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世界历史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他们发现唯物史观的初期。《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新历史观的开山之作就认为,历史的发展必然使彼此隔绝互不往来的历史逐步转变为世界的历史,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也必然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所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象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0页。)
对于历史向着世界历史转变的这一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分析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页。)上述世界历史日益扩展和深化的趋势,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出现、机器生产大工业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相伴随在一起的。只有在消灭了以往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消灭了劳动范围内自然形成的各种关系,使这些关系变成金钱关系,使过去自然成长起来的城市为现代化大工业城市所代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必须依赖于整个世界。可见,世界历史的首次开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先发现的。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世界历史的同时,既造成了大量的生产力,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下,生产力只能得到片面的畸形的发展,许多生产力根本得不到利用,因此也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形成了断续出现的经济危机,而且资本主义大工业还创造了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同样的利益,在它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并与之对立的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8页。)因此伴随着世界历史而出现的超越国界的无产阶级及其阶级运动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世界历史进程中阶级运动的尖锐性和深刻性,马克思恩格斯是有充分估计的。他们认为:“每一个新阶级赖以建立自己统治的基础,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可是后来,非统治阶级和取得统治的阶级之间的对立也发展得更尖锐和更深刻。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治阶级的斗争在否定旧社会制度方面,又比起过去一切争得统治的阶级要更加坚决,更加激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4页。)无产阶级只有彻底否定旧社会制度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因为,“单独的个人随着它们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而问题的解决也还得依靠世界历史性活动的深化,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只有各个单独的个人彻底“摆脱各种不同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只有“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充分“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实现“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2页。)。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于世界历史的来龙去脉作了极其清晰、极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在历史观上实现了全新的变革。
此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他们发现的新历史观,并且从实践上为这一思想开辟道路,推动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从理论上说,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唯物主义基础,在于它始终经得起资本主义实践的验证。从实践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世界历史的思想,是为了利用历史发展的机遇去改造世界,推动世界前进。他们坚信,既然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进程,那就不论前进道路上有多么曲折,世界历史总会“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408页。)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坚定信念中可以看到,创造世界历史是一项极为漫长、十分艰巨的事业,绝不是用尺子或具体日程来计算的,也不是以一时的成败作抉择的,更不能把“偶然性”排除在外,使世界历史带上神秘的色彩。
二、创造世界历史的艰巨性、长期性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
20世纪既是“多事之秋”的世纪,也是弃满希望的世纪,历史仍然沿着世界历史的轨迹前进,只不过带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更为突出了。
首先,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都是在本世纪前半叶爆发的。其规模之大,间隔之短,杀伤之重,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阶级运动的尖锐性和深刻性,也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世纪的科学预见。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同样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论在理论的准备和经验的积累上都还有许多事要作,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间道路的曲折,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甚至暂时的复辟倒退,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这种情况集中表现在本世纪后半叶,主要是苏共党内以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开始,以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告终,在时断时续的30余年中,以鼓吹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社会主义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为先导,终于把一个有70余年历史的首创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向了绝境,出现了社会主义史上罕见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重恶果。世纪末发生的这一复辟和倒退现象,从世界历史进程的曲折性和规律性来看,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毕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惨痛损失,类似于把世界历史的时种倒拨了100年。世界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也在我国发生过,60年代中期由毛泽东错误发动的文化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阴谋集团所利用,成了党、国家和各族人民的一场严重灾难和持续十年之久的内乱。所幸的是,依靠党内长期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和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影响,依靠绝大多数信念执着的干部和人民,依靠具有伟大而顽强生命力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终于结束了这场灾难,从历史暂时的倒退中扼制了走向复辟的深渊,重新回到世界历史的正常进程中来。20世纪下半叶的挫折和曲折进一步证明了创造世界历史这一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第三,当伟大的20世纪即将同人类告别之际,社会主义的命运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转机,世界历史又重新拨正航向,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驱动着历史车轮奔腾向前。站在这一新时期的前端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充满传奇性经历的人物邓小平。他面对积重难返的左倾错误和“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混乱情景,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统揽全局的智慧与魄力,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先导,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中阐明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问题,阐明在辩析是非曲直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在实践中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践线,从而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开创了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邓小平以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高度敏感性,认为70、80年代的世界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在经济上、科学技术上更是如此,而刚刚摆脱了“文革”灾难的中国如果不实行改革,不从建国以来同世界长期隔绝的状态中走出来,就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就有被时代吞没的危险。正是在这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问题上,邓小平坚定而毫不含糊地提出:“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赶上时代”(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2页。)。他坚决果断地从世界历史高度提出中国的改革,把中国的改革纳入到世界历史范畴。如何改革?既不能脱离世界的实际,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地调整政策和发展科技中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也在日益高涨,而我国历史上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长期处于隔绝、孤立状态。为此,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尊重世界历史思想,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使我们的对外对内政策都能适应当今开放的世界和世界历史日益扩展的进程。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新政策,所开辟的新道路,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从这一意义上说,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标志。
