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观察论文_罗庆莲 姜林 王丹 罗倩 崔雪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控制痰液粘稠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案不同67例重症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负压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氧合指数和GCS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率(25.7%)低于对照组(53.1%),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有效吸痰管理,进行控制痰液粘稠度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痰液粘稠度;吸痰;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by controlling the sputum viscosity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Method: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plan parallel tracheotomy,67 case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35 cases)and control group(32 cases),were given control sputum viscosity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eurosurgery routine care,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nursing effect.Results: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sputum suction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putum suction negative pressur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tracranial pressure,oxygen index and the indexes of GCS score improvement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the airway mucosa complications(25.7%)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53.1%),th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sputum aspiration,to control the sputum viscosity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ensure treatment smoothly and reduce airway mucosa complications,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Key words】severe head injury;Trachea incision;Sputum viscosity;Sputum suc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伤后昏迷时间较长,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处于呼吸道梗阻或供氧不足这一急救状态,需行气管切开术[1]。术后护理状况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经气管切开术后,器官内痰液形成通气障碍,会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由于痰液粘稠度与吸痰负压和时间呈正相关,而二者又是引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这一护理环节的控制和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效吸痰护理和控制痰液粘稠度,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7例,GCS评分为3~8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10h,均行气管切开术,对于咳嗽反射不明显者予以排除。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共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2.8±6.6)岁,平均氧合指数(155.8±27.5)mmHg,平均颅内压(3.0±0.2)kPa;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伤8例,其他6例;受伤类型:开放性9例,闭合性26例,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脑干损伤11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7例,其他8例;

对照组共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2.9±6.5)岁,平均氧合指数(155.7±27.6)mmHg,平均颅内压(3.0±0.3)kPa;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7例,其他5例;受伤类型:开放性7例,闭合性2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脑干损伤10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6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情况和治疗方法)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案,气管切开术后,定期协助翻身、拍背、吸痰,均给予吸氧装置湿化吸氧,为一次性负压吸引,具体内容为:保持舒适体位,以侧卧或侧俯卧为主,适当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通畅,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持续低浓度供氧,保证氧气管的封闭性,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和气道压力,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和负压,吸痰后预充给氧,预防低氧血症;加强气管切口处的护理,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清洗,观察是否存在出血、皮下气肿等异常变化;根据气道湿化标准,合理控制吸入气体的温湿度,维持在33℃、相对湿度98%左右;重视气管套管管理,保证无菌环境,定期更换,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处理,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有效吸痰管理,重点控制痰液粘稠度,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实施过程为:参照痰液粘稠度分度标准,痰呈白色泡沫样,吸痰后内壁无滞留,为Ⅰ度;吸痰后内壁有痰液滞留,清水可冲洗干净,为Ⅱ度;痰呈黄色,粘稠明显,不易被水冲洗,为Ⅲ度[2]。结合吸痰时间和负压,采用气道湿化方法控制痰液粘稠度,泵注0.45%氯化钠溶液,根据痰液情况调节滴数,必要时加用糜蛋白酶。

记录两组患者吸痰时间、负压及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颅内压、氧合指数和GCS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6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气道黏膜并发症以率(%)表示,其余指标均以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吸痰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分析

干预组患者平均持续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负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颅内压、氧合指数和GCS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干预组35例患者,气道黏膜损伤3例,肺部感染6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7%(9/35);对照组32例患者,气道黏膜损伤5例,肺部感染1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1%(17/32)。两组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中吸痰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护理内容,也是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避免盲目反复吸痰、减轻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吸痰管理必须掌握好吸痰时机,选用合适的吸痰方法[3]。值得注意的是,吸痰的负压也是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吸痰负压的大小与痰液粘稠度有关,控制痰液粘稠度则成为了整个吸痰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必要参照痰液粘稠度分度标准,结合吸痰时间和负压,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控[4]。

控制痰液粘稠度可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其病情康复,相关研究报道较多,石艳[5]对126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从60.3%降至42.9%,根据吸痰时间、吸痰负压和痰液粘稠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吸痰管理,颅内压等观察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护理效果。本组研究中,通过控制痰液粘稠度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组35例患者,颅内压有所降低,氧合指数和GCS评分均有所升高,与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患者相比,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可见控制痰液粘稠度,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从吸痰情况来看,两组患者平均持续吸痰时间和负压对照结果为(14.2±1.3)s vs (17.4±2.7)s、(18.4±0.9)s vs (21.2±3.3)s;从气道黏膜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对照结果为25.7%vs53.1%,分析认为,气道粘膜损坏程度与吸引负压值呈正比,其原因为液体的黏滞系数受到流阻的影响,高负压值对应流阻大粘液,同时吸痰时间的延长也会进一步加重气道粘膜损坏程度,通过限定负压值来控制痰液粘稠度,可有效避免气道黏膜损伤[6]。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有效吸痰管理,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来找到吸痰负压值、吸痰时间和痰液粘稠度之间的平衡点,可有效减少吸痰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世英,李连娣,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12(8):1308-1309.

[2]宋昌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5):16-17.

[3]卢敏,匡永勤,余思逊,等.盐酸氨溴索结合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5(7):433-435.

[4]李世春.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3(5):3644-3645.

[5]石艳.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观察[J].四川医学,2012,10(2):1852-1854.

[6]毕娜,王建荣,李俊玲,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吸痰指征的确定及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5(9):4-5.

论文作者:罗庆莲 姜林 王丹 罗倩 崔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观察论文_罗庆莲 姜林 王丹 罗倩 崔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