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610000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口分数低,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录音机,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将注定是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打造高效课堂,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彻底打破常规,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从而实现学生乐学好学和老师教学高效的双赢局面,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关键词:语文 小组合作 教学
当前中职语文课堂面临诸多尴尬的问题,本来很有魅力的语文课,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表达能力差,合作没有施展的空间,上课就是一首催眠曲,不能泛起半点涟漪。语文对于他们来讲就像是一座大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农村职业学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中职语文小组合作的内涵
语文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语文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现,它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多项技能为根本目标。
二、中职语文实施小组合作的误区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随意。新课改下的语文合作学习是探究、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组合作方式就是把前后4名同学或者6名同学分成一组,而班级的座位常常是按照学生的高矮进行搭配的。这种小组合作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学生个体差异大,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随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假象,老师在课堂上只要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立即展开轰轰烈烈的讨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好像都被调动起来。但只要我们听者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一味地当听众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听好像此事与他毫无关系,借机休息做一些与课堂无关之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问题随意,过于泛滥。
3.小组合作学习时间随意。在教学中进行小组模式学习时,教师往往在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后就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就结束,有的学习小组还未讨论结束,有的学习小组讨论才开始。讨论时间的不合理,没有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实质,很容易让学生丢失学习的激情,造成恶性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职语文实施小组合作的策略
1.课前。
(1)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教师在创建学习小组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等的差异科学而有效地将全班学生按照4-6人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尽可能均衡实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
(2)预习任务落实到位。老师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让语文课代表将预习任务布置下去。每一个学习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组小组成员对明天的课文内容进行预习,预习完成之后到语文课代表处备案。教师根据语文课代表的预习汇总情况进行小组评分。
2.课中。
(1)导入新课,引生入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好的导入往往能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问题设置,层层深入。新课改要求:“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学习活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出示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会集思广益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紧扣目标。
(3)成果展示、评分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组长和副组长会确定一名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在点评时要面带微笑,对学生的表现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补充。各小组展示之后,教师和学生根据各小组的纪律和成果展示认可度给予点评、打分。
(4)拓展延伸,效果再现。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设置一些简单的测试题,了解课堂实效并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3.课后。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阅,对学困生要多沟通交流,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批改作文时要多和学生交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傅绍培 《加强师生合作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中等教育探究》,2006年。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
[3]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10,7,4版。
[4]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论文作者:刘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中职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