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英国商人培养问题的学校解决路径论文

转型时期英国商人培养问题的学校解决路径论文

转型时期英国商人培养问题的学校解决路径 *

王瑞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在英国由农本向工商为本的社会形态转型时期,商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商人阶层成为社会的核心阶层,商人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传统学徒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原为大学输送生源的文法学校开启面向商人培养的重新定位和改革,但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众多专门的商业教育学校兴起,最终成为商人培养的主力军。从此,学校教育成为商人培养的一个重要形式,其丰富了商人培养模式,成为助推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商人;学校教育

15—18世纪是英国由农本社会向工商为本社会形态的转型时期,期间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历史现象:一方面,商业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商人群体由社会的边缘日益走向社会的核心位置,商业的迅猛发展和变革对商人的业务技能、人文知识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见拙文《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人才在质上和量上相对短缺的现象,商人的培养和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生了大众主义教育理念,在此影响下,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大大提高。进入17、18世纪后,商业发展和商业革命又促生了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在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下诞生了专门的商人培训学校。最终,在商业变革内驱力和社会发展外驱力的综合作用下,商人学校教育逐渐兴起并嵌入到商人培养模式中,承担起商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育的双重功能。

那么,学校教育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商人学校教育方式是如何在社会转型中就位的,其在商人的培养教育中效果如何?这些问题,虽在对教育世俗化和社会商业化研究中有所涉及,但远不够具体系统。(2) 见拙文《转型时期英国商人教育模式初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初步探讨了商人学校教育方式,但比较笼统。 本文拟在翔实史料支撑的基础上加以论证,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英国社会转型中商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商人学校教育变革的历史动因

15—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商业革命是促使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原因。

一项美国专利报道了一种草坪杀虫剂,利用提取自柏科(Cupressaceae family)植物的精制油与一种氨基酸衍生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混合物合成而得,其中,氨基酸衍生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液中占溶液重量的20%~50%。非离子型AAS的除草作用也有报道[130]。

与毕淑敏的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喜欢挖掘人性中的美好善良不同,鲁迅选择了斗士的生存方式和人生价值,他更注重毁坏、打破旧的一切。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无数的后来者铺平超越自己的道路。他来自旧营垒中,首先反戈一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3]140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惊醒熟睡的人们,来毁坏这个“绝无窗户而万难破坏的铁屋子”。他的散文常常着眼于恶,表现对美好的向往追求。反映出十分真诚的、抗争的人生态度,和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简短几句话道出了养路工作的艰辛。他虽然身在中层领导岗位,仍然保持着养路工人的作风。为了保证公路通畅,他同养路工人们一样,冬天,不畏严寒,除雪保畅;夏天,不惧酷暑,奋战一线,真心守护着公路,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夏季工作,他迎着初升的太阳,上路巡检,安排工人处置病害。中午气温达到零上30多度,汗水浸透了橘黄色的工作服,艰难困苦并没有吓倒他,他带领工人们以苦为乐、以路为业,用忘我的奉献精神战胜了困难,铺平了道路。工作带给他无尽的欢乐,丰富了他奋进的心灵,鞭策他更加奋进、更加执著。

文艺复兴运动打开了世俗教育发展的天窗。人文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了对封建势力的“进攻”。他们无情地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黑暗,否定教会的权威,反对禁欲和苦行僧式的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力量和尊严,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并且强调“人”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要靠教育才能焕发出来。因此,教育成为人们自我完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必由之路。人们对中世纪教会垄断教育的状况极为不满,萌发出创办世俗教育的激情。早在15世纪,伦敦杂货商塞文奥克斯就创办了七橡树文法学校。他在遗嘱中要求任命一位诚实的、胜任文法教学的教师和一位助教,免费教导所有来此求知的男孩,且受任命者绝不可以是圣职人员。[1]244-246七橡树文法学校成为商人办学的榜样,随后诞生了一大批类似的免费文法学校。人文主义者科利特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创办了圣保罗文法学校,也拒绝任用教职人员,而是任用人文主义学者威廉·利利执教,由世俗集团绸布商公会监管。

