范读,对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语句的释义以及隐藏在课文文字背后的情感有关键的作用。

3.创设情景,感受朗读氛围

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必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内容中来,深入作者的写作思想中去。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单调的朗读会感觉枯燥无味,但是教师适当的创建朗读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深入到课文的内容中,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朗读,快乐朗读。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为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战士之间深厚的生死情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用课件播放有关课文的相关的照片、视频等,再用感人的语言进行适度的煽情,帮助学生在轰隆隆的汽笛声中感受抗美援朝的战士们之间真挚的情感。

4.及时评价,促进朗读提升。

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帮助学生进行改进。但是朗读课文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训练,由于每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非常的复杂,所以在文章的朗读中除了原始的喜怒哀乐之外,还有一些道德的情感与生活夹杂在课文中,所以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的方法。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时,在通读课文的阶段,采用直接评价的形式,对学生朗读的发音做直接评价;在情感升级的朗读阶段,需要采取启发式的评价,启发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作者情感。

三、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光有全面的知识、流畅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育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因此语文教学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就语文教师而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教学的高度。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必须是以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作为基础和保证的,因此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是不可替代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朗读和默读是两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它们各有功能,各有作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将这两项训练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熔于一炉,才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志.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改策略.[J].福建教育.2000年第10期.

[2].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陈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吉林教育:综合.2009年第7期.

[4].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02年第2期.

[5].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年第11期.

论文作者: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