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艺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6281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042-01
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形成坚强勇敢的人格,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元素,如此便可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心情就会变得更加舒畅,马克思曾说“它比良药更能缓解身心上的疲劳与痛苦。”因此美术教师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恰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可以通过视觉的感知来提高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高中美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的运用及肢体动作上要有所注意,有些老师往往忽略这一点,经常会带着情绪上课,这样会对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加难度。若高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注意语言表达技巧,加上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会为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时,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放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尊重每位学生,这样会使课堂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之间也会彼此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人格。
二、让学生的心灵融入美术环境
学生想要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愉悦感,就必须让自己的心灵融入艺术环境中。例如班上有一名学生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学生性格较为孤僻。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宽松,且易于被接纳的环境,不对美术作业做过多的限制。每节课只需要求学生自由涂鸦,接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说明即可。最初,学生经常使用灰暗的颜色来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两个月后,用一组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场景图表达了内心希望得到认同的想法。三个月后,与同桌一起绘制了美术作品,分享了心中的喜悦。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上看,学生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可见,在美术课堂上恰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三、适时利用心理学技巧干预内化学生品质
美术教育是一种对人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而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教育门类。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在美术教育教学、欣赏与艺术创作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作品总结出更健康,更有品味的个人喜好。搭配适时、适度的心理学技巧干预,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并能通过艺术创作进行内心世界情绪、情感的有效表达。这种过程将被学生内化为本质力量,构成学生知识结构、情感模式、意志和人格的深层图式,即包括主体情感、道德、理想、人生意义等的深层价值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细心选取教材内容,加强师生交流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各个教材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从而精心挑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优质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时间进行组内讨论,使小组成员与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引导,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可以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五、采用自由绘画的方式,提高心理自愈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看似凌乱的涂鸦都能够展现出当事人的情感流露。绘画没有威胁,当事人可将自己的潜意识随着线条与色彩展现出来,由此发展自我改变的能力。此外,自由绘画也是学生创造力与独特性的表达,能够促进学生联想能力的发展,此种积极的想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愈能力。
六、创造动态的美术过程,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
美术教育对人的生命情感的陶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任何行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情感因素,即便是以理性见长的知识活动也难以避讳情感。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具有其发展必然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的独立意识、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美术创作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一方面,人们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养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呈现的作品感受他们的心理及情感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因此,教师动态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陶冶,进而培养学生微妙且崇高的生命情感。
七、利用课后对学生进行延伸心理辅导
在日常的高中美术教育中,课堂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没有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进步不利。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布置学生课后讨论,让学生把问题带到日常生活中,提升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还可把课堂中出现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后讨论,让学生课后仍然积极地思考课上的问题,以达到课堂延伸的效果。
八、设计个性化教学,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高中阶段,学生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目标不明确,常常把脱离现实的想象当作人生目标。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对高中生的日常教学中,除了每节课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价值观与审美观外,还定期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们表达近期的内心情感,宣泄不良的内心感受,使身心平衡。同时,针对考试后的课程设计,在学生创作作品后导入了积极、健康的理念,如:“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问题与困难,不需要为成绩自卑,认为自己笨或无能,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突破自己!”
总之,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当在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在此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我们有义务为祖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合格的高中生贡献自己的一生。
论文作者:董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