宗教改革运动为世俗教育的创办权提供了契机。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同时,改革者又宣扬“无知者不可饶恕”,人人都应该阅读《圣经》,让孩子和朋友学会阅读《圣经》是每一个基督徒的神圣职责。[2]155因此,在王权的保护下,社会掀起了办学热潮,与教会相脱离的新型文法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全国。这些学校大都以圣保罗文法学校为典范,完全由世俗人士资助创办,并由世俗集团负责监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

不信奉国教学院实用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1663-1690年,由不信奉国教牧师秘密创办,规模非常小,为不信国教子弟提供类似文法学校的教育。课程以古典文科为核心,但也开设实用学科,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丹尼尔·笛福就读的纽因顿格林学院就有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希腊语,也有数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地理和天文学课程。[13]581并且,教学过程注意采用实验主义的教学方法,配合理论课程有丈量土地、编排年鉴、解剖动物、制作仪器及英语写作与演讲等实践练习。[12]71(2)1691-1750年,施教主体更加广泛,办学更加公开、课程设置更加专业实用,讲授全部使用英语。在凯伯沃斯学院就读的多德里奇在书信中对当时学习的课程表做了详尽的描述。课程表反映了该学院学制四年,每半年一个学期,更换一组课程,其中只有几何和代数是连开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一周三次,第二学期一周两次,占课时量最多,而且讲授非常注重应用。另外还开设天文、地理和法语等实用课程。而古典文科课程只在第二学期开设,并且一周只有一次。[12]143-146这一时期不信奉国教学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育重点已由古典文科教育转向了现代商业社会实用教育。(3)1750年之后,实用化速度最快,专业化程度最强,为意欲从商子弟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实践教育。1770年代沃灵顿学院商业班的课程如下:第一年是基础数学(算术、代数和几何)、法语、通用语法和修辞;第二年是数学,包括三角法和选修课航海术、自然哲学、天文学和法语;第三年是更深奥的自然哲学、化学和伦理学;随笔、翻译和标准信件的写作是实践练习课的主要内容;书写、绘图、簿记和速写等课程,如果想学都可以学到。课程费用是分开支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课,课程表具有较强的可调选性和重新组合性。[4]84-85学校不仅注重学生扎实的职业知识技能教育,而且纪律严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南安普顿商业学院就只招收品德良好,能谨慎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和学校纪律的学生。1747年一个来自爱丁堡的男孩在此求学,就因陷入债务问题而被开除。[14]63也有资料表明毕业后有大量学生进入商界,沃灵顿学院1757-1783年共招收393名学生,其中能查明就业去向的196人中就有98人进入商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进入商界”是指成为merchants或者bankers或者在大商业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就是指成为大商人的,而成为酒商、店主等所有国内贸易商人者都被列入就业模糊的197人中,因此,实际上进入商界是远远多于98人的。[12]107这类学校中著名的还有塔山学院、北安普顿郡学院、曼彻斯特学院、格拉斯哥学院、爱丁堡学院和伯斯学院等,在18世纪末数量更多,有学者统计1770-1789年间仅德比郡一郡就至少有8所。[11]5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商业革命的客观因素最终激发了社会成员对商人教育的强烈需求。首先,沉浮商海的商人群体追求完善与提高自我的主动意识更加强烈,他们成为最舍得商业教育投资的社会群体。同时,在贸易立国和全民重商意识的引导下,非商界成员也积极寻求商业教育机会,加大对意欲从商孩子的教育投资。尤其17世纪后半期以来,商业成为社会趋之若鹜的职业,商业教育被认为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3) 见拙文《比较视域:家庭在近代早期英国商人培育中的作用》,《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 最终,在外因和内因的综合作用下,商人学校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传统文法学校的分化与重新定位