正如理论要求彻底一样,改革开放也必须彻底。邓小平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同时“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他是把改革开放作为闭关自守的对立面提出的,他反复告诫人们,“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经验证明,世界各国的发展都要搞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外国的发展同样如此,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邓小平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关于世界历史的诊断一脉相承,他敢于也善于从理论上创新,强调中国必须从战略高度坚持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几千年来未干过的伟大事业,而且是影响世界,对世界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伟大事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对世界历史思想的这一贡献和创举,不仅为世纪之交和新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工程,而且也必将改变新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和面貌。
三、世界历史走向辉煌的新世纪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还主要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而作出的科学预见,那么,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它后期的历史则以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证明了世界历史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只有21世纪才是一个有突出的世界历史感的世纪,是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挥其巨大影响和作用的世纪。也可以说,21世纪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思想以后,经过150年历史的酝酿和孕育,作为世界史的历史第一次以普遍的、深刻的、突出的影响呈现在人们面前,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世界历史在它的发展进程中空前深刻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凸现出自己的特点。
第一,世界历史的形成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前提。马克思当年总是一方面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提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只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他和恩格斯也指出,只有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才能消灭各民族的特殊性,才能创造一个与整个旧世界脱离并与之对立的阶级,才能形成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因此,无产阶级的存在,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有可能。可见,世界历史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具有双重性和双刃剑的作用。在新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将面对世界历史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多种多样的较量和竞争,初期往往因资本主义既有的优势而占有较多的利益,但归根到底则会因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而使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获得较多的利益。当然,世界历史的这种发展和变化,是需要用数10年为单位的历史尺度来衡量的,绝不是10年、20年甚至上百年就可以见分晓的。正如前面谈到的,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思想以后,人类历史经历了150年才展现出经济全球化象目前这样的程度和局面。150年当前不是很短的时间,但从世界历史的尺度来看,只不过经历了几个单位的时间,同历史长河相比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论如何,世界历史的进程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毕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加快发展,资本主义仍然会在新世纪发展中取得若干阶段性的成果和胜利,也不可避免地会暴露日益增多的矛盾。可以预言,新世纪的进程,对于维护资本主义的既有地位和既得利益是艰难的,而新世纪的末期绝不是资本主义的继续辉煌,极大的可能是它险象丛生的集中暴露,是超级大国和霸主地位的难以为继,资本主义在今后百年中从争霸世界到维持现状到江河日下之势必将不断发展而难以阻挡。
第二,新世纪的前50年将是两种社会制度相互较量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仍将继续20世纪末发展的势头,以它们领先的科技为动力,造成大量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但是这些生产力在私有制统治下只能获得片面发展,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了20世纪后期的挫折和调整以后,特别是中国已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积累了20年的实践经验以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可以说,邓小平是把开放政策作为世纪性的政策提出来的,是把它贯串于世界历史更突出、更大程度地展开的21世纪全部进程之中的。新世纪的前50年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历史,都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犹如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高度评价巴黎公社一样,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府,“公社使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210-211页。)根据邓小平对三步走战略目标及其成果的评析,同样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中叶又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作为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崭露头角,世界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可以赶超资本主义的新起点真正开始了。
第三,对于新世纪后50年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作出比较精确的预测将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毕竟经历了两个世纪之久,积累了150年的历史经验。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必将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的科学论断,已经在20世纪的人类实践,特别是它后期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世界历史在新世纪的进程必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也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能够站在这一潮头的前面,自觉地驾驭世界历史发展,推动新世纪不断前进。
最有力地把对内对外政策落到实处,从体制上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沿着世界历史轨迹前进,为新世纪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进一步为其赶超资本主义注入活力,一个重要的理论武器无疑是邓小平提出和阐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由于苏联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没有解决好,对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历史进程加快发展的新世纪,不搞市场,就是把自己同世界隔绝起来,就是在世界飞速发展中自甘落后。这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记取的。正如邓小平所说:“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闭关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吗?确实很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再是绝不能重复回到过去那样,把经济搞得死死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307页。)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紧迫而无可回避的问题,确实号准了时代发展的脉博,关系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方向和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趋利避害地沿着世界历史的轨道继续前进。
从总体上看,世界历史进程,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而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对此,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抱有充分的信心。早在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趋势概括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一是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成熟到具有世界性质的时候,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才会有保障,才不至于受到社会阻力的破坏而出现曲折反复的情况;其二是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新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必将日趋宽广,阶级斗争在否定旧社会制度方面也必将更加坚决,更加激进。邓小平理论正是在与上述思想一脉相承的基础上,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加速经济发展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和手段,当然也是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和手段。他认为开放政策诚然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克服这些东西,而且随着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的主体经济更加发展,更为强大,即使吸收相当数量的外资,也冲击不了社会主义制度。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它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中的比重必将日益扩大,它所提出的经济新秩序和若干规范化的准则也必将日益取代资本主义先前提出的许多游戏规则而发挥更加突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面貌和内含也就会有新的时代特色和意义了。
总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经过20世纪近百年的较量之后,都会作出自己的回顾和反思,都会从中相互借鉴,正视面临的新机遇而加以利用,从而展开新的角逐和竞赛。如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前50年能够按照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构想实现预期的目标,那就可以说,我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获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届时两种社会制度并立的格局将会有新的面貌,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世界历史都将会注入新的内容,新世纪后50年的发展必将是世界历史进程中朝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一定会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