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东地区政党形势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地区论文,政党论文,新变化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国际、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中东政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传统民族主义政党加快自身调整,努力巩固执政地位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多党民主制浪潮对中东地区国家造成较大冲击,各国民众要求扩大民主、改善民生的呼声渐高,埃及民族民主党、叙利亚复兴党、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苏丹全国大会党等主要的传统民族主义政党为适应形势变化,掌握主动,加快自身调整,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治党治国模式和发展道路,以求巩固执政地位。埃及民族民主党于2002年提出“新思维”,对党的执政理念和组织机构进行重大调整,首次提出由“政府的党”向“党的政府”转变,明确了由党决策、政府执行的新型党政关系;书记处新设政策事务书记,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较前有所增强。叙利亚复兴党于2005年决定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重视加强与全国进步阵线内其他政党的协调与合作;新建中央党校,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政能力。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积极发挥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导作用;在保持政局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多元化民主进程,近年来举行了修宪全民公投,增设了参议院,拓宽了沟通民意的渠道;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扶助弱势群体,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力避两极分化。苏丹全国大会党于2005年提出“和平、民主、发展”口号,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团结阵线;加强同基层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民众呼声,动员广大群众参政议政。
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东干涉力度,地区政党形势趋于复杂化
近年来,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加大了对地区事务的介入和干预力度,极力扶植认同其价值观的政治力量,打压反对派,使地区政党形势趋于复杂化。
“9·11”事件后,美国大幅调整中东政策,确立了“反恐、防扩散和民主改造”等战略目标,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推翻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并通过主导两国政治重建进程,力图重塑对其有利的政治格局,但效果不彰。在巴勒斯坦,美联合以色列和西方国家拉拢法塔赫,打压哈马斯,企图逼迫哈马斯改弦更张。在黎巴嫩,美支持黎国内反对派发动“雪松革命”,迫使叙利亚从黎撤军。欧盟在中东问题上与美国既合作又竞争,表现出一定独立性。欧盟在伊核、巴以、黎巴嫩等问题上均与美保持一定距离,强调与伊朗进行“批评性”对话,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拒绝将哈马斯、真主党列入恐怖主义组织名单,积极推动巴勒斯坦两派和解。法国还力排众议,邀请真主党出席在巴黎举行的黎巴嫩各派会议。近年来,随着国力回升,俄罗斯加快了“重返中东”步伐,致力于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独特作用,以维护俄的安全、经济利益,扩大俄在国际上的影响。除在伊朗核问题上高调斡旋外,还率先邀请被美国和以色列孤立、封锁的哈马斯访俄。但总体来说,欧、俄对中东政治力量及政局的影响仍远弱于美国。
伊斯兰势力崛起,在地区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地区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广大民众对社会现实极度不满。与此同时,美国执行袒以压阿双重标准,奉行单边黩武政策,强力改造中东,造成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民众反美情绪高涨。此外,西方价值观及其世俗文化的侵袭造成伊斯兰传统价值观的部分缺失,也导致民众对西方排斥抵触心理进一步加深。地区传统政治势力大多对上述问题应对不力,党派纷争和内部倾轧加剧更使其与民众渐行渐远。在此背景下,主张改变现状、正本清源、回归传统、扶贫济弱、廉洁亲民、抵制西方的伊斯兰势力得到越来越多地区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势力不断壮大,并借美在地区推广“民主”之机在一些国家实现政党化、合法化,甚至进入政权或上台执政。
在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成立仅一年多,就在2002年议会选举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土第一大党并单独组阁,结束了土自1987年以来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2007年,正义与发展党在新一轮议会大选中再度折桂,其候选人还首次当选总统,该党在土政坛的地位更加巩固。在巴勒斯坦,哈马斯在2006年立法选举中一举击败法塔赫,将巴带入两强相争阶段。在黎巴嫩,真主党于2005年大选中颇有斩获,首次进入内阁,随后在2006年黎以冲突中打破以军不可战胜神话,影响进一步上升。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虽尚未获得合法地位,但其成员以个人名义参加2005年议会选举,一举夺得20%的议席。在摩洛哥,温和伊斯兰政党正义与发展党影响不断攀升,在2007年议会选举中又有不俗表现,成为众议院第二大党。在阿尔及利亚,温和伊斯兰政党争取和平社会运动在2007年立法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并再度入阁。总的来说,伊斯兰势力的崛起冲击了地区传统政治格局,对地区世俗政权构成一定威胁,也将对地区形势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新兴政治力量冲击政坛,部分国家政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近年来,中东地区一些国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新兴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各自政坛发挥重要作用。在伊拉克,复兴党退出历史舞台后,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族政党成为政坛主要力量,其中什叶派与库尔德族主要政党结成联盟,在伊政坛占据有利地位,逊尼派政党和组织虽不甘落后,但短期内难以扭转被边缘化的颓势。目前伊三大主要民族和教派间,特别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成为影响伊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脆弱的合作关系破裂,双方分占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形成武装对峙,给巴政局发展乃至中东和平进程的未来走向增添了诸多变数。在黎巴嫩,叙利亚撤军后,黎政坛形成亲叙、反叙两大阵营。双方围绕设立哈里里案国际法庭及权力分配等问题斗争激烈,导致黎政局持续动荡。在苏丹,随着南北《全面和平协议》的签署,原南方主要反对派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与执政党全国大会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两党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以色列,脱胎于右翼利库德集团的中间派政党前进党于2006年议会选举中获胜组阁,以政坛进入了工党、前进党、利库德集团三足鼎立时代。毛里塔尼亚2005年发生军事政变后,当局加快推进民主进程,政党活动趋于活跃,但前政要、部落首领等传统力量仍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总体上看,中东地区传统民族主义执政党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危机意识普遍上升,各党通过实行自身变革,更新执政理念,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基本稳住了阵脚。与此同时,地区伊斯兰势力的上升对一些地区国家的传统政党格局造成冲击,其实力和影响不容小觑。西方势力的插手和争夺也给地区政党形势的发展注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中东政党格局仍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变化走向将对地区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