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逐渐成为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基础,具有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实施,小学教育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课堂作为教育改革的载体,开展实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作为教学课程之一,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篇文章分别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课堂准备等进行研究,从而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前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常用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课堂教学又被视为一门艺术,这与课堂活动的复杂性、灵活性有关。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传统的统一进度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差异,久而久之,造成成绩差的现象。近年来,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与精彩,促进学生的参与性、主观能动性与自主探索性。在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的使用一些语言与行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具有较差的自制力,且好奇心与表现欲强烈,渴望表现并得到表扬与尊重。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所具备的特点,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将“以学论教”应用于教学课堂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比如播放轻松的音乐、做一些互动游戏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课堂,实现动静结合,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得当,使其充满学习热情,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应当对语言多加注意,将“认真听讲”变为“小漂亮,看这里。”,将“不许说话”变为“小耳朵,认真听课哦。”等,将命令的语气换一种表达,使之变得更加亲切,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对学习产生兴趣,使注意力的时间增长。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师可在设计教学内容,应当确保教学内容丰富,提高教学课堂质量。由于小学生接受与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任务结构,并采取有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还应当重视其课前预习,新课程的导入是需要技能的,以简洁有效为原则,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进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传达该节课的学习意图,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做足准备。在新课程导入以后,向学生讲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必备技能的导入技能,其技巧如下:书面语生动有趣化导入;历史典故、小故事导入;学习方法的分析导入等。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情景,将学生注意力成功的吸引,同时从情感路线入手,使学生投入情感至文本,并产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为目的[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并对组内成员角色分工,在课堂上,由小组进行集体学习,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可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1)个人测试,教师出题,学生回答;(2)小组测试,教师出题,要求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汇报;(3)应用练习,由教师设定情境任务,小组分工完成;(4)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总结分析小组学习情境,及时对其错误进行纠正。
(二)角色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并非主导者角色,而是由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参与至学习活动中,在表演不同角色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与他人合作,并主动思考。如此一来,教师课堂地位弱化,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笔者在向学生讲述货币单位一课时,设计逛超市情境,并设计有趣且曲折的故事情境,展现日常生活中找零、收银与购物情境。在此活动下,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投入角色扮演中,正确认识分、角、元等货币单位,同时锻炼学生口算与心算能力。
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笑话、游戏、魔术等不同形式,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产生冲击,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如此一来,为学生创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对新课程更加期待。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当在课堂中拥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发挥主角作用,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体验探究知识时的成就感与兴奋感,使自信心增强,加强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等意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单调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多媒体是指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也就是说,其内容包括图像、声音,从感官角度而言,即结合教学内容、媒体特点、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对现代媒体进行选择与设计,运用不同媒体信息向学生传递,从而使教学手段更加优化。利用多媒体进行导课,可创设其学习情境,使学生参与兴趣与动机充分激发。对情境进行创设,并在新课中巧妙、生动的导入,寓教于乐,在愉悦情境下,使学生产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与好奇,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采用媒体方法对兴趣进行激发,使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原动力,最终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产生。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浓厚兴趣,头脑中才能够形成兴奋中心,并在多媒体文、色、声、图等多种物质材料下,构成作用于感知器官的具体形象,激人心扉,使课堂更具有直观性,效应良好,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维激活。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抽象与枯燥,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主体性培养与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张辉,郝琳.军队院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与选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6,126.
[2]宋霜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学周刊,2017,14(14):109-110.
[3]周晓云,徐学梅.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8):98,105.
[4]梁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1):283.
论文作者:郑继猛 马国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新课程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