文法学校服务商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定位呈现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15、16世纪是被动的适应,17、18世纪则是主动的迎合。

15世纪时,从商孩子最基础的读写能力在家庭或初等学校里完成,书写更多由巡游讲学的文书人员以收费的方式来讲授,但计算、算账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特别需要正规的学校和专业教师来讲授。因此,在15和16世纪文法学校繁盛时期,尽管文法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大学输送生源,注重文科教育,但也有一部分有远见者,主张开设满足商人教育需要的书写算术和簿记等课程。比如,罗瑟勒姆耶稣学院的创办者就认为,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对牧师职位并不感兴趣,需要提供给他们商业书写和算术教育以使他们更加适合做技工或经商。[4]31627年卡尔特修道院也提出,要向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讲授计算和算账知识,使他们更加适合做生意,这也是教师和助理教员的责任。爱德华六世时,著名数学家雷考德呼吁学校里开设算术课意义重大,他本人用教具演示如何用笔和计算器两种方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识字同样可以学会算账。著名教师布林斯利也认为给孩子们讲授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及算账的基本技能非常重要。[5]62-62

也有一些文法学校兼顾生源需求而开设商业课程。这可以从学校对教师的招聘和培养中得知:1597年布莱克本文法学校要招聘一位能够讲授算术课和几何课的教师;1596年南安普顿文法学校要招聘一位能讲授书写、阅读、算账和翻译的教师;[5]60-621592年津格尔斯威克文法学校专门派一位教师去接受文书人员三个星期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商业书写的教学水平。[6]267也有个别学校对意欲从商的孩子进行另外培养,1597年埃尔登纳姆学校就开了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讲授科目有宗教、礼仪、道德行为、拉丁语、英语、书写、翻译和算账等课程,[5]61为他们将来做商人学徒做准备。

但总体上看,17世纪中期以前,文法学校开设商业课程,只是个别的、零星的现象,而且课程的开设是非常保守的。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文法学校受捐助者章程约束,商业书写、算术和外语等内容都不属于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要开设的话,必须由编外教师(通常是当地的文书)在课外时间,通过额外收费来授课。布里斯托尔文法学校就规定商科需由编外教师在周五和周六的下午为学生开设。[4]84二是受统治阶层教育观念影响,文法学校的管理者认为书写属于较低层次的学业教育,开设这类课会降低学校的社会声誉。布莱克本文法学校的管理者就因担心过多地开设书写课会削弱学校的声望,而于1592年规定任何文书讲授书写课的学时一年中不得超过一个月。[7]399因此,在文法学校就读的意欲经商的学生,需再找家庭教师补习商业书写和簿记。

盛唐被西方史学家誉为“开放的帝国”,它那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了不少异国人民,很多人不惜漂洋过海跋涉万里赶到长安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首都”,体验一把身在大唐的幸福盛世生活。往来长安的异国人有文化交流的使者,有求学上进的学生,有商贸交易的商人,这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长安,不仅带来了本国的民俗文化,也带来了异国文化与唐文化充分接触吸收的机会。盛唐人民始终以一种开放博大的胸襟接纳他们,在充分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吸收了他们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盛唐文化,那时候流行的胡旋舞、胡服等等都是这种文化交融下的产物。

在实用主义教育改革的呼声中和商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下,17世纪中期以后创办的新文法学校中,多半主动开设了现代课程如数学、英语、历史、地理,以及复式簿记法。[11]51但是,传统文法学校积重难返,改革非常缓慢。伴随民众对实用学科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对古典文科需求的相对下降,17世纪晚期文法学校出现了生源荒,一些学校不得不在培养方向上重新定位以迎合生源需求。例如,昂德尔文法学校在1791年根本招不到学生,第二年却恢复了招生,因为校长给55个(包括21个寄宿生)男孩开设了除古典文科之外,还有地理、测量、商人簿记和绘图等实用课程。曼彻斯特文法学校也开设一些商业课程,该校在1740和1765年招收的196个寄宿生和477个走读生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工匠、店主、商人、职业者和乡村中等阶级家庭的子弟。而且,这些学生中仅有100个进入了大学学习,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工商业界。[5]201-202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一些文法学校主动做出了相应的变革,从而部分地满足了商业人才的教育需求。

