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育苗移栽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草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从种子准备、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采收5个方面介绍了甘草育苗移栽技术。采用该技术商品甘草产量可达1.5万~2.0万kg/hm2,产值6万~8万元/hm2,较直播增产3000~4500kg/hm2,增收4500~5000元/hm2,并可较常规直播缩短甘草生产周期1~2a。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祛痰、利尿、清肺、止咳、解毒、抗癌、延缓衰老之功效,近年来又广泛用于食品、烟草、化工等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在我国野生甘草资源濒临枯竭的情况下目前人工种植甘草正蓬勃兴起。针对农户采用种子直播栽培法出苗差、生长慢、采挖难、效益低的问题。笔者从2000年开始对甘草育苗移栽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商品甘草产量可达1.5万~2.0万kg/hm2,产值6.0万~8.0万元/hm2,较直播增产3000~4500kg/hm2,增收4500~5000元/hm2,并可缩短生产周期1~2a。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甘草种植者参考。
1 种子准备
1.1 选种
人工种植甘草品种应选择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较高的乌拉尔甘草。
1.2 种子处理
甘草种皮光滑致密、透水性差,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一是采用碾米机串种处理。选择立式、离心式碾米机,该机中央有一柱形砂轮,其在碾米机快速旋转时可擦伤种皮而不碾碎种子,甘草种子一般串碾2~3次发芽率即可达90%~96%;播种前1d用40℃温水浸泡种子,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取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二是用浓硫酸进行处理。先将选好的干净种子放入耐酸蚀的容器中(瓷缸或瓷盆),每100kg种子加入浓硫酸2500~3000ml,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均匀地粘在种皮上,待每粒种子都出现酸蚀黑斑约1h,即可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存放,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 育苗
2.1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良好的肥沃砂壤土,播前基施有机肥3.75万~4.50万kg/hm2,并深翻土壤,耙平后做长10m、宽2~3m的水畦,灌足底墒水待播,播前再施入磷酸二铵300kg/hm2作种肥。
2.2 播种
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甘草适播期,在适播期内播种越早当年生长期越长,培育的苗子主根粗壮而长,有利于移栽成活和根的生长。播量为60~90kg/hm2,采用宽锄开沟条播,沟深3cm、沟宽10cm,行距为20cm,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然后覆土2cm左右,并轻轻镇压一遍。
2.3 适时灌水,中耕施肥
苗期一般灌水2~3次,锄草松土3次。苗出齐后灌第1次水,待苗高7~10cm时灌第2次水,地面稍干时锄草松土,分枝期灌第3次水,再次锄草、松土。以利于增温和蓄墒、保墒,促进主根纵深发育。苗期追肥不宜过多,以追施尿素120~150kg/hm2为宜。
3 移栽定植
3.1 移栽地选择
甘草适应性强,虽然耐风沙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丰产栽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川地、塬地、台地或坡度小于30°的向阳山地,忌强盐碱和积水地栽植。移栽地要及早蓄墒、保墒,要求移栽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70%~80%。
3.2 起苗移栽
起苗前1d育苗小畦应灌水,使干土层浸透后再起苗。起苗时紧靠苗垄开一深沟到甘草苗根部底端,并顺垄逐行采挖全苗。挖出的甘草苗应分类捆扎,根长40cm为一类苗,根长30~40cm为二类苗,根长20~30cm为三类苗,不足20cm为四类苗,每捆200~300株。
移栽时先用畜力山地犁开30cm以上的深沟,在沟内施入磷酸二铵3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然后顺垄沟呈35°~40°倾斜插放甘草移栽苗,要求根尾部顺沟平放,不要打弯,株距10~15cm,甘草根头发芽部低于土表2~3cm,切忌暴露在土层外部。栽完一行后,再按行距35~40cm用畜力山地犁开翻第二行,使翻出的土壤恰好将第一行甘草移栽苗整株覆埋。栽植密度为16.5万~20.5万株/hm2。同一地块移栽同一等级的甘草苗,以利于甘草生长整齐,便于统一管理,同期采挖。一般移栽期为4月下旬,但土壤封冻前也可移栽假植。移栽定植完后要耙耱平整,对个别外露根头要人工补埋。
4 田间管理
4.1 灌水与追肥
移栽当年,有灌溉条件的应视墒情灌水2~3次,分枝期结合灌水和降水施尿素150~225 kg/hm2,以利地上茎叶生长,增加叶面积,促进根系发育。第2年生长期结合中耕锄草,在根系两侧开沟追施磷酸二铵375kg/hm2。每年越冬前培土,覆没芦头,以免造成顶部干枯或中空。
4.2 中耕锄草
移栽后每年中耕锄草3~4次,破除土壤板结,消除杂草,尤其是在第2、3年要及时中耕锄草,以保证甘草的旺盛生长,提高产量。
4.3 病虫害防治
4.3.1 病害防治 甘草生长期经常发生的病害有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立枯病。锈病发生时可采用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80%以上;褐斑病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5%以上;白粉病选用50%硫磺悬乳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5%以上;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倍液拌种,可防治立枯病发生。
4.3.2 虫害防治 甘草生长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甘草叶甲、甘草枯羽蛾、甘草豆象、种籽小蜂、甘草胭蚧等,可选用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交替防治。甘草胭蚧可选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
5 采收
育苗移栽甘草2~3a后便可采挖。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挖开地表20~30cm便可将甘草主根逐个拔出。春秋两季皆可采挖,但秋末冬初(10~11月)最适宜采挖,此时根部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最高,其它物质积累也丰富。采挖后根据主根直径大小和长度分类,除去枝杈、须根后捋直、捆扎,置通风干燥处晾干,便可上市出售。
联系电话:0931-7614739