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北京市命名第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雷锋论文,北京市论文,常态论文,服务站论文,志愿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5”学雷锋日期间,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首都综治办、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联合举行第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命名授牌仪式,命名“东直门谢亮义务指路服务站”“光明小学女警护送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等200个站(岗),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岗);“中国电影博物馆志愿服务站”“赵书兵工作室志愿服务岗”等2000个站(岗),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仪式上,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介绍了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申报命名活动情况,与会领导向站(岗)代表授牌,现场发布《北京志愿服务指南2014》。
这次命名的站(岗)呈现四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被命名的站(岗)覆盖了首都各级党政军机关、各个区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二是形式多样。志愿服务内容围绕着“邻里守望”主题,包括了城市运行、社区服务、绿色环保、关爱事业、文化教育、应急救援、赛会服务等众多领域;服务对象惠及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众多群体和市民群众。三是活动常态。被命名的站(岗)均有可持续、长期开展的服务项目,形成了各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四是运行规范。各站(岗)都有专、兼职运行团队和稳定、可对接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注册、计时、业务培训和激励保障等日常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展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风采,首都文明办与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在王府井大街开展了“邻里守望搭把手,城市治理我参与”——第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岗)剪影展览,分为序言、部分示范站(岗)典型介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结束语等6个部分。展览用40组展架、560块展板、近600张照片,从多个角度重点展示了“当代雷锋”孙茂芳,厉莉爱心团队志愿服务站、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志愿服务岗等示范站(岗)的优秀事迹,同时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和关爱自然三个方面展现了第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示范站(岗)的集体风采,呈现了首都学雷锋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