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赵晓冬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 10130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核磁共振(MRI)和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对两组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 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早期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及边界模糊不清;晚期肝癌患者低密度病灶、圆形或类圆形,内部血流丰富,边界清晰;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回声强弱不一及边界模糊不清。MRI平扫显示T1WI为低信号,T2WI则为不均匀高信号,通过增强扫描发现显示不均匀强化。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7.1%(27/35),显著低于MRI诊断的94.3(33/3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相比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核磁共振;超声;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一种常见的恶心肿瘤疾病,其早期症状较为隐秘、无特异性,病情进展迅速,给PHC的诊断、治疗增加了难度。PHC包括肝胆管癌、肝细胞癌等多个病理类型,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诊断PHC的方法有很多,CT、超声和MRI均是常用的方法。超声是一种常见的早期PHC诊断筛查的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无创伤、可重复等特点[1],但超声容易受患者个体因素及机器自身性能的影响,容易造成漏诊、误诊。MRI具有多参数成像、分辨率高等优点,对于PHC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本研究采用MRI和超声对PHC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一定进展,先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PHC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拟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1)有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乏力等症状;(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继发性肝癌;(2)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器官病变;(3)凝血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恶心肿瘤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8~78岁,平均(53.4±4.3)岁,早期肝癌(结节型,肿瘤直径≤5cm)患者31例,晚期肝癌患者(巨块型,肿瘤直径>5cm)32例,肝胆管癌患者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探头频率3.5~5.0MHz,对肿瘤大小、边界、数目、血流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造影剂采用诺维Sonovue冻干粉,然后采用0.5%NaCl溶液冲管观察组采用MRI诊断,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患者取仰卧位,体部线圈,参数:T1WI的TE、TR为42ms和420ms,T2WI的TE、TR为120ms和3000ms,反转序列为STIR。动态增强扫描采用GD-DTPA为显影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剂注射后延迟5~10s、60s及180~300s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影响结果由2名影像学专业医师阅片,结果一直为有效,不一致则需商议统一。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P 值<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影像学结果显示,超声检查显示,早期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及边界模糊不清;晚期肝癌患者低密度病灶、圆形或类圆形,内部血流丰富,边界清晰;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回声强弱不一及边界模糊不清。MRI平扫显示T1WI为低信号,T2WI则为不均匀高信号,通过增强扫描发现显示不均匀强化。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7.1%(27/35),显著低于MRI诊断的94.3(33/3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和MRI诊断结果比较(例,%)

3讨论

超声诊断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的诊断中,通过造影剂注入能够清晰地反应肿瘤内部血液循环情况,早期肿瘤的新生血管较少,血液主要由门静脉提供,随着PHC发展肿瘤细胞不但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增加,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这是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4]。MRI以核磁共振为依据,具有软组织成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的成像特点。采用MRI能够全面观察肝脏情况。本研究显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7.1%(27/35),显著低于MRI诊断的94.3(33/3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I对PHC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两者均通过病变部位组织强化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定性反应PHC,但两者的检查方式、成像原理不同造成了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综上所述,MRI相比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丹,杨松青,张钧.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9):698-700.

[2]张薇,张龙江,罗松,等.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7):702-705.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35.

[4]叶显俊,隋秀芳,刘力,等.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的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2):140-143.

论文作者:赵晓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与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赵晓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