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济行为与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率论文,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行为与效率的角度来考察财务资源的配置、利用及其效率问题,是基于对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这种比较复杂的财务经济问题,应该不存在唯一的、能够适合各种需要的、甚至一成不变的分析理论和方法。本文立论需要的一些必要前提是:(1 )财务经济活动是一种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2)财务经济行为是一种自主的经济行为;(3)财务经济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的行为。
一、财务经济行为
企业财务经济行为有两种,一种是财务资源配置行为,另一种是财务资源利用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服从于它们的目标——资本收益最大化。
(一)财务资源配置行为
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既包括在空间上的分配,即资源在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又包括在时间上的分配,即资源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分配。财务资源的配置涉及到财务经济行动的全过程,既包括对财务资源的形成进行组合,又包括对财务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在筹资活动中,资源的配置主要是解决筹资来源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安排。在投资活动中,资源的配置主要解决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包括对资源流向和流量所进行的调整。在收益分配中,资源的配置主要解决企业收益在不同利益者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于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当然,收益分配中财务资源的配置总是与财务资源形成的不同组合联系在一起的。财务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即企业在遇到资本稀缺性制约情况下,将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优化融资结构、投资结构,提高稀缺资源的产出率——资本收益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稀缺资源。
财务资源的配置有行政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行政配置方式远没有市场配置方式那样行之有效,尽管市场配置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在行政配置方式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来进行的。资源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财务资源——计划——企业。行政配置方式具有统一性、强制性和纵向性的特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体现行政的意图,按照行政的偏好自觉地配置资源,但它割断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要求;由于不允许有特殊的经济利益,对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有抑制作用,财务资源配置行为往往由于受到利益机制的影响而出现障碍;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的效率;财务资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的,资源一经配置很难通过市场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
在市场配置方式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进行的。资源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财务资源——市场——企业。市场配置方式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能够根据市场供求自动地实现资源配置;以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允许特殊经济利益的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资源价值是否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财务资源的配置是经过多次交易完成的,因而也是不断趋于优化的。市场配置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配置方式,能够降低资源的交易成本。在市场经济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应当采取这种方式。
换一个角度看,财务资源配置有初始配置和再配置两种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建立时的资源配置看成是初始配置,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看成是再配置,资源的再配置包括资本重组、增量调整、减量调整和转换调整。如果说产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那么,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更有赖于连续不断的资源组合和再组合。如果企业仅仅停留在产品经营的层次上,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出现障碍。财务资源的再配置更需要依靠有效的市场配置方式。财务资源的配置是一个持续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
(二)财务资源的利用行为
财务经济行为的整体效率不仅来自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来自于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企业财务资源的利用存在着短缺与闲置并存、高投入与低产出并存的显著特点。我们不能集中社会资本投入生产,企业资本进入休眠状态,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又证明了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因此,要解决资本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除了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之外,必须优化资本利用行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财务经济活动是资本投入与产出活动。投入与产出是财务经济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投入看,相对于一定的产出来说,企业越是具有节约稀缺资源的行为趋势,其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产出看,相对于一定的投入来说,企业越是具有使产出最大的趋势,其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所以,一个企业合理的财务资源利用行为,总是根据它面对的各种经济约束,作出资源投入与资源产出之间差异最大即资本收益最大的抉择。
二、财务经济行为效率
财务经济行为作为对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包括两种效率: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前者是财务资源配置行为的经济效率,后者是财务资源利用行为的经济效率。
(一)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指单位财务资源的投入使新的资源配置比原有资源配置更合理。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的竞争条件下,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边际产量等于其价格的那一点时,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当所有用途中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社会产出就达到最大。这一理论被称为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
