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长效机制论文,日常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0)02-0022-0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平日经常进行的、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虽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活动,但长期以来重视和研究不够,尤其是缺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深入探索和科学建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切实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是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需要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它集中表现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所引起的积极变化,表现为这些变化与既定目标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表现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需要的有效满足。作为主阵地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常性、广泛性、持续性、潜隐性、渗透性等特征能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达到对大学生的入耳、入脑、入心。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往往取决于它能否同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时间上拓展到业余时间,在空间上能否拓展到课堂之外乃至校园之外。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分散性、短期性、临时性、应付性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上缺乏有效拓展,“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还没有有机结合,合力还没有有效形成,大学生辅导员往往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势单力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究其原因,关键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目前,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整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主体具有多元、分散的特点,构建一支以党团组织为核心、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为中坚、以兼职人员为依托、以学生骨干为基础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力量整合的根本目的。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力量主体还处于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不仅校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没有很好衔接,校内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更是沟通不畅,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还未形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有利于各教育力量的整合,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主体的优势互补,以不断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多元、复杂的,贯彻其成长过程的始终,如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与适应、了解大学以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大学生到社会多角色的转变等。再加上目前大学生群体多为80、90后,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变化发展的敏感、易挫、困惑日趋增加。这就需要在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是,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以来多处于自发、被主导的地位,导致其主体作用发挥不力,不仅削弱了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需要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以从根本上确保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体作用。
(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基本都能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对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就不能引起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变化。当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效、假效、短效有一定的关系。对大学生成长中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艰巨、持续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可以拓展大学生成长的时空维度,把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现实活动和虚拟空间活动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大学生成长的全面覆盖。可以打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平台,使其从理论上提高道德认识,实践中促进道德养成。最终更好地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求。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加强机制创新,构建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建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应致力于建立健全需求机制、决策机制、实施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以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需求机制
需求机制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中是导向机制,是逻辑起点。需求机制主要解决大学生需求什么以及怎样满足大学生需求问题。首先要科学定位大学生需求内容。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前所未有,其需求呈现出多样、多层、复杂的特点。当前,因为社会日趋激烈竞争的压力,大学生的需求满足变得现实而紧迫。构建需求机制要经常通过多种方式如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交流、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对大学生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交流等成长过程中的多种需求。因为大学生的需求是主体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作用的“需求集合”,并且,“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对大学生需求分析的长期的、动态的联动机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力量主体通过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交流平台、学生骨干与辅导员的交流平台、校内各力量主体与社会、家庭的交流平台等,借助如QQ群、移动飞信、博客、BBS、热线电话等现代媒介进行充分信息交流,以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内容及动态变化。同时并能就不同大学生群体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如新生群体、毕业生群体、女生群体、贫困生群体、学习困难群体等,以便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决策机制
决策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开展的前提,构建富有成效的决策机制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构建决策机制主要体现为决策的科学合理及民主高效。首先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工作,表现为对大学生的需求信息、已经开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督导、激励等信息的有效获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反馈等活动加强信息管理工作,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前提。其次,民主高效的决策要求决策者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对决策程序与类型进行科学把握,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沟通顺畅、反应迅捷的协调机制吸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参与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掌握信息进行研判的基础上进行民主集中,作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总之,凡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民主协商,以达成共识,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实施机制
实施机制是需求机制、决策机制的逻辑延续,是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前提。实施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责任制,即明责、履责、究责的长效机制。明责就是各级党团组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生组织、社会团体等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责任要有明确规定,通过责任书、岗位守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各级党委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落实,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深入地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责任;大学生骨干是学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同一般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纽带和带头作用;其他社会力量如宣传、理论、文艺、新闻等肩负弘扬社会主旋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责任。履责就是要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和落实,以做到“人人有责任、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大学生学习活动、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应有专人负责,同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又特别需要强调一岗双责,尤其是富有决策责任的领导者既具有督导实施之责,又具有教育引导之责。究责就是通过对履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责任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工作偏差,对疏忽失职、没有履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究责要及时,奖惩要分明。实施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明责、履责、究责长效机制的实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督导,要把上级督导、平级督导、下级督导相结合,把内部督导与外部督导相结合,把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把过程督导与结果督导相结合,把专家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还要建立注重实践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的督导标准。以督导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履行和工作的落实。
