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耀
摘要: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单一地给学生讲解,学生并不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显现出其中的不足。所以,教师是时候将旧有教学模式淘汰,换之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充分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真正铭记历史。教师应将学生放置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轻松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上更加轻松。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前两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学理念对教学来说也特别重要。在互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以及被引导权,而教师则是一个配角。所以,教师就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的原则坚持到底。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使教师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一直以来都深受师生的欢迎。
一、师生间的互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2.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对历史缺少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笔者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这样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运用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采取资料介绍、让学生观看影片片段,举行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应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
5.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学生视野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之有效融合和整合,并配合上网络的使用,能够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超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上局限的目的。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将古代夏、商、周等历朝历代的史实进行直观的展示,就仿佛让学生进入了时间的隧道,回到过去、博览世界,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各种历史信息。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轻松地增加教学课程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容量,提升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能够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量,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对于所学课程进行补充和自学,而互联网的互动方式还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自学时产生的各种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其调整方法等。
6.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学生。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认同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得体、文明,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在探讨问题时尽量用商量的口吻,遇到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时,不要用生硬的口吻斥责学生,而应该用安慰、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其再接再厉。
(2)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心比心,不要苛刻地要求每一位学生45分钟始终保持一种姿势和精神状态;不要苛刻地要求每一位学生45分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苛刻地要求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优秀。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剑拔弩张的、紧张的师生关系就不会发生。
(3)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有差异,但每位学生都有他自身的优点。教师要像一位探险家一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点燃深藏于他们心中的星星之火,这个火种一旦被点燃,那么燎原之势必会来临。通常,笔者对于问题学生会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也会给予肯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胜利的甜蜜,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来学习,这样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7.设置适合课堂内容的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质疑是学习创造的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要结合本堂课的主要历史内容来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的不同阶段了解不同历史材料的基本概念,从而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二、学生间的互动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备课,然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是空空的储物箱,教师就是搬运工人,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拼命地塞进储物箱。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不能是简单的搬运过程,而应该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的身份,还可以把简单、枯燥的静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知识就会在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达到课堂充满活力、效率提高的目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的最初感受是:学习历史太无聊、太累。那接下来上历史课学生的热情就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教法上下工夫,可采用探究、动手、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引导学生制作表格,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方法。在填表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内容的不同而主动质疑。这些质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通过学生自主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并受到激励。
2.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采取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带来反作用。
总之,课堂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战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一员,应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
论文作者:张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历史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