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看生成性学习计划的设计_课程资源论文

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看生成性学习计划的设计_课程资源论文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的生成性学案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视角论文,性学论文,课程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学案作为历史教学活动重要的载体正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案替代单一的教案,反映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由教师做主逐步改变为师生共同管理。但是,对比学案和教案设计的结构、内容,不难发现许多学案还是有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之嫌,缺乏实质性的变化。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再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学案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学案要真正成为师生学习交流活动的一种载体,符合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有利学习生成,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合理设计不失为有效的途径。

一、目前学案设计偏重基础而缺少生成性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内容为例:

学案形式一:中国是世界农业______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_________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培植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家。距今________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人们先后使用的石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形式二:如何理解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国之一,并列举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

可以说,目前学案样式就是三种,填充式、问题式以及混搭式。填充式分为划线填写、结构填写和表格填;问题式主要是直接提问和材料提问。

这种学案的形式和功能突出了历史学习目的在于:①梳理、强化历史知识要点识忆。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教科书中关键词句和重要历史概念。②培养解题能力。无论是直接提问,还是设置一定情景提问,学生是学会如何整合知识、迁移知识、应对考试。因此,学案,其实就是备考案。与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成。

二、欧美国家的历史学习案例值得反思和借鉴

以英国8年级历史“医药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的”为例:

单元学习设计下设8个目录

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学习主要内容

适应范围——本单元与其他知识联系

预期结果——对不同学生发展的期望。分为“大多数学生将”、“进步不大的学生将”、“进步较大的学生将’’三个层次。

知识准备——学生学习应积累的知识

学习语言——学生通过活动掌握词汇和概念

材料——补充历史学习的相关信息

校外学习——提供历史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习的延伸——准备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要求

可以看到,这个学习案例是希望学生能够整体理解历史,不主张把历史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学生不是单一记忆知识,而是要能解释问题。此案例非常重视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把历史学习延伸到课外,对学生学习生成有积极作用。

三、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生成性学案的设计

一般认为,要能实现学生历史学习的生成,基本条件有三个,即“主体”、“主动”和“空间”。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是以资源和开发为切入点,主张开放性和动态性,为主体的活动和发展开创了巨大空间,学案的生成目的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反之,为实现生成性目标,学案设计应当结合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实现如下四个原则。

主体资源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学生还是拥有丰富资源的载体。新课程改革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虽然不系统、不全面,甚至不科学,但却是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财富。尊重学生主体资源地位,在设计学案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学习留有记录空间,让学生体会自身价值和学习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如学习“鸦片战争”内容,学案应设问: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鸦片战争的人、物、事情等。

问题资源原则 历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案设计立足课程资源开发视角,就要努力避免学生简单复制教科书内容,总关注一个个知识点的倾向,而应致力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力。继续以“鸦片战争”为例,学案可以设置提问栏目:为什么鸦片战争开始于中国南方?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吗?林则徐不被撤职,中国的命运会怎么样?

提供资源原则 资源不仅包括有效的信息,有效的信息来源地也是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学案设计在提出或者提供针对教科书中隐性知识、较难理解的概念、术语解释,补充适量历史资料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同时,学案设计应当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查找知识的书目、网站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修正资源原则 学案是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历史知识的载体。事实上,一堂历史课或者一个单元历史学习结束后,教师和学生总有进一步交流的需要。学生不一定能准确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有时学生会提出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视角下的学案当然视这些内容为资源。因此,学案要提供一段学习结束时纠错和交流的平台,要有留白或评价。

综上所述,一份基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视角的、生成性的学案必须包括知识分享、排疑解难、继续探究、评价反思四个基本部分。

标签:;  

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看生成性学习计划的设计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