不信奉国教学院在英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弥补了近代早期英国传统文法学校和大学中商人教育的缺失,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不信奉国教商业学院以其实用的现代课程,实验主义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等优点,吸引了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意欲从商的生源。据说18世纪末期,除个别例外,意欲经商的年轻人的学校教育都从文法学校转向不信奉国教学院,在这里完成预备教育之后进入商人学徒教育阶段。[5]279不信奉国教学院终于打破了文法学校对教育的垄断,有效地满足了近代早期英国商人学校教育的需求。

三、专门的商人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伴随17、18世纪社会商业化的迅猛发展,从事商业的人员急剧增多,尤其非商界阶层的子弟越来越多地向商业领域流动,商人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专门的商人教育学校如非古典中学、不信奉国教学院和大批民间教师创办的私立学校应运而生,逐渐满足了商人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需要。

(一)非古典中学( Non-classical Secondary School)

非古典中学出现于17世纪早期,因非捐助学校,故不受创办人规章限制,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灵活开课,商科包括商业书写、簿记、速记和现代语言(主要是商人使用的欧洲语言和东方语言)、法律等主干课程。时人称之为“三类大学”,(5) 乔治·巴克(George Buck)著有The Third Viniversite Of England (1615)描述了当时首都伦敦各种类型的教育设施。颇似今天的中等职业学院。17世纪中期时,这类学校因备受商界人员的青睐而更加繁盛。

它们专门满足工商业人才的教育需求,又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多汇集在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绝大多数集中在伦敦及其周围地区。18世纪时,为了适合社会不同群体的实用教育需求,它们开设的课程更加广泛,一般提供五组课程,即有商业技能类、行业技术类、航海类、军事类和文法类。有些学校如伦敦的塔街学院和伊斯灵顿学院都开全了五组课程,但也有只开设三组或者三组以上课程的。以培养商业人才而著名的小塔街学院,最初是依靠约翰·勃兰德讲授商人职业相关的课程起家,其生源多来自全国各地工商界的孩子。索霍学院尽管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人才,但也开设商业技能类课程。伊斯灵顿学院是这类学校中最富有竞争力的,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年轻人整体住校,受到精心培育,可以学习语言、书写、算术、商人簿记和数学等课程,并可以辅修舞蹈、绘图、音乐、剑术及所有绅士和商人需要的其他技艺。该学校不仅课程开设全面,而且教学质量高,尤其商业需要的复式簿记教育名气相当好。有些学院则专门培养一种类型的人才,如伦敦市彻西区的航海学院只讲授航海相关课程。还有只讲授商科的学院,最为典型的有城市商业学校和泰恩河畔纽卡斯尔数学学院。[5]208-209还有众多商业书写学校是专门培养商业实用技能的学校,不仅讲授基本的读写算,还有商业书写、复试簿记、几何甚至天文、测量和航海等课程。[10]190这类商人学校教育一期几个月,不仅实用且讲解透彻,专业化水平高,招生十分灵活,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学。有些学校为满足超过学龄的成年人职业进修需要还办了“夜校班”。如1780年代,切斯特的斯波罗斯顿先生就曾在每天下午7到9点讲授书写、商人簿记、测量、三角学和航海等课程,满足想在商业和航海领域寻求更好发展的年轻人的进修需要。[5]210

(二)不信奉国教学院( Dissenting Academies)

