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成果评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_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成果论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对策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技成果产出与评价现状

1.成果鉴定仍然是综合性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方式

科技成果鉴定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科技成果尤其是综合性科技成果 评价的主要方式。根据对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数据整理(表1)可见,200 0~2002年70%以上的科技成果采用“鉴定”的评价方式,其中2000年鉴定24994项,占 全年登记成果的76.07%,后两年鉴定成果略低一些,但也远远高过其他评价方式。在所 登记的成果中,采用“行业准入”为评价方式的成果最少,三年均低于1.5%,采用“其 它”评价方式,如专利、植物新品种、软件版权等登记的成果也很少,但逐年上升的态 势明显,2000年占4.77%,2001年占6.13%,2002年占7.85%。[1]

表1 2000~2002年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分布

2000年 2001年 2002

项目数 比例(%)项目数 比例(%)项目数 比例(%)

鉴定 2499476.07 2112474.25 1996374.78

验收 3244 9.87 316811.14 2372 8.89

评审 2675 8.14 2126 7.47 1867 6.99

行业准入

379 1.15

286 1.01

399 1.49

其它 1566 4.77 1744 6.13 2096 7.85

资料来源: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http://www.nast.org.cn/nastapp/StatisticA nalyse/index.jsp

2.以工程科学研究类论文为首的国际论文增幅迅猛

与2001年相比,2002年被SCI、EI和ISTP收录的我国论文增长率比世界论文总数增长率 高21.9%,占世界论文总数的5.37%,按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继1999年超过俄罗斯后 ,又超过意大利、加拿大和法国,居世界第5位。论文数量超过我国的为美国、日本、 英国和德国。其中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EI收录的中国论文增幅迅猛,比2001年增长 25.0%,论文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收录论文的增长 率为14.2%,我国的排序上升到世界第6位。按ISTP统计,我国国际会议论文数从2001年 世界第6位提高到第5位,论文质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和被引 用次数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31.6%和33.3%。国际被引用论文篇数最多的六个学科中, 离市场和产业化最近的材料科学居第三位,仅次于化学、物理[2]。

3.发明专利授权数和职务发明数均低于国外

专利本身既是科学研究的产出,同时也是成果的一种评价方式。获得发明专利说明成 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利益预期,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 市场化程度。2003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1404件,占当年授权总数的30.4%,比2002年 5868件有大幅增加,但同年国外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5750件,占当年授权总数的69.6%,远远高于国内获得的发明专利数。此外,三种授权专利中,国外96.4%的专利为职 务专利,而国内职务专利仅为41.7%,非职务专利高达58.3%。

由表2可见,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逐年增长,但国外增加的绝对数远高于国内,国内占发 明专利总数的比例由1999年的40.55%下降到2003年的30.69%[3]。

表2 1999~2003年我国与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对比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国内

3097 6177 5395 5868

11404

国外

4540 6506 1090115605 25750

总数

763712683 1629621473 37154

国内比例(%)40.55

48.70 33.1227.33 30.69

资料来源:http://www.sipo.gov.cn/sipo/tjxx/default.htm

国内获得的专利授权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而国外以发明专利为主。图1显 示,各种专利均呈增加趋势,国内外观设计专利增加得最多,居三种专利的首位;国外 则发明专利增加最多,居三种专利的首位。

二、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问题之一:大量成果在未获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下公之于众,成果知识产权向社会流 失。从表3可见,1999~2002年通过国家和地方登记的成果共119063项,这些成果以《 成果公报》的形式向社会发布,而同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7553件,仅为成果的31.54% 。虽然这些成果中含有一些不宜申报专利的软科学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但比重不大。 如2002年科技成果类别构成中,应用技术成果占88.58%,软科学成果仅占4.65%,基础 理论成果仅占6.77%。

