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 要】目的 探究CT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和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误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漏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肝硬化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更高,误诊、漏诊率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用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CT;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给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肝硬化早期症状不够明显,常常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如早期未被发现,后期会出现水肿、乏力、贫血等症状,导致肝脏受损严重,导致不可逆的严重肝部疾病。肝硬化早期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有助于肝硬化早期的发现,避免肝硬化的不断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通过CT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清晨空腹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患者。排除标准:血液性疾病患者;肝癌患者;精神疾病患者;酒精肝患者。患者年龄最小为38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56.6岁。
1.2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和超声检查,CT检查:扫描参数120KV,100Ma,层厚、层间距为10mm,窗宽、窗位为220.50HU,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对患者从隔顶到肝下缘进行平扫,调节宽度和对比度。增强扫描:将60%~70%泛影葡胺溶液 100~150ml(1.5~2ml/kg)注人静脉内,注完立即进行自膈至肝下缘的全肝扫描,可根据需要再2于10-15分钟后重复扫描,即延迟扫描。若要避免扫描后期血液内造影剂浓度偏低,可采用先以2-3ml/s的速度注入50ml,再以 1ml/s的速度滴注,即团注与滴注相结合。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宽度及脾脏厚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误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漏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我国肝炎的发病率非常高,是一个肝炎大国,由于肝细胞的坏死或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的形成,甚至肝癌,早期诊断肝硬化对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给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有研究指出,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可能受几个方面的影响,肝细胞抑制因子能够使肝细胞活性降低,是患者的肝脏受到损害;嗜肝病毒的感染增加,导致肝部疾病的增加;人的自身免疫功能,饮酒、代谢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从而慢慢转变为肝硬化。
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肝硬化的主要方法,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医生能够通过CT影像显示出患者的肝部形态、密度或其他并发症变化,如CT诊断影响提示肝密度明显下降,并在肝部表面出现凹凸不平,这时应着重考虑为早期肝硬化。如影响提示肝部组织出现明显的肿大时,则表明肝部受损比较严重。临床上CT诊断常常通过肝部位显示的形态对肝部疾病进行判断,早期肝硬化最主要的特征为在肝表面及肝内出现异常,胆囊也出现形状的改变,且肝叶之间的缝隙有显著的增厚,另外,肝硬化也会有特异性的表现,如肝小叶特征等。由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是可逆的,因此,及时准确的对肝硬化早期进行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同样经常使用,但由于肝硬化有些特异性或对肝脏纤维化程度表达不准确,其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尚值得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检查主要为肝部活体组织检查,应用CT检查配合肝部活体检查在临床上对早期肝硬化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误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漏诊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了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正确诊断率高,灵敏度高,误诊、漏诊的比例较小,对早期肝硬化患者日后治疗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天然.早期肝硬化定量诊断的CT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1期
[2]陈燕萍,林志春,赵军,黄辉.CT和MRI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3期
论文作者:张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肝部论文; 超声论文; 统计学论文; 意义论文; 差异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