直到17和18世纪,英国大学在培养商业、工业和科研开发与应用的人才方面都没有任何改进。1660年后,很少有商界人士把就读过牛津和剑桥大学作为招募成员的理由,也很少有父母把读牛津和剑桥大学作为他们将来进入商界的儿子的理想道路。[5]271-279据学者R.I. 詹姆士对布里斯托尔商人团体的研究,戈登·杰克逊对赫尔商人团体的研究,以及R.G.威尔逊对利兹商人团体的研究,英国商业团体对传统的高等教育都是不感兴趣的。商业商人高等学校教育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的事情。[17]2但是,在近代早期,为满足商界高层人才的迫切需求,一些亲历商海的商人如托马斯·格勒善和威廉·配第都提议要创办商人高等学校,培养既具有广博哲学知识又具有实用知识的人才。格勒善最终将之付诸实践,创办了格勒善学院。

17世纪中期以后,商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哲学家、教育家和资深商人一方面针砭文法学校的弊端,一方面为推行实用主义教育献计献策。培根指出学校应根据学生个体需求调整课程,提供适合学生能力、才智及职业取向的教育,不应一律按培养修辞家和语法家的教育模式培养。资深商人哈特利布、杜里、配第(4) 哈特利布的父亲是波兰商人,母亲是英格兰商人的女儿,1628年他本人也在英格兰经商;杜里曾先后在俄国西部的英国公司和鹿特丹商人冒险家公司作公使;配第的父亲是汉普郡的呢绒商,他本人也做过商人学徒,1646年开始经营父亲的行业。 呼吁学校要扩充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要普及商人职业教育。1646年约翰·杜里建议要创办两种公学—— 一种是文科,一种是技术科;[8]174要在普通学校里为意欲经商的孩子专门开设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并将这些课程与传统文科教育分开。[6]270威廉·配第倡导创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发行行业技术指导手册,教导年轻人尤其是学徒,让他们在与师傅签订契约之前学到足够的相关的理论知识。[9]69-70著名校长马卡斯特、教育改革家奥布里以及思想家洛克都反对“虚伪的绅士”教育,要求学校将开设的课程与商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当时代的商人著作《论贸易》也提到,鉴于商人职业对语言、书写等技能的特殊要求,急需学校为意欲经商的绅士子弟提供商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10]190-191

商业革命对从商人才的高要求是直接动因。17世纪下半期,商业领域发生的剧烈变革,“商业革命”与随之而来的“金融革命”对从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招收学徒的门槛也随之抬高。15、16世纪时师徒契约规定,学徒期初期师傅要负责教授学徒的读写算知识。[3]6917、18世纪时则普遍要求做学徒前必须预先掌握基础的商业知识和技能。但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创办的学校注重的是“人”的自身发展,满足的是民众尤其贵族和绅士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治理国家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官吏是它们的宗旨。这种大众教育理念下创办的学校不注重实用教育,难以满足工商业人才的教育需求。因此,社会对商业人才的高要求决定了学校必需承担起商人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学徒前的预备教育。

但由于文法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局限,培育效果难尽人意。皇家交易保险公司的董事约翰·贝克得知埃利森先生的儿子在伊顿文法学校学习,这样说:“他是不可能从那里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人的,不到伦敦学上几个月的书写和簿记,是不可能掌握账房里的那些技能的”[4]85-86。著名教师布林斯利也建议文法学校里的学生,应该到民间教师那儿进一步学习。[6]265史实表明文法学校里教的书写,与商业领域中书写分类账、商业书信和草拟法律文书所要求的书写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布林斯利道:“文法学校里没有几个出色的书写教师,即使有几个也是要么接受过文书人员的培训,要么是自己异常地聪明”[6]267。文法学校里商科教育的缺陷迫使商人寻找其他的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称取预处理的红枸杞粉2g(精确到0.0001),在超声温度为60℃,料液比为1∶50,超声时间为3min的条件下,超声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4次、5次的条件下提取,过滤,醇沉,定容后按照1.3.2.1的方法测定吸光值,计算多糖的提取率。

