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八耳镇初级中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1-011-0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人者未见其兴趣,必不乐学。由此可知:兴趣对于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迅猛发展,厌倦学习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纷纷流失。有鉴于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学生才能爱上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生活体验和现有知识汇总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促使学生利用观察、思考、实践、概括等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调动学习兴趣和善学乐学。以下是作者在此方面进行的探索。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编撰者概括总结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源于生活,然而通过编撰者精细加工以后上称为一种理论。此时,编撰者人为性替代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学生只要运用数学概念或者定理就能轻而易举的解答这些理论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教学现状告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而并非要求学生原封不动接受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二、数学回归生活
常言道:数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切脱离生活的教学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学生自身局限性,他们很难深层次触及数学知识的内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教育契机,贴近学生现状,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交流等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进广阔社会和深入大自然,通过调查和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激励学生利用生活体验去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挖掘数学内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和关注自我。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教材内容生动和形象的展示在教学汇总,促使学生利用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和有效记忆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由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2. 在主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非单存的依靠模仿和记忆,而要主动实践和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遵循学生活泼好动和探索欲强的年龄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实践,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实践等等活动,在视觉、听觉和大脑等感官全体参与中,增强生活和学生思维的联系性,促使学生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对数学概念和理解和记忆,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精巧设计习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习题训练中,教师要力求形式新颖和寓教于乐,尽量避免模仿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习题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旋律,将那些静止的习题运动化和拟人化。
四、数学教师要力求评价多元化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汇总,许多教师忽视激励和评价,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的。假如教师对学生的灵感给与及时有效的激励和正面评价,学生的心理会得到极大满足,在体验成功愉悦感中,树立学习自信心和内化为前行动力。对学生的优点多一分激励,多一分正面评价,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消除学生畏惧感和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敏捷性。比如: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与及时有效的激励。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每位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亲身体验这种巨大的力量,才能体验成功乐趣,最终内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然而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性显著,他们对于成功体验吧也大不相同。那么如何才能兼顾每位学生,促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乐趣呢?作者认为:根源在于革新教学策略。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仅要设计知识传授方式,更要设计评价方式。在哪些关键点进行评价,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是学生自我评价。这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2.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浸其中,主动发现和积极探究,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和评价中,不断体验成功乐趣,当然,教师还要适当传授高效的学习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四、建立民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假如教师过于严厉,势必会导致学生不敢亲近,产生畏惧心理。那么对于这位教师教的学科自然兴趣全无。假如学生时常受到教师的激励和赞扬,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亲近这位教师,最终喜欢其所教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低姿态,平等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亲近学生和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后进生,更要少一分呵斥、多一分关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和丧失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增强师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喜欢教师和喜欢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兴趣。此外,情感是师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教师是情感的主导者。因此,关爱学生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放下思想包袱,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姿态参与教学中。
言而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式具有多样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和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全面贯彻党的重大教育方针政策,打造高效课堂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冯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兴趣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