表3 成果、论文与发明专利数量对比

年度 1999 2000

20012002

合计

成果(项) 31606032858 28448

26697

119063

论文(篇) 46188 49678 64526

77395

237787

发明专利(件) 4540 6506

10901

15606

37553

问题之二:工程研究类论文世界第二的地位与发明专利占有量反差巨大。1999~2002 年在SCI、EI、ISTP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37787篇,同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仅占论文 的15.79%。反映应用研究和工程开发领域的EI收录论文数一直在许多发达国家之前,20 02年更是达到23224篇的高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们知道,应用研究与工程 技术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可以申请专利,而2002年和2003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仅为15606 件和11404件,只占当年工程论文的一半,这种差距说明我国近一半的工程科研成果没 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为无偿奉献。

问题之三:职务专利比重过低,非职务专利比重过高,国家或单位知识产权向个人流 失。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和法治意识不强,许多职务发明作为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1985年4月至2004年4月发明专利授权累计显示,国外95.7%的专利 为职务发明,而国内职务专利仅为58.6%,非职务发明高达41.4%。主要原因分析:

1.对科技成果权与知识产权的认识存在误区

不少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认为科技成果权就是知识产权,当完成研究取得某项成果时 ,急于发论文、开鉴定会、申报奖励,在总结报告、宣传表彰、学术论文中宣称自己或 自己单位研究开发出了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认为知识产权伴随成果自 然产生。事实上,科技成果权不等于知识产权。我国《民法通则》和《科技进步法》中 的科技成果权与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各项知识产权不同,一般的科 技成果权是一种身份权、荣誉权,属于精神权利,其特点是不保护科技成果的占有权、 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4]知识产权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履行程序,最后由国 家有关部门审核授予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或计算机软件版权等。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 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或交流,虽能获得著作权,但著作权的特点是保护作品形式不保护作 品思想内容,在技术秘密公开后获得著作权的同时即失去新颖性,失去申报专利的机会 ;[5]另一方面,国家发布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有关法 规明确规定,成果鉴定证书、成果登记证书、成果奖励证书等不能作为成果权属的直接 证明,也就是说,成果的精神权利也可能因异议重新认定,更不用说对专有权的确认和 保护。因此,在开放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必须正确把握成果特点,采取有效手段保护 知识产权。

2.现行科技成果评价模式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管理沿袭“论文——鉴定——登记——奖励”的程序,以论 文评价和鉴定评价为主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大行其道,这种评价模式忽略了市场,使大 量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成果公之于众,失去了专利保护的机会。许多单位重奖国外发 表论文者,一些高校为了每年论文排名升位,凡发表在三大检索工具里的论文均有奖励 ,一篇国外论文奖金高的达10余万元,少的也有数千元。在这种导向下,一些学者不能 正确处理学术追求与功利的关系,不但置专利权于不顾,还出现编造实验数据等科学不 端行为。

3.知识产权管理乏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2002年全国登记的科技成果中,41.86%的成果 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63.47%的研究经费由国家、部门、地方或基金投入,而获得的 专利总量少,职务发明更少,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因素。第一,缺乏管理人才。我国 许多科研单位尚未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缺少受过专门培训并达到一定水平 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对专利申报的引导和指导水平低。第二,缺乏专利意识。我国执 行专利制度近20年来,管理人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忽视或畏难情绪,不愿投入时间和 资金申请和维持专利,以致有良好前景的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一些职务发明转为个 人发明,国家财产流失。第三,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要求。各级各类科研计划不够重视 专利、技术标准,结题、验收主要考察论文、成果,承担科研任务的单位尤其是高校重 学术轻应用,科研产出与市场脱节。第四,缺乏激励措施。虽然专利法明文规定各单位 要对职务发明进行物质奖励,但奖励力度不够,奖励措施兑现难。长期以来,科研人员 待遇与论文、成果、奖励密切挂钩,各单位重奖国外发表论文、对获政府奖励的成果匹 配高额奖金,管理浮躁导致学术浮躁,管理的急功近利导致学术的急功近利。