(四)评估机制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构建评估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要确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队伍、举措、过程、绩效等的评估。当前,针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要明确评估主体,突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织部门和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把短期活动评估和长期活动评估相结合,把个案评估与整体评估相结合,把校内活动评估和校外活动评估相结合,把定期评估与随机评估相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还要特别注重大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估,通过设置问卷等形式请他们在其学习、生活、交往、实践等方面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判断、自我评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还要注重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估,了解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后的实际表现,进而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影响的情况和程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程序应本着全面、科学、民主、公开的原则。对待评估结果要创建顺畅的反馈通道,评估者要及时分析、汇总,向决策者上报,最终形成评估结论。决策部门要及时把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大众进行沟通和传播,并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得反馈结果,以便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改、修正和提升。
(五)激励机制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大力构建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等,以激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激励机制,调动、发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二是注重加大精神激励,要通过开展各类型的评比、表彰以激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参与力量的精神动力,开发其潜能,增强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为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特别加大发展激励机制建设,发展激励是最根本的激励,是最能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为此,要建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队伍的培训、研修、晋升等方面的常态、长效制度,以增强其工作成就感和价值感。对于大学生可以通过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组织、研究生推免、安排工作实习、参与就业创业计划等进行发展激励,使其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
(六)保障机制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和努力形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金的多元投入机制。二是提供与时俱进的技术支撑机制,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突飞发展既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也是挑战,技术手段要保证跟得上、用得着、效果好,形成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做好法律法规的及时跟进机制。当前网络污染、手机黄毒呈现出泛滥趋势,严重影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清理,更要注重依法依规进行整顿和处置。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队伍、经费等一系列问题,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以确保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进行。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中的若干关系
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涉及的领域广、因素多、难度大,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中涉及的若干关系。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指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内容的主渠道教育以及不定期的专题集中教育等。与课堂教育等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体现出来,是满足大学生的丰富需求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需要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实现“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可以借鉴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经验,实行专职辅导员准入制度。要在思想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辅导员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定期进行大学生思想信息的交流,吸收从事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要在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中选择适合从事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人员,如有较好理论素养的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载体建设,如网络载体、传媒载体、文化载体等。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实践领域的协同,共同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非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已基本形成了以党团组织为核心、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中坚、以兼职人员为依托、以学生骨干为基础的工作队伍格局。其中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是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骨干、其他兼职人员是非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要处理好专职干部与非专职人员的关系,首先就要加强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科学构建和顺利运行的根本支撑和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各级党团组织建设,把党团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思想建设带动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团建,提高各级党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二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任用、考核、激励工作,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非专职队伍建设首先要大力培养、塑造大学生骨干队伍,建立健全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等,本科中要按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要求打造一批批学生骨干,发挥他们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引领作用。还要发挥其他兼职人员的重要作用,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做指导,发动教职工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聘请社会各行业成功人士做顾问,请毕业校友回校交流等。只有整合好这两支队伍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切实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校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有学术讲座、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与咨询、网络交流等,内容上涉及了大学生发展各个领域的诸多层次,时空维度覆盖校内、校外多领域。校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需求对大学生在特定时空的内在要求,校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主体性需求最终得到满足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必须要着眼于校内外的有机结合。要建立信息共享和舆情分析机制,校内相关工作部门与校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众传媒等及时相互通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况、动态,以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分析和共同研判,找出解决对策;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开放校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地如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校内可以经常邀请校外参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力量主体如有关领导、企业人员、毕业校友等来校举办报告、座谈,以开拓大学生社会视野;要建立校内外定期磋商机制,校内宣传部、学工部、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与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乃至突发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磋商和联动,以增强应急反应和管理能力。另外,还需要建立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回访机制,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与机制之中。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工作首先要“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这就明确指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轻教育引导、重管理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够科学,常常以管理和服务等同甚至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缺位或错位。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需要处理好日常的教育与管理、服务的关系。首先,要把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有机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要通过大学生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体现出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意蕴和正确导向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服务的有关政策、制度和措施之中。政策导向是思想导向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体现为一系列管理规章和服务规范。思想导向、政策导向的结合体现为一定的制度文化,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在制度中体现一定的思想意蕴、价值追求和精神文化。只有注重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在制度文化中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学生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之中,把思想导向落到实处,构建起真正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五)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关系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课题,其面临的现代社会条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有很大的不同,教育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因而需要实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在继续运用有效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手段的同时,更要注重体现教育手段的时代性,注重创新和运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现代教育手段。所谓现代教育手段是相对传统教育手段而言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决定了手段选择必然是多元的,包含基本手段、特殊手段、新兴手段。基本手段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有些就是传统教育手段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如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等,特殊教育手段则更多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如心理咨询、团队教育、创新教育等,新兴手段是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传统手段新的内涵或者是新式方法的创造与运用而出现的,如动漫教育、网络教育以及其他新媒体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环境的开放性、观念的多样性、载体的丰富性、人际的互动性、实践的社会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把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