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及新时代意义
孙凯敏 金鸣娟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北京 100083)
[摘要] 1848年问世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献。作者在当时就已使用全球化的视野来考察社会的发展趋势,虽然书中未明确使用“全球化”这一专有名词,但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剖析,在全球化视野下关注着世界发展和人类解放。探析《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客观认识并把握全球化发展态势,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新时代;现实意义
全球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但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进行了诠释。《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制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这部文献中蕴含着深刻的全球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世界市场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规律。这部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思想,经过时间的检验,对当今联系愈发紧密的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自身实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掘马恩经典文献当中的全球化思想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当中,对中国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
这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经典著作早在171年前便已发掘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虽然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未明确使用“全球化”这一概念,但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则能够发现《宣言》中蕴含的深刻丰富的全球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指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世界逐步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容纳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性的创造,因此,《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取而代之的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得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因素,剖析了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革,是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推动力。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化即当今社会的经济全球化。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新大陆的发现、新航线的开辟以及殖民地的建立,使商品贸易在殖民地快速发展,经济贸易范围超越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大。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以前的行会的经营方式,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在供需矛盾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以蒸汽和机器为代表的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大工业的发展促使世界市场建立,资产阶级对殖民地生产资料的掠夺以及海外市场的开辟,进一步加速了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崩溃,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扩大了产品的销路,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经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政治全球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变化。“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在资本主义开展建立世界市场之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处于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但由于殖民掠夺以及经济贸易的频繁往来,使得国家和地区间的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被逐渐打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到世界市场当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规避相应的风险,这就使原本几乎只是同盟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必须统一起来,走向政治的统一,合力规避风险。当今社会上的联合国、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团体的存在与发展,正是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政治全球化的论断。
同时,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使底层民众苦不堪言,“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片饱受摧残的大地上“游荡”发展。各国无产阶级聚集起来,反抗压迫,开展社会历史变革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弊端导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最终导致两极分化,两个阶级相互对抗。在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凭借自身的优势终将使资产阶级消亡,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预示着政治全球化将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
三国在国人心中是最优秀的一部名著,学习生活中许多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都出自书中的故事。杨先生的译文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式,向外国读者传达“诸葛亮”是国人心目中的the Master Mind(智者),传达了民族文化形象。而后面的词典译就只是简单的字面意思。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参观玉溪供电局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现场观摩玉溪供电局财务共享中心,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周正风肯定玉溪局试点经验。本次会议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会议资料,进行会务交流,实现无纸化办公,并使用绿色新能源汽车作为会务交通工具,体现了绿色办会、节俭办会的会议理念。
二、《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的影响
(一)全球化的正面效能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各民族文化间隔阂逐渐消解,呈现全球范围内文化共建、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民族与地区间的文化壁垒逐渐瓦解,“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交融在一起的文化呈现无边界的世界文化的态势,彰显出了文化的全球化。同时,在世界贸易的进程中,流动的人口以及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都承担着传承与交流文化的作用,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相互交融,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宣言》作为纲领性文件,虽未对文化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但马克思、恩格斯却在文中展示出其文化全球化的思想精髓。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各国家、民族在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进行着文化间的交流。“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在经济贸易广泛开展的同时,工业革命引起的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以及贸易过程中的文化产品如字画等的传播,都成为了文化全球化的直接载体。民族的、地方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宣言》中的“世界的文学”,即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掠夺、扩张世界市场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便认识到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但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各国文化消除自身个性相统一,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在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状态下,被迫受各种文化的冲击影响,形成兼容并蓄的新文化体系,世界各地文化不再封闭的独立发展,而是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的文化发展状态。
第二,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经济发达的英国并迅速席卷全球,但是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具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贫困地区不仅无法获得先进技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反而只能在被迫工业化时出卖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来换取微薄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利润,而贫困国家被不断地剥削和压榨,部分贫困国家为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生存下去,不得不依附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则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这种状态下的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未消除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发社会发展中的不安定因素,存在随时可能引起社会动乱的隐患,影响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
第一,经济的全球化加速封建经济形态瓦解,推动贸易全球化自由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世界市场的建立,经济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商品贸易往来频繁,各地区、各国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敞开国门,投身于世界市场中。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世界格局,封建所有制关系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生产力。“它(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工业革命后,现代大工业机器时代取代传统手工业时代,技术的进步冲击着传统的工业生存发展模式以及市场经贸模式,经济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自由竞争发展。
在简东亮的眼里,李若什么都好,长得漂亮,性格开朗,工作也很努力上进。只是有一点让简东亮不理解,那就是李若对鞋子有着狂热的嗜好,她可以忍饿挨冻,但鞋子不能不买。
第一,世界贸易的发展使国家间联系更为紧密,但不同国家发展的形式与起始阶段的不同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大量财富的聚集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和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在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剥削殖民地地区以及倾销商品,攫取大量利益,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作为殖民地,不仅要被低价开采原材料,还要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产品倾销,遭受着持续不断地剥削与压迫,国家间贫富差距日益显著。
(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第四,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助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大工业时代的劳动力从乡村涌入城市,聚集到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改变了其原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中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者。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进步,在为世界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推动社会走向现代化。
第二,生产资料的集中促使政治集中并呈现全球化态势。资产阶级使劳动人口逐渐聚集,“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在世界市场的格局下,利益一致的国家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联合起来建立政治经济共同体,以谋求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的生存与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为了更好的应对世界市场带来的挑战与风险,结盟在一起后的各团体之间的差异会得到一定的协调,这就带来政治上的进一步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呈现出政治全球化的态势。
我国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出口仍受到强化木地板国际市场的影响。今年前3季度,全球中高密度纤维板和强化木地板市场继续萎缩,中高密度纤维板出口大国整体出口低迷,在这种被动形势下,我国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出口前2季度完成131.9万t,比上年同期下降17.87%。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金额达到8.3亿美元,出口金额同比下降3.85%。
第三,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扩展到全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后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固然弊端——商业危机,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建立后,能在世界范围内攫取高额利润,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经融危机一旦爆发,也将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各国早已在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中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地区产生“生产过剩的瘟疫”,则会迅速波及多个国家与地区,严重的“瘟疫”可能会导致部分国家高额负债,使其社会体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中。
2.通过激励,可以提升职工的个人素质。职工素质获得提升的主要途径包括两种,一种是开展培训,另一种是进行激励。对员工的奖励可以使他们更加主动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相反,如果员工受到处罚,也会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自身错误,从而及时改正,避免受到不良素质的影响,并奋起直追,努力学习优秀员工的表现。
三、《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一)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客观认识全球化思想
全球化将原本封闭的国家与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休戚与共,地区之间息息相关,虽然全球化思想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且伴随着对贫困地区的掠夺与剥削,但是应客观认识到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速瓦解了原有的封建统治社会,资产阶级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因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在《宣言》中对全球化持有肯定态度。全球化是一个复杂交融的发展状态,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消极影响,但不能否定其正面效能,尤其是正面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时,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全球化对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面对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领导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也为世界的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担当着大国的国际重任。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正式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进行的最新的实际探索。“一带一路”的建设、“亚投行”的建立,“中国方案”的提出,“巴黎协定”的签署,“中国故事”的讲传,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在全球化不断朝着纵深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将以开放、包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30.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3.
[4]田恒国.《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治理思想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1):25-30.
[5]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EB/OL].http://www.zgdsw.org.cn/n/2014/0331/c218988-24780294.html.
[作者简介] 孙凯敏(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金鸣娟(1958-),女,汉族,湖北鄂州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1-0013-03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全球化论文; 新时代论文; 现实意义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