(三)民间商科教师和私立商业学校

除了较为正规学校教育逐步改革以适应商人教育之外,还出现了更为灵活、更为便捷的商人教育方式,即民间商科教师的商人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历史悠久,但直到近代早期才初具规模,并成为商人获取知识技能的最有效途径。不过在15、16世纪时,民间商科教师还多是一些文书人员和牧师,他们对商业知识的讲授不太专业,只是教授初级的读写算知识。

随着商业组织对招收学徒要求的提高,更多的人看到了商业教育的美好前程,民间商科教师逐渐增多。除文书和牧师外,初等学校教师、商人、兼职簿记员、数学家也加入进来,他们以讲授商业书写、计算、簿记、商务语言及其他相关课程谋生。据当时代《数学教师》《英语书写教师》书中统计,17世纪伦敦知名的算术教师有45位,书写教师有70位。[15]17这些教师多集中在大城市,有的自办商业学校,有的受聘为某私立学校,授课非常自由,经常到学生家中进行专门辅导,他们还总结教学实践自编实用的商科教科书发行,对商人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数学教师马丁代尔很早就注意到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实用教育,他自己编制教科书专门为绅士和商人子弟讲授数学实际应用知识(如测量和算账),他还经常向当地年轻人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巡游讲学,以此养家糊口。[5]61也有众多商科教师创办私立学校,约翰·克瑟创办的学校开设包括意大利复试簿记、测量和航海等在内的课程。[10]192B.马金女士创办的学校里书写和簿记是必修课。T.沃茨在小塔街创办的学校叫“The Accountant’s Office”,专门讲授商人簿记,W.韦伯斯特在桔子街创办一所商业学院。[7]170,75一位曾长期在阿姆斯特丹的商人理查德·丹佛1630年回到伦敦后,在商业中心朗伯德街附近也创办一所学校。因他商业实践经验丰富,本身掌握熟练的簿记和商务语言,他用英语和荷兰语给学生讲授计算及各种国内外的簿记方法。[6]262著名的书写教师彼得·巴斯(6) 彼得·巴斯(Peter Bales,1547-1610?),英国著名的书法家,速记的发明人之一。 也创办培训书写技能的学校,自编《书写教师》等教材。

这些私立学校的竞争优势是文法学校无法企及的。它们不仅讲解方式灵活,而且课堂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众多商人学徒的商业技能学习都选择这种教育方式。1653年绅士学徒约翰·维恩接受了寄宿文法学校的学习之后,想成为一位商人。父亲拉尔夫爵士把他送到伦敦约翰·克瑟创办的书写学校,这里由约翰·克瑟先生和其他教师讲授怎样称重和怎样测量的实用数学课程。[16]356-358约翰在信中曾向家人述说,算术课上讲授的都是一条条与赚钱相联系的法则,这种讲授方法的确非常透彻;老师还发给一些账簿练习册练习以加强记忆,然后进行测验。[15]26在书写技能的培养方面,这些学校教学效果也非常突出。曾有一个在文法学校学习意欲就读大学的学生威尔森,由于家庭变故,无钱攻读大学,想在财政部门谋职,他在传记中写道“我不会写标准的文书,我父亲给我半年时间让我跟伦敦舰队街的约翰·戴维斯先生(当时最著名的书写教师)学习书写”。[6]268这个例子反映了文法学校在实用学科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也反衬出私立学校教学的高效和实用。正是由于社会对私立学校广泛的市场需求,18世纪时,民间教师和私立学校成倍地增长,并且有更多的商人或者商人家族也参与其中,大大提高了商业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另外也有一些商业组织为满足自身人力资源培训需要而创办附属的商业技能学校,也属于私立商业学校的一种类型。

