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儿童人格差异看独生子女的成长_亲子成长论文

从中日儿童人格差异看独生子女的成长_亲子成长论文

从中日幼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生子女论文,教养论文,中日论文,差异论文,性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年前,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的一些教师、研究生同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学部合作,进行了一项题为“亲子关系和幼儿性格发展的中日跨文化比较”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两国幼儿的性格和亲子关系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包括幼儿性格测验和问卷调查。幼儿性格测验主要是幼儿的独立性、积极性、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协调性和母子关系、父子关系进行评定。问卷调查要了解家庭育儿基本情况,母亲对幼儿的要求、对父母和儿童角色标准的看法等。测验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上海610名被测试的幼儿从静安、长宁和普陀区的托儿所、幼儿园中抽取,日本方面的被试是横滨全市16个区的473名幼儿。调查的对象是他们的母亲。

一、“独生”并不是中日幼儿性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幼儿性格的测验表明,上海幼儿的独立性比横滨幼儿强,两地幼儿在独立性上的得分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别(P<0.01)。造成这个差别的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海的被试基本上全部是独生子女,而横滨的被试中独生子女只占12.9%。但是拿上海的独生子女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结果也是上海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得分比横滨独生子女高。这说明了除了独生子女这个因素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其它的因素很可能是母亲是否外出工作。上海被调查的母亲全部都是职业妇女,而横滨被调查的母亲中外出工作的只占35.7%。一般来说,双职工家庭必然对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问卷调查发现上海的母亲比较重视子女的独立性,在关于怎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的回答中,上海母亲把独立性列为子女角色标准的人数比例比日本母亲高。在对幼儿要求的回答中,认为幼儿应能独立活动的上海母亲也比横滨母亲多。这似乎说明:上海幼儿独立性较强和母亲的要求有关。

幼儿性格测验的另一个结果是,上海的幼儿在自我控制和协调性方面比横滨幼儿差,两地幼儿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这可能与中国被试都是独生子女有关。根据国内外不少研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有自我中心不合群,任性,易冲动,自控力差等特点。但是和横滨的独生子女比较,上海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协调性还是比横滨的差,在自我控制方面,经统计检验,差异显著,不过在协调性方面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独生子女这个因素本身还不能完全解释两地儿童在自我控制和协调性方面的差异。在调查中,横滨母亲在回答怎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个问题时,不少母亲列举要有同情心,关心人,合群,为别人考虑等品质,而坏孩子则是自我中心的,任性,给人添麻烦,不会与人相处。上海母亲提到这些特点的人数很少,比较强调听话,有礼貌,聪敏,努力学习等等。而这又和整个社会的传统和价值标准有关。日本社会强调克制忍耐,服从上级,很强调人际的合作和协调。日本母亲从儿童早期就注意培养儿童这方面的品质,使孩子日后成为理想公民。

从幼儿测验的结果来看,中日两国幼儿在性格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和独生子女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是独生子女造成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

二、走向反面的父母期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母亲的要求和幼儿测验结果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在你认为4~5岁的幼儿应该会做哪些事情的调查结果中,上海母亲对幼儿独立性、积极性和自我控制几方面的要求都比横滨母亲高,特别是自我控制,差异为P<0.001,在协调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性格测验结果,上海幼儿只有独立性比横滨幼儿强,自我控制和协调性都比横滨幼儿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测验内容和我们调查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和计算方法上的问题外,笔者认为在母亲的观念和她们的行动以及行动的效果之间可能存在脱节。脱节的原因首先是上海母亲对好孩子标准的认识比较笼统、抽象,缺少具体内容。这使得她们不清楚要培养儿童哪些具体的行为品质。其次,她们可能从道理上知道对儿童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要求,但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加以培养,或不知道如何进行培养,或她们采用的途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因此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最后,除了父母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外,同住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都对儿童发展起主要作用。

从这一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的要求和期望并不能保证儿童具有相应的品质。因此要帮助父母掌握培养儿童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而且要重视家庭中其他成员和社会中其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

三、传统的教养观念难以培养出新时代的好孩子

在测验中,母子关系用“接受—拒绝”和“宽容—严厉”的两个维度加以衡量。前者指满足、依从孩子要求的程度。后者指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成人期望时的态度,宽容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孩子的行为并用耐心的方法解决儿童的问题。这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说明亲子关系的两个方面。测验中,父子关系用肯定否定这个维度衡量,它是指在儿童的心目中父亲对自己重视和认可的程度。儿童认为父亲喜欢他,愿意和他在一起就是肯定的父子关系。上海的材料表明,母亲的“接受—拒绝”和幼儿的性格不存在相关,而“宽容—严厉”与幼儿性格的几个方面都有相关,特别是幼儿的独立性、积极性和自我评价。父亲的“肯定—否定”和幼儿的性格也存在相关,特别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这说明在母子关系中,宽容比接受更为重要。满足、依从儿童的要求不如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它要求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是一种更为深层的爱。同时,孩子心目中父亲肯定的形象对儿童性格发展也起重要作用。总之,在宽松、温暖、儿童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条件下,父母的要求才容易被孩子接受,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质的前提。可惜测验的结果是,上海幼儿心目中的母亲不如横滨幼儿心目中的母亲宽容,但接受的程度高。上海幼儿心目中的父亲也不如横滨幼儿心目中的父亲肯定。这与调查中关于好父亲、好母亲标准的回答材料是一致的。上海母亲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不重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日本母亲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亲、好母亲的首要条件。这说明,在上海母亲中缺乏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儿童观的反映。她们以为家长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却不知道对培养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他们采取宽容、肯定的态度。此外,目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普遍偏高,对孩子抱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希望。这往往导致父母的失望,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这也是上面谈到的母亲的期望和儿童的实际表现不全一致的原因之一。

标签:;  ;  ;  ;  ;  

从中日儿童人格差异看独生子女的成长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