4.低水平重复研究成果缺乏竞争力

成果自身水平低是专利申请少,授权率低的决定性因素。一些研究查新不全面,只查 论文数据库,眼盯着国内的文献,不查专利库,不查成果库,草草立项的低起点研究注 定以低水平成果匆匆收场。申请专利是为了垄断市场从而获取垄断利润,缺乏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没有良好市场前景,也难以通过严格的专利审查,更谈不上 获取市场回报,这也是一些成果不报专利而选择发论文、做鉴定和报奖的根本原因。

三、对策思考

1.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人才培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

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知识产权有关知识和法规的宣传与人才培训,在内容上以专利的 作用、意义及申请的程序、管理知识为主,兼顾技术标准和著作权等;在方法上以理论 普及为主,结合知识产权保护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在范围上,部门、地方及各级单 位培训相结合,形成交叉、交替,多重加强;在时间上,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日,在4月2 6日前后一段时间以讲座、宣传图片、公开审理典型案例、辩论赛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 式集中普及,也要重视平时的宣教;在人员层次上,重点培训各层次科研管理领导与工 作人员,再由管理层根据各单位科学研究性质与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和培训科研人员 ,从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2.改进传统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建立知识产权强化型评价模式

多年来,“论文—鉴定—登记—奖励”的成果管理与评价模式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 的成果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加入WTO后,竞争国际化,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与国际接轨。以前通行的对权利界限模糊的“成果权”的重视必须转 为对有明确归属的“知识产权”的重视,依法实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应用研究、重 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首先考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根据成果不同特点采 取专利、版权、技术标准、专有技术等不同方式,超前预测、规划和实施保护,其次才 考虑发表论文、完成成果验收,再进行技术鉴定、成果登记、推广应用、申报奖励等。 各环节中,知识产权保护环节是首要环节,其他环节可有交叉和并列,如图2所示。

3.加强产学研结合,优化科研资源

科研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资助经费和自然科学基金 流向、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分布看,目前两大资源优势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相 对而言,最有动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型单位研发力量和获取国家经费支持的能力 都较弱。优化科研资源,一方面要优化人才资源,建立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 流动及企业人才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流动的双向流动机制,有利于以问题牵引科研和科研 解决问题,从而使产学研高度结合,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优化财力资源。高 校和科研院所主要由国家经费支持,这种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财力有限,往往只能资 助基础研究阶段,后续开发资金不足;二是研究成果归属国家或单位,与研究人员无直 接利益关系,因而知识产权容易被忽视而流失,若有企业资金介入,必然重视知识产权 保护,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如第三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领衔的“乙肝治疗用疫苗”研 制,先由国家、军队和地方财政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基础研究,后重啤股份公司投入经 费2300万元,这种经费由国家、地方、高校和企业共同资助,研发和管理队伍由高校和 企业密切结合的模式大大加快了科研进程,并及时申请了成果的专利保护,该专利的72 项权力要求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庞大的专利。该研究开展1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 果,但在申请专利以前未发表论文,更未做成果鉴定或报奖。

4.正确处理学术肯定、社会承认与法律保护的关系

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凡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或以鉴定会形式公开发布的科技 成果,就不能再申请专利保护。以引用评价和鉴定评价为主的成果评价模式重视的是学 术肯定和社会承认,难以从法律上实现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很多科研单位和科 技工作者急于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学术肯定和社会承认,往往忽视了应当得到高度重 视的专利权、技术秘密保护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强论文管理,建立论文审查制,要求 论文发稿前报本单位科研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对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问题、重复发表问题 、数据真实性问题进行审查,并可提出投刊建议,审查结果可直接与论文版面费的报销 、奖金发放挂钩。其次要建立以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加大专利 申请的激励力度。物质奖励直接与专利所带来的利润挂钩,效益巨大的给予重奖,并给 发明者以精神奖励,如在职级晋升、评功评奖中优先考虑。只有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 正确处理学术交流、社会承认与法律保护的关系,才有利于采取正确的形式保护知识产 权,有利于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标签:;  ;  ;  ;  ;  

我国科技成果评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_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