(四)商人高等学校教育的创办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一些教育改革者针砭大学教育的弊端,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案,约翰·韦伯斯特就对高等学校继续讲授陈腐落后的理论非常不满,指出纯粹理论学习等于浪费时间,主张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人的发展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上。[9]72-76剑桥大学康韦尔科斯学院的教师威廉·戴尔也提出大学应开设语言、算术和地理课程。布鲁斯特在《论贸易》(Essays on Trade )的导言中也提出大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更优秀的创业者,但实际上大学培训的知识面太狭隘了,他建议大学应该给年轻人5年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然后给他1 000英镑的启动资金去创业。[10]192

商人高等教育的创办显得更加滞后。近代早期的英国大学也像文法学校一样,是培养牧师和绅士的地方,大学的课程注重推理而不针对实用,而且改革非常缓慢。

不信奉国教学院是因“至尊法令”和“统一法令”造成合法学校拒绝接纳不信奉国教者而创办的,其生源最初只是不信奉国教者的子弟们。由于它们贯彻了清教教育家哈特利布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因此与主流学校教育有所不同,课程开设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后来,由于教育质量高而且实用,不信奉国教学院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很多信奉国教者也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接受教育。一项关于1660-1800年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不信奉国教学院的教学效果与任何其他教育机构相比遥遥领先。[12]46

3.2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不规范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8]指出,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注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注射药物同样重要。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最终导致血糖达标率低。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水平处于中等,大部分操作能够达标,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格勒善出身商人世家,在商人中是很少见的受过短暂大学教育的人。他做过商人学徒,又具有丰富的高端经商经历,因此,他对商人教育有着独到的认识。他创办的格勒善学院是一所独立的、富有新意的,体现商人教育志趣的学校,去世后他将学院交给了伦敦市政当局和绸布商公会管理。

整个格勒善学院的筹办、创办和运营,都体现了格勒善有意弥补大学对商人教育的不足和满足商人和市民实用需求的宗旨。首先在开设课程上,他列出的多是大学里得不到重视但又非常实用的现代学科,如天文学、音乐学、几何学、法学(主要是民法)、修辞学、医学和神学。其次他选择的监护方是最能了解商界需要、最容易实现其愿望的伦敦市政当局和绸布商公会,由伦敦市政当局负责神学、天文学、音乐和几何学学科,绸布商公会负责民法、修辞和医学学科。[4]31在教学方法上,他要求教授们时刻记住讲座的听众是“商人和其他市民”,讲座不要像大学里那样照本宣科,而是要挑选学科中的最有价值的,适合听众接受能力和听众们感兴趣的部分。天文学教授要“讲授该领域的规律和行星体的运行学说,解释航海普通仪器的使用方法”,要能够让听众学会阅读地理知识和航海术并能够应用。几何学教授要一个学期讲授算术(包括计算和簿记),第二个学期讲授理论几何,第三个学期讲授实用几何。音乐学讲座要“乐理讲解半个小时左右,剩下的半个小时要配以声音或者乐器进行演奏实践”。 法学教授的讲座要直接论及契约、垄断法和航海法,要以实用性的案例如遗嘱、信托与合同等做素材。而且他还要求这些学科的讲解要用英语而不是拉丁语。[9]64-65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讲座的形式,除周日外,讲座每天分期进行,早上9点至10点用拉丁语讲(方便外国人听),下午2点至3点用英语讲,音乐学教授被指定只在周五、周六下午3点至4点用英语讲授。讲座是免费的,讲座后紧接着是讨论。[4]31

格勒善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商人高等教育学校,也是一所新型的现代大学。这所学校不招生,也不授学位,是免费向公众授课的实用大学,为商业人口集中的伦敦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界精英提供适合的人文学科教育和实用学科的知识技能。它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和重实用的精神还吸引了众多志趣相投的科学实践者汇聚在首都,他们的努力促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孕育了英国皇家学会。

