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有利于建设较高服务水平的绿色公共交通环境,进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地铁标准化设计日趋重要。
关键词: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分析
引言
如今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在建或计划兴建地铁站,以缓解地面交通的紧张形势,设计师在设计地铁标准站时需要综合考虑站址周边环境以及功能、美观等多个因素来进行设计。
1车站划分
1.1地铁车站按站台层所处空间位置可分为高架站、地下站及地面站;
1.2按车站站台型式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类(如图1):
图1车站站台形式
①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的为岛式站台;岛式站台能承载的客流量较大,能有效的缓冲潮汐客流,是较常采用的车站站台形式。周边环境有限制时岛式站台又有分离岛式及叠岛式。
②侧式站台:车站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的两侧的为侧式站台;侧式车站站台之间联系不便、对潮汐客流的缓冲不及岛式站台,但有造价低,改建容易等优点,所以侧式站台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者高架车站。
③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布置成一岛一侧式、一岛两侧式等。
1.3车站建筑分为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
车站主体建筑按功能划分为:站厅层、站台层及设备层。
站厅层:由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区组成,公共区设置安检机、售检票机、楼扶梯及客服中心等供乘客进出站使用;设备管理用房区供工作人员使用,主要是地铁车站运营所需的设备房间及人员房间。
站台层:由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区及轨行区组成,公共区为供乘客候车使用的,设备管理用房区为工作人员使用,轨行区为行车区域。
设备层:整层为工作人员使用,为地铁车站运营所需的设备房间及人员房间。附属建筑为车站出入口、安全出口、风亭及冷却塔。
2地铁站的主要设计原则
①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为基本功能要求。
②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不但方便地铁各线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
③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④车站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⑤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⑥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符合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符合市人防、消防部门的有关要求。
⑦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电梯。如遇到设置垂直电梯有困难的车站,考虑输送残疾人轮椅车的无障碍升降平台。
3标准化优化设计
200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10年间,南京地铁已形成网络化运营,线网规模仅此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全国第5位。新的建设规划线网批复以后,至2020年总规模达到370.3km。
3.1楼扶梯、电梯布置
布置原则:本线站台长度140m,明确站台需设置3个竖向交通点通往站厅,且电梯应位于付费区。综合周边城市新建线路的标准车站的竖向交通工具设计标准,建议按照4台扶梯、1部T型楼梯、1部电梯的标准进行楼扶梯设置。
南京市轨道交通大部分采用A型车6节编组,车站有效站台长140m。受到站台长度控制,付费区长度有限,采用中间进站两端出站的方案,能够保证足够的蓄客缓冲空间。自动扶梯的上下行方向与进出站客流方向相配合,付费区内避免客流交叉,两端非付费区都有两跨,满足客流集散需求。这样的布局使车站公共区功能分区明确,客流流线顺畅,整个公共区的进出站客流尽量少了交叉,如图1所示。
图1站厅层公共区平面图
为了使公共区空间开敞,同时又保证实施结构安全可靠,在设计中单柱车站考虑柱网间距9m。站台层为单柱双跨的岛式站台,无障碍电梯结合“T”型梯布置在站中心,T型梯宽度1.8m,站台两个方向均有扶梯,便于站台疏散。侧站台宽度最小处为2.7m,如图2所示。
图2站台层公共区平面图
自动扶梯设置: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轨道交通人性化设计的重点,付费区两端各布置有两组上下行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的障碍物大于10m,至前方电梯口大于等于18m,并且配合进站出站流线设置其上下行方向。
3.2设置安检仪
在反恐日益重要的今天,轨道交通作为人员密集地段,必须设置安检措施,标准站设计时也考虑设置安检仪,安检仪布置在进站流线上。
3.3车站公共卫生间布置
车站公共卫生间一般分设于站厅出入口旁、设于站台两种形式。无障碍卫生间分为设置独立无障碍卫生间、分别设置男女无障碍侧位两种形式。
案例:南京位于站台层。优点:乘客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缺点:需妥善处理防臭。
3.4附属设计
车站出入口:一般在每个象限设置出入口,出入口设置要保障公共区内的任意一点到其中一个出入口的距离不大于50米。当周边条件有限制不是每个象限的出入口都能打开时,保障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同时满足公共区内的任意一点到其中一个出入口的距离不大于50米的要求;还需根据车站情况在主客流方向设置1-2个无障碍出入口。
安全出口: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需设置供工作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设备管理用房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以满足以下要求:1、当房间的疏散门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疏散门与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米;2、当房间位于代行走道两侧或者尽端时,其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2米。
出入口地面亭:出入口地面亭的位置应有利于吸引和疏散客流,独立设置的出入口地面亭应符合城市规划部门对景观要求。
风亭及冷却塔:地下车站设置的活塞风亭、进风亭、排风亭和冷却塔符合通风空调系统的工艺要求,地面进风亭应设置在空气清洁的地方,进风亭的风口和出入口地面亭的门窗洞口宜设置在排风亭的上风侧。
根据周边环境的差异,可以采用顶部开口的敞口风亭或者侧面开口的高风亭形式;冷却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周边应设置距离不小于1米的栏杆。
3.5防灾设计
防火设计: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下车站和站台设于站厅上面的地上车站,站厅及站台应该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站台设置在站厅下面的车站,站台和站厅应该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应与公共区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设备管理用房区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500m²。
防烟分区:车站公共区内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2000m²,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车站管理和设备用房区的防烟分区面积亦不应超过750m²。
人防设计:人防门设置在出入口、安全出口、风道、车站端头处,不同地区车站的人防等级不同,人防要求也有差异。
防洪设计:车站地面出入口及电梯厅的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450mm,风亭进出风口下沿以及能够通到车站内部的其他开口处均应考虑防洪水位高度的要求。
结语
对于标准站的设计,重要的是保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控制好车站规模;充分考虑车站公共区的服务标准及客流流线。文章通过分析既有标准站的方案,提出优化标准站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为对类似工程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S].GB50157-201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版)[S].GB50016-2014.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建标104-2008.
论文作者:金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站台论文; 车站论文; 出入口论文; 客流论文; 分区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