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以资源配置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衡量标准。在这里,资源配置价格就是在其他资源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财务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总量和边际效益。投入效益差,资源配置的价格低;反之,投入效益好,资源配置的价格高;投入无效益或负效益,则资源配置的价格为零或为负。资源配置价格是变化的,因为资源投入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效益是变化的。资源配置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直接涉及到投入的效益问题,而资源配置价格反映的是单位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用以考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单位资源投入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影响。即要考察它是否增加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是否减少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二)财务资源利用效率
对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衡量,应当从资本的投入与产出过程进行,因为财务经济活动是一种资本投入与产出活动。一般来说,相对于一定的产出,财务资源的利用程度总是越高越好。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在:
1.资本的保持程度。资本保持是资本实现增值的前提。资本的保持不仅仅是财务资本保持,即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价值保持完整,还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变,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收益。而且,资本保持还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2.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的周转速度是衡量资本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对于流动资产可借助于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来衡量,对于固定资产可以通过经济折旧率的选择来确定,对于总资产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判断。
3.资本投资的效益。对实物资产投资来说,投资效益表现为流出与流入之间的对比效益,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应当满足投资形成效益的基本评价模式即投资项目的流入大于或等于流出,这是决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基本条件。此外,投资效益的衡量还要考虑投资实现效益和投资分配效益。对金融资产投资来说,在既定风险水平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应当使预期投资收益率达到最高,并使实际投资收益率尽可能大于预期投资收益率。
(三)财务经济行为效益的前提:所有权结构有效
一个有效率的财务经济行为表现为对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讲,这取决于财务资源所有权结构是否有效。换言之,财务资源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是财务经济行为效率的前提。
财务资源所有权结构是否有效在财务资源配置和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全社会的财务资源归属于唯一的所有者——全体社会成员所有时,全体社会成员可以以共同的意志对财务资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时,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一般通过计划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取市场的方式。在资源所有者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如果财务资源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对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以资本收益最大为导向实现财务资源的最大增值,来配置资源和利用资源应该是一切所有者的共同愿望。
另一个方面,财务资源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方式对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人们在行使财务资源的所有权时,一般是所有者自己亲自行使对财务资源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以获得最大的财务利益。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行使所有权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所有者把所有权的一部分交给经营者去行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相应地要求财务资源的责任也要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分割,并使权利和责任保持一致。如果权利和责任出现脱节,就会导致财务经济行为紊乱,影响财务经济行为效率。
我们可以设想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经营者只享有经营权而不负担经营责任,或者经营者所享有的权利大于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结果可能是:经营者用所有者的财务资源去冒险,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另一种情形是,经营者只有经营责任而没有对财务资源的财产所有权,或者经营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大于他所享有的权利,结果可能是:经营者没有经营积极性。上述两种情形都是所有者或者经营者所不能接受的。一旦这两种情形出现,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就会出现障碍,行为也不可能是高效的。所以,只有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所有权结构合理,责任界限分明,权利和责任相匹配时,财务经济行为才可能是有效率的。
三、财务经济行为中的预期倾向
所有关于人类行为的假设和分析,都是以人类所具有的某种心理作为依据的,财务经济行为也有其心理的一面,甚至这种心理的因素表现得还很明显,而现行财务理论研究基本上把这种心理因素排斥在外。
财务经济行为涉及到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或预期。预测或预期是决策者对未来的一种判断,其中隐藏着心理因素。例如,决策者依据现实价格进行决策,预期这一心理因素就表现为现实价格在未来将保持不变,但事实上价格是完全可能变化的。预期的存在,判断失误就不可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随之产生,预期涉及的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而对未来判断的失误,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盲目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判断失误进一步强化,财务经济行业的非理性化进一步加强。在企业财务景气时,人们受乐观情绪的支配,过高地估计财务收益,过低地估计财务成本,持续增加资本投入,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虚假的资本需求,随着财务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财务经济景气的背后正孕育着财务经济危机;相反,在企业面临财务经济危机时,人们受悲观情绪的支配,持续减少财务资源的投入,过分抑制资本需求,财务资源投入不断削减,从而使潜在的财务经济危机演变成现实的财务经济危机。
所以,从行为理论的角度看,乐观或悲观情绪不仅是财务经济行为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且也是财务经济波动的诱导因素,这种因素进一步扩大或遏制了财务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