四、商人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启示

在英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工商业发展的内外合力综合作用下,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商人群体的需求,各种类型的商人学校日渐繁盛,商人学校教育更为广泛、多样,也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商人学校教育给予商人越来越多的商业基础知识技能和品质培养,使商人学徒的基本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商人学校教育毕竟是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其作用虽然呈现出日渐重要的趋势,但总体上看,仍只是商人学徒教育的预备阶段,对于高层商业人才所需求的商业科学管理知识技能的教育还是非常欠缺的。商人学校教育相对于商业发展的需要来讲,仍然显得缺乏和滞后,相对于商人的教育需求来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披着兽皮,敲打着石头载歌载舞,最原始的歌舞诞生了。当他们祭祀()神明和先祖时,负责祈祷的人一边跳舞一边念祝词,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口增长、战争胜利等,这种舞蹈与唱词的组合就是原始戏曲的雏()形。

《上海护理》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开本,每期96页,多页彩版,逢单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766,同时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

此时商人学校教育主要由社会组织自发办学,缺乏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视,多数教师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而懂得商业技能的商人又不愿从事商业学校教育。再者,对经营商人来讲,学校教育方式毕竟要受到时间和地点的诸多限制,而且,即便是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校教育也难摆脱纸上谈兵之嫌。因而,不少商人瞧不起商业学校的教师,他们认为商人的成功不是靠学校教育,而是要靠自己精明的判断力、旺盛的精力和众多的实践技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满足的。在商人的成长阶段中,他们还是更加注重学徒期的实践教育,以及在商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摸索和积累。可见,高素质商业人才的培养还是要依赖家庭、学校、行业(进行学徒期培养)与社会诸施教主体多管齐下、协同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LEACH A F.The Schools of Medieval England[M]. London:Methuen and Co.Ltd,1915.

[2] THRUPP S L.The Merchant Class of Medieval London 1300-1500[M].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2.

[3] BARRY J, BROOKS C.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M]. New York:Martin’s Press, 1994.

[4] HELEN M J.Educatio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M].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5] O,DAY R.Education and Society 1500-1800[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2.

[6] CHARLTON K.Education in Renaissance England[M].London:Routledge,2007.

[7] HERBERT C S.The Teaching of Handwriting in Tudor and Stuart Times[J].The Huntington Library Quarterly,1943,6(4).

[8] DALVI M A.A Historical Survey of Commercial Education in England:1543-1902[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65,9(2).

[9] LOUIS B W.Middle-Class Culture in Elizabethan England[M].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35.

[10] GRASSBY R.The Business Community of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11] CHALKLIN C.The Rise of the English Town:1650-185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2] PARKER I. Dissenting Academies in 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4.

[13] GIRDLER L. Defoe’s Education at Newington Green Academy[J].Studies in Philology,1953,50(4).

[14] MARGARET R H. The Middling Sort: Commerce,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1680-1780[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15] GRASSBY R. The English Gentleman in Trade:the Life and Works of Sir Dudley North:1641-1691[M].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4.

[16] VERNEY F P. Memoirs of Verney Family:ⅲ[M]. London:Longmans, Green,& CO.,1894.

[17] SCHOR O C. Commercial Training under State Supervision[J].The School Review,1916,9(1).

School Solutions to the Training Problem of England Merchant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WANG Ruihong

(Academy of Marxism, Fuzhou Polytechnics, Fuzhou 350108, China )

Absrtac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 farming-based society to a business-based social form in England, business has become the main economic sector of society, and the merchant class has become the core class of society. As a result,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businessm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issu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raditional grammar schools have relocated and changed for the training of merchants. At the same time, many specialized business training school spring up and eventually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raining merchants. So far, 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merchant training, which has enriched the mode of merchant training and promoted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England.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England;merchants;school education

*收稿日期: 2018-12-2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视野下的英国商人教育研究”(17YJA770016);2017年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项目“近代早期英国商业学校教育研究”(RCQD201705)。

作者简介: 王瑞红,讲师,博士,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9; K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34(2019)09-0040-08

[责任编辑 铁晓娜]

标签:;  ;  ;  ;  ;  

转型时期英国商人培养问题的学校解决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