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 222002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实施新的突破,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教育方法,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于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改变 课堂 主动
一、教师要想起来
1.可以合理地调整教材的顺序和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被神化、绝对化了,教学便成了教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教师要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将课设计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
2.要力争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现象入手。在熟悉的环境中,学生最容易感兴趣,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如,我们还可以将生活中的衣物、动植物带进课堂,甚至可以把他们带出课堂,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学习。
3.要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设置问题情境,营造科学探究的气氛。课本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指导他们去探究,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4.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新教材信息量非常大,可利用的课外内容比较多,教师应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学习和善于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才能有现代化的教学效益。通过自己的搜集和补充,运用多媒体教学、“TI”教学等,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平台,给他们展示了更多的知识和世界,引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面对新的事物,当他们有了适当的机会、有了合适的空间,他们就会很乐意谈自己的想法,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而这一切,都要靠教师来创设。教师要用心去设计,不要只注重短暂的眼前利益,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要自觉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全面设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生要动起来
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求,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其乐悠悠。要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就要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因而变得盲从依附,成为课堂的听众、观众。而在新课堂中,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权利,他们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或教材,他们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与同学、老师讨论、争论。这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也会因此变得活泼和富有朝气。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情境,给同学们更多的发现问题的机会,启发他们动脑筋解决问题。
三、掌声要响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愿望和需要,学生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有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也许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的孩子都喜欢老师,听老师的话,而到了中学,一切都变了,变得不喜欢老师了,上课不喜欢发言了……而这一切的变化,恐怕和中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无关系。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把学习是对人的生命的自我肯定提到了学习的首要地位。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不仅是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夸奖和掌声,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竖一次拇指、一个胜利的鼓掌、一句由衷的赞叹都可能给学生以最大的信心。
在心里爱学生,喜欢学生,随时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和一个善意的态度。“你做得很好”、“试试看,你能行”……这些激励的话语我们为什么不多说一些呢?除了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们鼓励外,还要注意从各种活动中、细小的事情中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去表扬、鼓励他们,善于包容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感觉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信心。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是培植学生自信心、发展自信心、坚定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越多,自信心越强。多赏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快乐,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就会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尝试,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艰苦的探索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有成功感,心中就会充满无限的欢乐。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利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材论文; 他们的论文; 老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