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论文_陈洁

浅议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论文_陈洁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733000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的变化致使他们心理充满着矛盾,面对道德是非以及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冲突时,不能较好地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作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加强德育 目标方法 保障途经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的变化致使他们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他们向前发展的动力;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文化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选择务实化的特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学生,面对道德是非以及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冲突时,不能较好地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作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生理、心理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有益的探索。笔者以为,学校德育教育应强调如下几点:

一、与时俱进,明确目标,以时政教育为重要内容

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时俱进,将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以时政教育为主要内容。如怎样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德育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即: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学生,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中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奋读书、勤奋工作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上。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要尊敬师长,听从教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如果学生们做到了这些,他们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就是我们学校的正能量,进而成为社会的“正能量”,我们要在我们的学校、社会大量凝聚这些正能量、传递这些正能量。可见,以时政教育为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高屋建瓴,既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重要的德育教育作用。此外,要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我们还要做到:

1.各班要订阅报刊杂志,开展“时政”论坛。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报、收听新闻。

3.利用班会课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时政演讲赛”,“时政辩论赛”“时政征文赛”等,并推出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上,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兴盛相联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对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和道德情感的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弟子规》中,就很重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事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这与平日德育教育中容易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逆反的口头说教及处罚截然不同,它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妙处。《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主要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礼貌,在家尊重父母,对父母有礼貌的孩子在外才能尊重别人。“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学生侍奉父母要体贴用心,要养成向父母请安、问好、报平安的习惯,居所、工作要稳定,以免父母忧虑不安,等等。一个人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的、本能的情感,所以,感恩教育的服务对象首先指向父母最为切实可行,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就可以被迁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个社会。还有《弟子规》中的“信”,可以让我们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弟子规》的“泛爱众”中所倡导的爱心教育思想,“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体现的是“多奉献少索取”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除《弟子规》外,还有许多中华优秀古诗词,浸透着忧国爱民、思乡孝亲、积极向上的情感,只要学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最终提升学校的整体风貌,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改革教育考核机制,使德育教育渗入课堂,培养中学生道德自悟能力、自觉能力,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由于教育考核机制的单一,许多地区、学校仍然把教学成绩、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准绳,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升学率的急功近利中,忽视了德育教育,以致于一些青少年道德滑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教育考核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由“单一”走向“多元”。这样,教师可以一方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形式、社会实际、时实政治“热点”,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他学科也可以适时、适度、适量地加强德育教育,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效果。而学校、教师、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考核机制、考试内容就必须改革,如在历史课的考试中,可减少历史史事的考查,多考较为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假设性的关注国计民生的问题;思想品德课的考试中,多考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四、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践行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途经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发动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就着手抓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把好课堂教学纪律,严格出勤管理、抓好仪表仪容和统一着装工作,(政教处经常在周一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发型、服装、有无佩饰物等)实行课间操和仪表仪容等项评比,严格寄宿区管理,等等。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教师的身传言教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我校学生会组织设立文明督导岗和门口执勤岗,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监督的功能,规范和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学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的活动,要求从自我做起,从坐、立、行、笑、谈、唱的“小事”做起,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功,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成绩、升学率也相应提高,使学生正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德育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紧随时代步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多样化”与“具体性”相结合,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浅议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论文_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